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点了点头表示知道,继续说道:“这个刘邦还算是个讲究人,就让他在外面闹去,倒是可以把刘如意放入到皇家学院里面去学习,让他也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嘛。
萧何,你认为如何?”
从到了御书房,萧何只在一边沉默不语,没有参与这一方面的讨论。
萧何也是沛县人,和刘邦以前的关系不错,和周昌也是熟悉。以前的时候见面是哥们,下班后聚在一起喝喝小酒,听听小曲,吹牛打屁,也做一些其他的不可描述的事。这些萧何也有参与。
现在周昌来了,还带着刘邦的儿子,这就让他有一些尴尬了。
萧何见到秦风询问,连忙施礼:“家主,我和刘邦都是沛县人,以前关系还不错。这件事情我应该避嫌,不应该参与什么事意见。”
秦风说道:“你们以前的时候的确是朋友。可是现在你也是我的家臣,更是我大秦的丞相。
所以你也应该有自己的意见和决策权。当然你的意见被人采用不采用是两回事。
我这个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倒不必去避嫌。”
萧何说道:“刘邦这个人是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仗义疏财,讲义气,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可是这个人对亲情却不怎么注重。或许这是他家庭环境受到的影响。
他在他家中是老三,不受任何人待见,而且刘邦这个人又不事产业成天游手好闲,所以的话,他们家里人谁看他都不顺眼,都会冷嘲热讽,不给他面子。
我记得有一次刘邦带我们到他家中去吃饭,他大嫂却说饭早已经吃完了,没有了。
可是我们这些人是什么人?厨房里面的饭香我们是能够闻出来的,只能佯装不知告辞离去。
这一件事明显也变了刘邦对家人的感情,似乎对他们家的人更加冷淡。
这种性格是可以延续的,我认为刘邦并不在乎刘如意,那就是当做一个棋子使用的。他不会在乎他这么一个儿子。
就是刘如意死了,可是有他在,他就会再能生出儿子,他儿子又不是一个,不在乎这一个。
所以对刘如意这件事情倒不必特别重视。杀也好,好好款待也好,到刘邦认为可以造反,可以反噬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在乎。
所以刘如意来这件事我们可以无视,不必那么认真。”
秦风听了之后,忍不住暗暗点头,萧何这个人果然识人,对刘邦分析的很准确。
刘邦这个人刻薄寡人,秦风是知道的,他在史书上曾经看到过。
刘邦和项羽大战,结果大败而逃,刘邦坐战车就逃跑,他寻思自己的孩子在车上让车跑不快,一脚就给踹了下去。根本没有意作为父亲的责任。
虎毒不食子对于刘邦来是陌生的。他只要自己好就行。
所以秦风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或许对,毕竟你们以前是朋友,对他是很了解的。
可是刘邦这个人懂大义,所以我才考虑要把刘如意放到皇家学院让他学咱们的大秦的先进的知识。
这样的话,刘如意本来就是长子,而且是嫡长子。又接受皇家学院这种高级学府的教育。
用咱们的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人,差不了事,等他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他的思想已经转变,其实对于咱们还是有好处的。
黄忠开口:“陛下,这不可,皇家学院是咱们大秦最高学府,里面有很多先进的知识。
这些东西是咱们大秦的立国之本,如果让这个刘如意学会了返回刘邦身边,对咱们大秦会有很大的威胁。
如果刘邦在极西之地建立了国家,咱们再想踏足极西之地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陈平笑道:“黄老爷子你对科技理解的有些偏差。的确科技的东西可以让人产生睿智,可是要想实现哪有那么容易。
学习一个东西是很容易的,要想造出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宫二乙烯怎么造出来?
