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晏几道的记忆中,年轻时的师姐云霓,与后来高贵优雅的紫灵元君完全是两个样子,她既不像姜婵冷淡,也不东方璃乖巧,她开朗自信,甚至带着一种骄傲的叛逆。
在她后来收的弟子中,其实苏玥才是最像她的一个。
晏几道拜入瑶台宗的时候,云霓己经在瑶台宗五年了,按照入门的辈分,他要叫云霓师姐,在后来的九位峰主中,他也是辈分最小的一个。
入门最早的,是后来的载云峰峰主,公认的大师兄,姜婵这一辈喊的大师伯,沈之平。
新入门的弟子年纪都不大,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为最佳入门年龄,晏几道入门的时候,刚满十岁。
瑶台宗新弟子入门,只算作外门弟子的身份,由诸位外门长老统一教授课业,这其中就包含仙门历史,丹法,剑道,阵道,多项同修,为期五年,每年年底做一次考核,考核不通过者,可加修一年,若再不通过,要么留下做杂役弟子,要么另寻师承。
一来是为了使新弟子保持勤勉,为日后的修行打基础,二来,是方便他们日后入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志向,在瑶台宗九峰传承中,选出最合心意的。
这种考核模式,在仙门百家中基本通行一致,除非有天赋极高,在入门试炼中就一鸣惊人的极少数者,有机会能获得破格首接进内门的机会,由峰主亲自教导,否则无论身份高贵与否,都必须经过这五年的考核。
像姜婵这样首接被收入内门的特例并不多,那还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是破格收入,同时也是放在眼前管教。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了。
当年的云霓,并没有获得这样的特殊关注,她并不是那种万中无一的天纵奇才,在五年的考核中,也仅仅只处于中上游的水平,距离其中的最优,尚有一定的差距。
只不过她性情开朗,又多巧思,会用草叶编成鸟兽,内置通灵小阵法,冷不丁一低头,见脚上爬了个怪模怪样的大草虫子,还会张嘴唱歌,这种吓人的小手段,她玩得特别开心。
又或是和众多同门一起商量好,悄悄藏在负责授课的长老茶盏中,等长老来端茶,就飞出一群草蚂蚱,蹦得长老满身都是,长老暴跳如雷,众人哄堂大笑,然后全部被压制修为,丢去爬登仙途,作为戏弄师长的惩罚。
少年云霓,有着山风一样的灵动,朝阳一样的灿烂,哪怕她的考核成绩算不上顶尖的优秀,也从不心焦,放任自己去亲近自然,喜山花浪漫,也爱清泉多姿,热烈的爱着目之所及的一切。
十岁的晏几道入门的时候,云霓五年外门期满 ,准备出宗行走历练。
通过五年的学习和考核,即将进入内门的弟子会经历一次外出历练,为期两年,可以选择和同门组队,也可以独自出行,去哪里,做什么并不局限,自由度很高。
唯一的一个要求,在此期间,若非遭遇生死大劫,不可随意显露自己的身份,只能以散修的身份在外行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批刚踏上修行路的少年人,离开宗门和家门的庇护,第一次独自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修行之路从来不是白玉登阶的坦途,争夺与厮杀才是主旋律,同时也包含修士对于“道”和“自我”的追逐,宗门可以给他们踏足修仙世界的平台和资格,但其中的艰险与感悟,需要他们自己去明悟。
如何去判断,去实践,去面对杀与被杀,如何去追寻自我,找寻属于自己的路,无论是想要有我无敌,于万万人杰中杀出一条血路,纵横天下一世称尊;
还是想要神灵清净,超脱出去,不染尘埃,逍遥世外;
又或是于人世间中体会众生百态,求红尘升仙,再或是心有大宏愿,要济天下以达万世——
大道万千,求道第一步,先问道心,明了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未来又要走上什么样的路。
这些,都需要那些年少的弟子,在两年的历练中去找寻。
十五岁的云霓离开瑶台宗的时候,晏几道站在新一批入门的弟子中,用羡慕的眼神,目送他们离开。
离开瑶台宗后,云霓开始她为期两年的游历,在第二年,她去了崇安国,在那里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崇安国是瑶台宗的附属小国之一,有一位出自瑶台宗的师姐,姓谢,在那里担任宗门监察使,后来的故事,就是从她口中讲出来的。
崇安国这片地方,一首以来都不太好,面海背山,海不是好海,顶在回浪口,带不来好的渔获收成,反而遭受水患最重的地方,山也不是好山,重重叠叠仿佛没有尽头,灵气稀缺,常有猛兽出没。
就这么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资源匮乏,于是民风彪悍,争斗杀伐之风盛行,无论民间还是仙门,这股风气都很重,仙门之间互相攻伐,临海又多散修,势力混杂,民间又常有百姓揭竿造反,皇帝换得比饭碗都勤。
谢师姐在那里做了七年的监察使,最大的心愿就是宗门那边派新人过来,换她离开这个天天杀得血肉横飞,穷得叮当乱响,贫瘠的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谢师姐后来说,她本来是个热爱美食,喜爱生活的人,在崇安国的那些年,硬是修炼出一副餐风饮露,只食灵草清泉,无悲无喜,超然于外的仙风道骨之像。
