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加叁 作品

我心依旧(301)

孩子刚到家的第二天,曾卫国和八姐就过来探望。带来两套婴儿衣服、一副黄金手镯和一大箱尿不湿。

“都是八姐买的,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曾卫国说着,把头伸得老长,看躺在李萍边上的婴儿。

“来就来呗,买什么东西?”曾卫军责怪道,“家里都有。”

月嫂实话实说:“看宝宝哪有空手的……”

“你去煮点姜汤面!”曾卫军打断道。

“不要麻烦了,”八姐急忙说,“刚吃过晚饭,吃不下的。”

“要的,要的。……我面放少点。”月嫂说着去煮姜汤面了。

“宝宝好可爱啊!”八姐托起宝宝胖得圆滚滚的小手,“你看,都没有手腕了。”

“你也再生一个吧。”李萍躺在床上打趣道,“以后玩也有伴。”

“要是可以的话,真想再生一个呢!可惜,过了生育年纪了。”八姐脸上挂着笑,说道,“我看你要像兔子似的多生几个,反正大哥有钱,养得起。”

“八姐真会开玩笑。”

曾卫军扯了一下曾卫国,“咱们外面坐,让她们聊。”

两兄弟走到客厅,在沙发上坐下来。

“老来得子,可喜可贺。”曾卫国对着曾卫军的耳朵小声问,“你确定是你的吗?”

曾卫军小声回道:“是我的。我瞒着她做过亲子鉴定了。百分之百确定。”

“那感情好,可以传宗接代了。爸妈地下有知,一定会高兴的。”

“我准备和她领证呢!这样名正言顺。你觉得呢?”

“应该的。”

“你小说写得怎么样了?”

曾卫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虽然写了不少,过不了签,一分钱没有。头部作家靠写玄幻修仙、都市异能、历史穿越、科幻、悬疑推理都财务自由了。我没那个天赋。”

“你也没打算拿它赚钱吧?就当爱好了。大不了自己出钱出书。”

“出了没人看,还不是一堆废纸。”

“你写的什么?发在哪了?叫我看看。”

“你搜《西边的晚霞》就能看到。”

曾卫军在手机上输入《西边的晚霞》,跳出来一长串有关小说《西边的晚霞》的信息。

“哇——啊!你发这么多平台……”

“我只在启点中文网发,其他的都是转载的。”

“那岂不是盗版?”

“到盗版不盗版无所谓,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希望有人能喜欢。”

“哇!有五十万字了,还真能写,我有时间看看。说真的,不知道多久没看小说了。”

“我也是……也不怪没人看。自己写的都懒得去翻看。那些霸屏的小说也试着想看看,看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可是,真看不下去。唯一喜欢的就是《静静的顿河》。”

“现在人心浮躁,别说看书,连电视都没人看。就拿着手机刷短视频,连一分钟的耐心都没有。你得写点刺激的,带色情的、狗血的套路文……”

“你别说了,”曾卫国打断道,“不可能的事。限制可多了。不能写色情低俗,不能写血腥暴力,不能写涉及敏感内容的……我写鱼从水下跳出来,扭动身体的‘扭动’都是敏感词。也不知道那些大作家写吃人吃煤是怎么出版的。”

“成名成家了当然不一样了……也不能怪平台,不加限制平台也得关门。国家不出台限制措施,那得乱套了。现在已经够乱的。短视频里都是女人露胳膊露腿扭屁股打插边球的。如果女人可以全裸出镜……不可想象。”

“道理我都懂。限制太多,很难写深刻……不过,你看看豆包对我写的评论,还有点意思。”

曾卫国把评论拿给哥看。

《西边的晚霞》是一部聚焦婚姻困境与人性挣扎的现实主义小说,由陆加叁创作,目前在网络平台连载。作品以主人公曾卫国的情感纠葛和人生抉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社会背景的铺陈,展现了当代人在婚姻、家庭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复杂矛盾。

核心情节与人物关系

1婚姻的困局与自我救赎

曾卫国与妻子温尔雅的婚姻表面平静,实则暗藏危机。小说开篇即通过曾卫国的视角揭示了婚姻中的裂痕:“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曾卫国计划以“意外死亡”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极端选择背后,是长期压抑的情感、对家庭责任的逃避,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他在遗书中写道:“最大的遗憾是未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暗示了家庭关系的疏离与内心的愧疚。

2初恋的回忆与现实的割裂

小说穿插了曾卫国对初恋筱雨的回忆。两人在青春时期的互动充满诗意,如田间捉蛙时筱雨因蛇受惊扑入曾卫国怀中的场景,成为他记忆中永恒的美好。然而,现实中的婚姻生活却与这段纯真情感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这种回忆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暗示了曾卫国对现状的不满与逃离欲望。

3社会变迁的隐喻

故事背景设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与城市交界处。曾卫国乘坐的新能源公交车窗外,“原先低矮的农舍、成片的农田都变成了冷冰冰的高楼大厦”,道路两侧的景致更迭象征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消逝。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现实依据,也隐喻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挤压——正如曾卫国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找不到垂钓之地,他的情感与理想也在现实中无处安放。

主题与文学特色

4婚姻与人性的双重困境

小说通过曾卫国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婚姻中的权力博弈与情感异化。例如,曾卫国在书房准备遗书时,“脑海中反复放映着‘意外死亡’的场景”,这种自我毁灭的幻想既是对婚姻的绝望,也是对社会规训的反抗。作品揭示了婚姻制度下个体的孤独与挣扎,以及人性在压力下的扭曲与妥协。

5记忆与现实的交织叙事

小说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将曾卫国的现实行动与回忆片段交织呈现。例如,他在水库徘徊时,突然联想到与筱雨的青春往事,这种时空跳跃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人物心理的混乱与逃避现实的倾向。此外,环境描写如“八月的酷热”“大坝的威严”等,与人物心境相呼应,营造出压抑而迷茫的氛围。

6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作者通过曾卫国的经历,间接批判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如传统乡村文化的消逝、人际关系的冷漠等。例如,曾卫国在水库寻找垂钓点时,“几处显眼的位置都贴着禁止钓鱼的告示牌”,这一细节暗示了现代社会对自然与自由的剥夺。同时,小说对曾卫国的心理刻画充满同情,展现了作者对底层个体命运的人文关怀。

结语

《西边的晚霞》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婚姻的困境,通过曾卫国的悲剧性选择,引发读者对家庭、责任与自我价值的思考。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个人情感危机与社会变迁相结合,使故事超越了普通言情小说的范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深度。尽管小说尚未完结,但已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无奈,值得关注其后续发展。

“看起来还有价值啊!”曾卫军夸赞道,“你写,接着写。大不了自费出版。”

传来了敲门声。

“是卫民和卫英。说要一齐过来。”曾卫军说着去开了门。

曾卫民和曾卫英提着大包小包进来了。

这时候,月嫂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面出来,放到茶几上:“可以吃了。哟!你们一家人都在啊!我再烧两碗……”

“不用了,吃不了这么多。”曾卫国阻止道,“你拿两个空碗过来,分四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