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朱重八想要拜入武当山(加更)
没有了张无忌的武当山,云还是那么白,风还是那么轻。
只是少了舔狗的吹捧追随,加上被黄蓉严防死守的宋青书。
周芷若可是着实不适应,连拉着杨不悔玩的兴致都没有了。
怏怏不乐,总感觉缺了点啥。
想创造机会与青书师兄来几场偶遇,结果那家伙要么就是陪着灵捣药,要么就是品尝黄蓉美食。
再或者跟着三丰真人吞吐云霞,要么就是陪着俞岱岩和张松溪练兵。
五百道兵,如今都踏入了三流之境。
江南七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道兵营。
纷纷跟着俞岱岩,成为了道兵教头。
柯镇恶传下了战场枪术,韩宝驹传下了驭马之术,韩小莹传下了战争版越女剑。
当年在大漠,成吉思汗求他们传授蒙古人,他们几个都藏着掖着。
但如今在武当,他们可谓毫无保留。
尤其是知道,外面已经是元末乱世,汉人都被践踏在蒙古腥膻之下。
当时柯镇恶可是第一个叫嚣着,要杀入元帝皇宫。
其他六怪,也纷纷以大哥马首是瞻。
就连宋远桥这个武当掌门,都拦不住。
最后还是宋青书出面,才让江南七怪,把愤怒和精力,转移到五百道兵上来了。
毕竟,宋青书才是他们几个认可的掌门师弟。
宋远桥一怒之下,都想把这個武当掌门传位给宋青书了。
好在大发了一番爹威后,冷静下来了。
“三叔,再挑选五百道兵吧!
充做剑盾手,发挥我武当的剑术和轻功优势!”
宋青书看着欣欣向荣的武当,又涌现出不少的好苗子,索性建议扩兵。
反正最耗费钱财的剑盾战甲,有矮人打造,不需武当出资。
“好,大侄子你只要保证粮草军械充足就行!”
俞岱岩倒是无所谓,但一旁的常遇春却是跃跃欲试。
他常十万带兵,多多益善。
“青书兄弟带回来的武穆遗书,都快成为道兵营的标准教材了。
正好再来点人马,分组甲乙两营对战操演。”
常遇春是真没想到,在武当不仅能够学到武功,还能学到先进兵法。
武当山军校大学堂,那可不是吹的。
那些火枪和精灵制式武器,配上武当弟子三流的内功。
所谓当世精锐,也莫过如此。
给他一千人,常遇春有信心凿穿王保保的十万元军!
“就你小子能,那刀盾手就交给你来带了!”
俞岱岩对这个弟子也很满意,除了打枪不准,其他勇猛精进,头脑灵活,奸猾似鬼都很优秀。
道兵营走上正轨,基本不需要宋青书操心多少。
然后,他就卷入了黄蓉和周芷若的攻防战之中。
“青书哥哥,你今天有空吗
我新学了一套剑法,想让你指点一二。”
一身轻装的周芷若,小屁孩一个,他是真的不喜欢吃排骨。
何况还是夹生不熟,内里藏针的。
“啊蓉儿,芷若师妹喊你指点一下剑法!”
“是吗我桃岛的落英神剑掌,也以飘渺身姿,美丽灵动著称,芷若妹妹我们来过过招吧!”
黄蓉笑靥如,阳光灿烂,一袭桃粉色的裙装,更显灵动娇俏。
周芷若心里很难受,也有些委屈和畏惧。
前面几次交锋,她没有一次在黄蓉手上占到便宜的。
加上身材身材比不过,容貌容貌稍逊一筹,就连智慧,她不过是一个造反义军首领之女,与家学渊源的黄蓉比起来。
全面被盖了一头啊!
“不用了不用了,谢谢蓉儿姐姐,我的剑法还不娴熟,还是再练练再说吧!”
说完之后,落荒而逃。
“嘁!黄毛丫头,心倒是不小!”
