赴醉人 作品
第750章 卷五 士族的反击,石破天惊
不过几天时间,大明三文钱一本的各类书籍便在大唐各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这价格,放在后世那都属于买回去放在公共厕所都不亏的那种。
要知道,年前的新粮还六文钱呢!
而在博陵、清河、范阳、荥阳……这些地方,形势更加严峻。
大明对他们是格外的照顾,甚至在这几个地方,不管你买什么书,都附送一本三字经。
换言之,在这几个地方,李承乾所著的三字经,免费!
他们将此次事件,称之为,士族之劫!
这不,士族的那些老家伙,再次齐聚一堂。
「那位,是想刨我们的根啊!」卢家的老人,一脸愤慨地说道,「如今,我范阳一地,近乎人手捧着一本三字经。
就连那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贩夫走卒,亦是如此。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他那个气啊,心中有万千怨言,却又无处施为。
「我们难道不是一样?」郑家老人无奈道,「如今,总得想个应对之策才是,再这么下去,士族危矣!」
「岂止是危矣?」崔家老人说道,「如此下去,我等士族都快成笑话了。」
一时间,众人也是抱怨不已。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恰在这时,陇西李氏的老人说道,「我士族之所以传承千年不倒,依仗的其实并非是族里积累的那些书籍。
说到底,书籍本身终究只是死物,我们最大的依仗,是一代又一代人,从不间断的去钻研、去体悟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你让那些贩夫走卒拿着一本书,姑且不说他们识字与否,你们觉得他们是能理解先贤所说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熟之过?"
还是能理解‘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他们理解不了。」老人摇了摇头,继续道,「而这,才是我们的依仗。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早晚也会慢慢的理解这些先贤之经义,但和我们无数代人的积累相比,他们的底蕴何其浅薄?
只要保证永远都走在他们前面哪怕一步,我士族岂会衰败?」
这就是李承乾嘴中的聪明人,他其实一早就知道,这些书籍,至少在暂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因为这个老人说得没错,士族的底蕴,都在他们脑子里。
不是说李承乾将那些以前众人视若珍宝的书籍,廉价卖遍大唐,那些买书的人就能马上成为饱学之士。
不可能的,这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才能质变引起量变。
但至少在短时间内,李承乾的这招,其实只能恶心人。
只要士族愿意沉下心来,继续在学问一道上继续探索,他们终究还是天下士子的引路人。
「话是这么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代人之后,我们今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道理大家都懂,可隐患始终是存在的。
学问确实晦涩难明,可这么多人都去钻研,终究是能得出答案的。
这就是人性,哪怕你现在还没从我手中夺走什么,但你将来会从我子孙手中夺走,那也不行!
「现在说这些没用。」郑家老人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明此举,不单单是在刨我士族的根,也是在挑衅我等!
若是无动于衷,我士族终将被人看轻,长此以往,谁还敬我士族?
而且,此番,使得那位名声暴涨,街头巷尾无不是称赞那位之贤明,对我士族,嗤之以鼻。
别忘了,我们如今正在做什么。」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士族,说白了,活的就是一个名。
没有了名望的士族,也就是个诗书传家罢了。
闻言,众人皆是闭嘴了。
要是知道怎么办,他们早就去做了,不就是因为没有解决之法,众人这才齐聚一堂么?
一时间,顿时就安静了下来,见半晌都没人说话,陇西李氏的老人却是站起来说道:「老夫有一法,可破此局,不知道诸位愿不愿意尝试一番。」
「我等都不知如何破局,怎么尝试?」顿时便有人说道。
老人倒也不急,似乎在组织言语,半晌才说道:「其实老夫之策很简单,就两个字,放手!」
「嗯?」众人有些不解。
「老夫的意思是,放弃对学问的把持。」老人说道,「传道天下,广开学堂,大兴文教……」
「什么?」都不等李家老人将话说完,便有人站了起来,说道,「你是在消遣吾等不是?之前你说的倒也在理,但你明知,我士族的依仗是什么,反过来你就让我们放弃最后的依仗!
真当李氏皇族和你陇西李氏是一家了?」
说这话的是崔氏老人,崔民干!
早些年,就是李氏夺了他崔民干的士族第一等。
虽然他知道这是李二故意恶心人的行径,但有些时候,他对这陇西李氏还是抱有一丝怨气的。
这会儿,他更是没忍住。
而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
「李公不可。」有人应承道,「此举,无疑是自掘坟墓之举,岂能做得?
正如李公之前所言,对学问的理解和明悟,才是我等士族最大的依仗,岂能轻贱?」
听到他们的话,李家老人有些无奈。
沉吟了良久,他才继续说道:「世道不一样了。
对于如今的我们,只有彻底放手,才是我们的最优解!
否则,我士族再无名声可言!
而且,你们只看到了弊端,但没有看到益处,若是我们处理得当,真正的获益的,还将是我士族!」
一听他这么说,当即便有人问道:「此言怎讲?」
「此举处理得当,当为天下师!」李家老人沉声道,「就如今的局势而言,我们无力阻止大明将各类书籍卖遍天下,这是大势,谁也阻止不了。
而且,陛下一旦知晓,更是会大力支持!
别说那位是不是在邀名,陛下只看利益!
既然我们无法阻止,那为什么不顺势而为?
那位不是邀名么?
我们要是传道天下,广开学堂,这名,难道我们就邀不得?
届时,天下不论士子还是贩夫走卒,谁不得说一句,士族高义!
哪怕是从中真走出几个了不得的惊世大才,难道他们还能不念我士族的好?