咱们制造的这些东西全部都是使用工业化生产的,用手搓密度不够也做不出来。
所以的话知道是一回事,做出来是一回事。
如果刘如意学着咱们大秦先进的文化,回到刘邦身边之后,再看到刘邦军队那些落后的装备,只会感到恐惧。
明明自己心里什么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造不出来,这才是最大的无奈。”
尉缭听了后哈哈大笑:“陛下这一个方法的确是诛心之计,可以实行。”
这些大的方面定下来之后,其他的就是战术问题了,秦风只管战略是不管计谋的。提出一个大的战略之后,秦风就不再管,让其他人进行补充,然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
大秦现在的少年郎已经开始逐渐长成,人口的数量也在激增。
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大秦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可以说递增的速度是非常恐怖的。
而这些已经长成到十四五岁的少年了占据了八九万的人口。十八九岁的少年郎也有两三千万了,已经开始逐步从九州大地走出,建设大秦广袤的土地。
所以向极西之地进军已经可以拉开序幕了。
这时候的刘如意已经到了内史郡。
这一次周昌并没有选择坐火车。而是提出骑马,看一看现在大秦的风景。
他们在沛县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沛县翻天地覆的变化,人人都有土地,衣裳光鲜,精神面貌非常的好,而且处处都是学堂。
13岁以下的孩童是必须要接受大秦文化教育的。无论你是穷还是富必须让孩子上学,这是大纪律所规定的。
谁要违反,那就违反了大秦律,惩罚是非常严厉的。
所有大秦的年轻一代都是文化人,都能够出口成章。
那么进入到了内史,进入到了大咸阳会是什么样的变化?他必须需要亲眼看一看。
在火车上风景一晃而过,心里没有数。
刘如意现在看的就眼花缭乱。大咸阳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也就是每一个村庄里面都通的水泥路,水泥路就非常的平整,交通便捷。
他们骑马,时不时都能看到一些少年郎开着两个轮机械的叫做摩托的东西,在他们身边呼啸而过。
这些人一看就是纨绔子弟。
刘如意发现,这些人虽然嚣张,可是在田间地头劳作的那些农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也不惧怕。反而还喊:“瓜娃子,小心一些,别窜沟里的,到时候头破血流,有你们受的。”
而那些纨绔子弟一个个哈哈笑着:“老爷子放心吧。我们可能是高手……”然后人车分离,被赶来的侍从抬了回去。
刘如有些恍惚,他有些不理解,他跟着刘邦学的都是九州大地的传统的知识和传统的礼节。
从小他被先生告知,人和人是有区别的,人有贵贱之分,必须上下有序。
可是在这个大秦似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沟壑不怎么很明显。尤其是在大咸阳。
刘如意就非常的疑惑,询问陪同他们的使者:“大人,普通人训斥这一些贵族子弟,难道不怕这些纨绔们翻脸之对他们进行殴打或者是杀掉他们吗?”
那使者听到刘如意这话明显微微愣了一下说道:“少年郎,你是来自化外之地,看来和大秦脱离很久了。
刘如意解释道:“我是两三岁的时候离开了九州大地,这次还是初次回来。”
那一位使者说道:“原来如此。我大秦二世皇帝陛下登上皇帝位之后,就宣布了在大秦人人是平等,只是工作、职位不一样而已,没有尊卑之分。只有职业之间的划分。
人人在大秦律面前是平等的,没有人有特权,会决定其他人的生命,在大秦律面前杀人者死。
他们这些大功勋子弟也不能例外。
再说了,你看这种地的是老农,那可不见得他们都是大秦的普通人,都是老秦人。
他们都为我大秦的繁荣流过血,流过汗,都是大秦的功臣。
这些人身上都背负着赫赫战功,就这些小纨。惹不起他们。
少年郎……你要记住,到了大咸阳可能在街上看似邻家老翁的普通模样的人,有可能都是大功勋。可不要因为你一是化外之人招惹是非,你们更加没有特权。
刘如意立刻恭恭敬敬地向那位使者施礼说道:“多谢大人指教。”
那一位使者抬手还礼说道:“你这位少年郎还是挺谦虚的,根本就不像那些桀骜不驯的叛逃者生出来的孩子……”
周昌在一边跟着低头沉默,他是曾经在大秦混乱的时候扰乱过大秦的人被驱逐的人,你说他怎么说?只能低着头默默无语。
陪同刘如意这些人的说是使者,其实是安全府的人。
这些人虽然看似谦和,其实从内心中有一种肃杀的威严,刘如意被很好的保护,在污垢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感觉不出来。
可周昌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和生死战,对于这种危险是非常敏感的,他知道陪同他们的这些所谓的大秦的使者,一个个都不是什么善茬。
所以他就保持沉默,刘如意本来就是个孩子,说话天真一些,即便说错话大家一笑了之。
而他就不行,就是用来保底的。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刘如意对什么都好奇,都会询问,还会停下马来到田间地头看一看,有时候还会陪着这些老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所以他们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程很慢,即便是再忙,终有到头的时候。
三天过后,他们就看到了咸阳城巍峨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