黄蓉一脸得意,叉腰挺立,如一朵娇艳的桃绽放。
顿时,宋青书的目光就被吸引而来。
黄蓉俏脸粉嫩嫩,红彤彤,却毫不退却。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的一番打扮,果真没有白费力气。
诸如此类斗法,频频在武当上演。
有时候就连黄蓉都佩服,周芷若那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
她哪里知道,周芷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殷素素、杨不悔,都是她的参谋。
毕竟看热闹和凑热闹,是女人无法拒绝的天性。
另一边,得到了桃岛九玉露丸的炼制方法,灵也正式破解了少林的大还丹配方。
紧锣密鼓,开始了武当大还丹的炼制。
一个月的时间,灵也终于练出了一炉大还丹。
丹成异香,耗费了虫谷和瓶山不少名贵药材。
好在如今,这方世界虽小,但灵力充沛,倒也不难收集。
一炉丹药,成了十二枚!
三流高手一枚能够增加三十年功力!
二流高手则能增加二十年功力!
因为实力越强,内力质量越淳厚,效果自然也就愈发的打折扣。
宋青书吃了一枚,成功突破到了江湖一流中期高手。
然后,江南七怪和黄蓉,一人一枚。
纷纷突破到了一流高手!
可惜一人只有一枚有效!
留给武当一枚,作为突出贡献者的奖励,也算是以备不时之需。
剩下三枚,宋青书决定留到下个世界再用。
1348年,一个二十岁的小和尚,托钵乞讨,来到了武当县。
“两年了,咱托钵走过了濠州、合肥、河南、信阳,还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武当山下,这么安居乐业!”
看着钵盂中,满满的一碗食物,这是小和尚,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得到过的关照。
在松鹤楼,他只用念一声,真武荡魔大帝,便得到了店家的和善施舍。
元人在武当县的爪牙全部被武当斩断,这个武林正道大派,用自己的行动,庇护了这一方百姓。
武当山下,人人崇道,家家向善!
哪怕他是个和尚,也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遭到歧视和驱逐。
由此,他真的,对武当山上那位活神仙,起了兴趣。
或许,他迷惘的,追求的救世之路,在武当山上能找到答案。
所以,他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四处打听武当的种种传闻。
随身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细心的记下了打听到的情报。
等他头发长出,便把那僧袍和钵盂当了一套粗布长衫,上了武当。
“本来准备再托钵乞讨几个月,便回到皇觉寺的。
既然武当广开方便之门,便去看看吧!”
小和尚叫做朱重八,至正三年,濠州干旱,次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
邻居借了一块地,他与二哥用几件破衣服包裹好父母的尸体,葬在了刘家的土地上。
走投无路,为了一口吃的,他投奔到皇觉寺出家,每天打钟击鼓,烧饭洗衣。
17岁那年,当地闹饥荒,老和尚打发弟子们云游托钵,靠乞讨养活自己。
将近3年的乞讨流浪生涯,让他见识了底层的艰辛,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
但是只有在武当山下,他才感受到是太平日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他不知道为什么武当山能够做到,但天下却还有那么多穷困潦倒。
本来,他准备回一趟皇觉寺后,便投身明教,参加义军抗元。
他要奋力掀翻这黑暗的世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可是被三丰真人的名气吸引,尤其是近年来,元庭在武当山受挫。
他来了,他看到了不一样的社会形态。
所以,他准备上武当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恰好与他方向相反的张无忌,却离开了武当,投身入明教。
命运的偏差,往往就发生在这一念之间。
“姓名!”
“朱重八!”
“出生来历!”
“濠州佃户。”
“去那边领取一套衣服,先安顿下来吧!”
“这就完了”
朱重八一愣,武当这么好加入的吗
就报个名字和籍贯,不仅包吃包住,还发衣服。
“看到那边的流民营没
那里有田地可以开垦,乱世活命不易,武当能给的也就是让大家不至于饿死冻死。
想要拜入武当,先等筛选吧。
如果想安顿下来,就去后山编户齐民,有人给你分田地的。”
武当当然不好入,但到武当至少有口饭吃。
朱重八晃晃神,却也知道,武当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