别人问其师承何处,他得不得说一句,晚辈师承陇西李氏?
今后,这些人哪怕成了一代大儒,成为了新的名门望族,他得不得谨记这授道解惑之情?
如今,我们既然不能把持文华,那就开枝散叶,让天下士子,皆出我士家高门!
哪怕到时候,我们丧失了在朝堂上的权柄,那也是天下一等一的清贵士家,届时,我们还何惧之有?」
听他说完,众人都给干沉默了,一个二个都是一脸的欣喜。
这话有毛病么?
没,一点儿毛病都没!
哪怕是崔民干,这会儿也觉得这话有道理!
大势不可逆,那就顺势而为!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士族这些家伙,是真的有些东西的。
更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
他们只是眼界兴许窄了那么一些,但脑子,真就不一定是一个后世人能比的。
饱读诗书的他们,不敢说他们都从先贤的巨著中学会了多少治国之道。
但一肚子的坏水,怕是没少憋……
「老夫也觉得此法甚好!」崔民干这会儿也不反对了,当即说道,「的确,大势之下,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这大势带来的便利。」
他说完,众人也都没有反对。
很快,众人便着手开始商议具体方案。
有了决计,士族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第二天,士族广开学堂,授道解惑的消息便开始传了出去。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
要知道,这些士族最庞大的便是他们遍布半个大唐的分支!
而此番,广开学堂,这些分支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要传道天下,当然是渠道越广越好!
而这些分支,便成了他们天然的渠道。
一时间,四方震动,石破天惊!
……
这天,高州。
房玄龄主持完高州的府试,正准备去高州的藏书阁看看。
作为昔日的当朝宰辅,他还是很愿意在市面上多走动走动的。
不管是体察民情,还是什么,总之,他乐意。
这会儿,他刚好钻进了一家粮铺,用手抓了一把粮食问道:「掌柜的,如今这粮食是什么价?」
「客官手里那是年前的新粮,八文钱。」掌柜的见来了生意,当即也就凑了上来。
房玄龄闻言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道:「长安城的粮食才六文,同样是年前的新粮,为何高州就要八文?」
别看两文钱并没有贵上多少,但多少百姓家,就是被这两文钱给压塌了脊梁。
「客官想必也知道,如今陛下来了,又在用兵,这粮食自然是涨了些许。
当然,若是客官觉得贵,小店还有前年的粮食,七文。
如今刚刚开年,前年的粮食都算不得陈粮。
当然,还有更便宜的,大前年的粮食才五文半,虽然成色是差了点儿,但果腹没问题。
像小老儿这等糙人,家里也是吃的这粮食。」
房玄龄闻言,点了点头,他担心的就是因为朝廷用兵,影响百姓的生计。
「将那陈粮给老夫装上一……」
「掌柜的,喜事啊!」就在房玄龄话都没说完之际,一伙计便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说道,「长明商号在卖书了,三文钱一本!不管是什么书都只要三文!
你家公子不是快要蒙学了么,赶紧去买几本啊!」
一听这话,掌柜的当即就嚷嚷道:「对对对,老夫这就去,铺子里你就先看着了。」
说罢,掌柜的扔下手上的伙计就往门外跑去,跑到门口的时候,可能是想到了什么,这才停下来对房玄龄说道:「客官,抱歉,贵客要什么只管跟我伙计说就是。」
「罢了,回头再说,这三文钱一本的书籍,老夫也没见过,这就和掌柜的一道去看看。」房玄龄其实也被惊住了。
三文钱?
什么时候书籍都便宜到这个份儿上了?
长明商号?
他当即就想到了什么。
「也罢,咱们一道去!」掌柜的也没矫情。
很快,两人便一道直奔长明商号而去。
而这会儿,不知道多少人都直奔长明商号而去,等房玄龄等人赶到的时候,长明商号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
不管家里有没有读书人,这三文钱一本的书籍,哪怕是节衣缩食也要买上几本。
不是说万一有天就用上了,关键是,谁不想自家孩子未来有出息?
房玄龄他们算来得早的,收到消息就来了,就这,也排了将近半个时辰。
房玄龄一向都是个极为守规矩的人,虽然他知道,只要自己自爆身份,他决计不用排队,但他却是没这么做。
等排到他的时候,房玄龄问道:「老夫能先看看都有哪些书么?」
伙计闻言,当下也是笑道:「我们店里的书籍,应有尽有,若是贵客有什么要求也可以跟小的提。」
「有启蒙的书没?」旁边有人问道。
「要说启蒙的话,当是三字经最为合适了。」说罢,伙计就从柜台上挑出了几本书,道,「这几本书都极为适合启蒙。」
「那这几本书读完了呢?」那人又问道。
他想趁着现在便宜,都给准备好。
未来,谁知道还有没有这么便宜的书籍了。
「客官倒是不用着急,我长明商号的书籍,都是这个价。
我家殿下说了,这是惠民之策,永不涨价,所以现在倒是不用着急。
最重要的是,这些书籍,我长明商号每年印刷不下百万册。
未来,你家贵公子,断然不会少了书读。」
一听这话,众人都震惊了。
一年印刷百万册?
「都是三文钱?」有人不敢置信地问道。
「那是自然,我家殿下还说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该是牟利的工具!
只有这天下人,人人都知理、明理,这天下才会长久的太平。」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房玄龄轻声呢喃了一句,半晌才说道:「把每种书都给我拿一本。」
「一样一本的话,那着实不少。」伙计闻言,当即从一旁拿出了一个册子和一支炭笔,「这样,贵客将
房玄龄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利国之大事,也着急向李二回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