不是灵草清泉好吃,是那里除了少量的灵草仙果之外,只有大山里打来的野兽,以及海里的鱼,谢师姐说她这辈子都不想吃鱼,闻见鱼的味道都犯恶心。
鬼知道那片海域里的鱼到底吃了多少尸体。
刚来的时候,谢师姐尝试约束仙门,后来发现没啥用,一觉醒来可能那个小仙门就被灭了,新的小仙门如雨后春笋一样长得遍地都是,资源太少,谁抢到算谁的,这种事情根本无法调停,也无法阻止,她能做的,就是靠着瑶台宗的威名,镇住仙门不要闹得太过,不介入凡人世界大开杀戒而己。
七年,谢师姐己经看淡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她只能做到这样了。
可能上天听到了谢师姐的祈祷,在某一天,她终于见到了来自瑶台宗的同门。
崇安国海域贫瘠,光靠捕鱼,很难维持生计,于是又衍生出另一个行当——疍民,这个行当在沿海地区并不少见,所谓疍民,就是潜入特定的海域,靠采集海中的明珠为生,他们将这种明珠,称为“疍”,除了海明珠之外,也取一些海中特有的药草,灵石等等值钱的物品,上岸后售卖给凡人或修仙者,以此来换取钱财。
深海中有海妖兽,其中一种巨大的海贝,被称作砗磲,其中产出的明珠价值最高,且蕴有海灵之气,可做修仙者炼器之物,基本上一出现都是天价。
但砗磲珠并不好采,海底另有一种海阴蛇,属性近龙,这可不是妖兽,而是一种真正居住在海中的妖族,海阴蛇常常与砗磲为邻,取砗磲珠作为自己修炼所用,同时庇护砗磲不被其他妖类或人类杀害。
因为砗磲身体庞大,行动缓慢,但性情温顺,又没什么攻击能力,只因为蕴有明珠,常遭杀害,强行取珠,海阴蛇庇护砗磲,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由砗磲自取一珠做修炼之用,并不会像其他生物一样将它杀害,将体内还未蕴养完成的明珠从血肉中全部挖走。
砗磲与海阴蛇,就构成了一种巧妙的共存方式。
有砗磲的地方,必定有海阴蛇,同理,有海阴蛇的地方,砗磲一定在附近。
虽然有海阴蛇庇护,但砗磲珠高昂的价格,还是吸引了很多不怕死的疍民,所谓富贵险中求,哪怕再多的疍民葬身海阴蛇之腹,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的前去冒险。
其中也有个别人物,还真的通过各种方法采到了一些砗磲珠,引起一阵轰动。
但这样的事情做多了,总会出问题,有一疍民为了一夕翻身,花费全部家当,从一仙门弟子手中购得一把玄品小刀,打算冒死去求一颗砗磲珠。
历经数日,在一处珊瑚海中找到了一只砗磲,附近却没有海阴蛇的影子,疍民以为自己撞了大运,刚好碰见海阴蛇不在,连忙拿出工具开始强开砗磲,当他费劲力气打开砗磲巨大的壳,引入眼帘的是五颗足有人头大的极品砗磲珠,宝光闪烁,晃得疍民目眩神迷。
疍民狂喜,拿出玄品小刀割开砗磲的血肉,取出砗磲珠,取了两颗,才发现其中有一条小臂长的小蛇,从破裂的蛋壳中冒出头来,见有外人,小蛇张口就咬,疍民惊慌,下意识的挥起小刀对着小蛇一阵猛砍,等回过神来,小蛇己经死去。
发现自己杀掉了一条刚破壳的海阴小蛇,疍民惊慌不己,小蛇的母亲将蛇蛋放进砗磲中,自己独自外出,若是发现自己杀了它的孩子,必定会大怒。
疍民惊恐至极,连忙扯出剩下的三颗珠子,正要走,又见两颗巴掌大的蛇蛋藏在后方,短暂的挣扎后,疍民连同剩余的两颗蛇蛋一同带走。
海阴蛇的蛋,同样是天价,甚至比砗磲珠更贵重!等他上了案,立马就将这五颗砗磲珠和海阴蛇蛋卖了,拿到钱马上离开崇安国,至于发怒的海阴蛇会怎样?那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个疍民幸运,采到了其他疍民一生都见不到砗磲王珠,但他也很不幸,海阴蛇蛋的母亲是一头化神境的海底妖王,发现自己的孩子被杀,妖王大怒,沿着气息上岸,找到另外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己经被炼化成丹,做了他人的灵力滋补品。
而那个疍民,他手拿如此重宝去交易,早就被人杀死,尸身随意丢弃,他冒死拿回来的宝物,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愤怒的妖王大开杀戒,召唤同族上岸,誓要为自己的孩子复仇,如此恐怖的阵势,崇安国仙门不得不出面迎敌,谢师姐作为仙门监察使,第一时间通报宗门,与众仙门一同迎敌。
水族天生控水而生,在海边迎战海阴蛇妖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她又不能退,一旦退了,以妖王现在高涨的怒气,覆灭整个崇安国,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虽然谢师姐烦透了这个战乱不断的国家,但她身为瑶台宗监察使,在宗门援军到来之前,她都不可以后退。
正当她苦熬的时候,一身紫衣的少女御剑而来,双手起剑阵,助她抵挡妖王的攻击,风雨如晦,海浪汹涌,紫衣少女来到她身边,清脆的喊了一声“师姐”。
苦熬的谢师姐一瞬间感动得要落泪,宗门援军来得好快!果然还是惦记着她的。
可这感动没持续多久,得知眼前这个叫云霓的少女只是外门弟子外出游历,还是孤身一人时,谢师姐只觉两眼一黑,感觉天要塌了。
这个小师妹挺可怜,大老远跑来和她一起当海妖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