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卖琴 作品

第551章 野心有点大

地藏星吩咐完手下之后,来到另一处房间。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小说网:dakaita.org

房间中,坐着一名高大的尉头国男人。

男人大碗喝着酒,大口吃着肉。

听到开门声和脚步声,才回过头。

地藏星连忙道:“抱歉,让达来将军久等了。”

男人将手中的一条烤羊腿随意扔在桌上,斜视地藏星一眼。

“高华,你刚才去见萨皮尔了?”

地藏星坐在达来对面,笑问道:“将军与萨皮尔之间存在矛盾?”

达来反问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

地藏星疑惑道:“在下刚从疏勒国回来,未曾听闻。”

达来说道:“用你们大炎的话来说,萨皮尔改换门庭了。”

地藏星面露讶色之色。

萨皮尔起初只是达来部下的一名士卒,在达来的帮助之下才成为翼官,单独领军。

改换门庭就代表着萨皮尔投靠了别的将领。

地藏星联想到尉头国的近况,心中也有所明悟。

黑冰台与达来接触已经快一年的时间,可达来一直不愿意合作,心底也看不上黑冰台。

如今达来主动找上门来,所表露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达来将军,今日来旅馆,怕不只是为了喝酒解闷吧?”

达来将酒碗中的剩余的酒水一饮而尽,道:“高华,我现在对你们的合作很感兴趣。”

地藏星微微一笑:“达来将军,今时不同往日。去年之时,我们在尉头国只与萨皮尔将军一人有合作。

而如今,与我们达成合作的尉头国达官贵族已超过十人。”

地藏星端起酒杯,抿着酒水,不咸不淡道:“请问达来将军,你现在有何优势?”

达来眯着眼睛,盯着地藏星。

地藏星也不怵,面色平静的与达来对视。

黑冰台在西域深耕多年,从起初的如履薄冰,到如今的从容不迫。

大王有所叮嘱,黑冰台对外代表着秦州,要做到不卑不亢。

片刻之后,达来大笑一声。

“已经很久没有人跟我这么说话了,哪怕是国王对我也是温声细语。”

地藏星说道:“萨皮尔是你的心腹,若是他离你而去,那么你麾下的将领怕是早就被其他贵族和将领瓜分了。

尉头国王如今对你还会温声细语吗?达来将军找到我,不就是因为身边助力越来越少吗?”

达来皱眉沉思片刻,道:“我对你们亦有所观察,你们来西域的具体目的,我无从得知,但是我发觉你们对塞尔柱帝国非常感兴趣。

若是需要,我可以为你们提供前往塞尔柱帝国的渠道。”

地藏星凝声问道:“敢问达来将军,风险有多大?”

达来说道:“风险由我承担。”

地藏星眉头微皱:“达来将军所求什么?”

达来说道:“我想要火器。”

地藏星面色怪异。

秦州火蒺藜惊艳问世之后,因为秦州与西域之间的往来频繁,西域各国也开始效仿秦州制造火器。

只是效仿制造的火器效果极其不佳。

达来的野心有点大啊。

地藏星沉吟道:“火器事关重大,我无法做决定。”

达来说道:“无妨,你可以上报秦王,年底之前给我答复即可。为了彰显我的诚意,你可以安排几名手下前往塞尔柱帝国。”

达来起身,将一张纸条放在桌子上。

“确定人选之后,让他们去这里,自会有人带他们前往极西之地。到了极西之地,便与我无关了。”

地藏星将达来送到旅馆之外,才重新返回房间。

他看着纸条的地名,若有所思。

一名伙计端着托盘走到地藏星身侧,低声道:“统领,有何吩咐。”

地藏星将纸条放在托盘上,“安排三名机敏的兄弟,去塞尔柱帝国,不要西域人。”

汉子瞪大双眸,惊讶道:“统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渠道?”

地藏星颔首:“算是吧。”

其实,黑冰台西域分部早就派遣两名西域人去了极西之地。

只是这两人到了极西之地后,便失去联络。

这也让地藏星明白,西域人根本就靠不住。

所以这两年,地藏星已经不再招揽西域人,原先招揽的西域人也只剩下不到一成。

……

秦州,河西郡。

赵游、陈仲达以及柳宁一行,骑着马,慢悠悠的行进着。

有时候遇到着急赶路的商旅,三人还会停留让路。

这让陈仲达极为不理解。

“赵主簿,如此脚程,怕是要一个月后才能抵达拒北关,届时临近秋收,是否太晚了?”

赵游呵呵一笑:“柳校尉,你乃是武卫

府有名的神断,你可知我的用意?”

柳宁摸着下巴道:“粮食涉及国本,走私却如此猖狂,足以证明走私商人背后有大人物撑腰,这个大人物怕是早就知晓我们会前往拒北关。

若是我们直接前往拒北关,十有八九会扑一场空。”

微微一顿,柳宁继而道:“占城稻在河西郡亦有栽种,出现在西域的占城稻多半自河西郡。”

赵游不由得点着头。

陈仲达恍然过来。

他原先设想的是直扑拒北关,然后在拒北关周边县镇走访。

因为商人想要走私,必定需要经过一番谋划,而粮食多半会存在放拒北关周边。

只要关口打通,便可快速将粮食运出拒北关。

如今看来,还是思虑不当。

赵游看着前方一个岔路口的指示牌,笑道:“林城县已到。”

林城县是河西郡九县中,栽种占城稻数量较多的辖县。

赵游的想法便是从林城县开始调查。

柳宁指着不远处的茶楼,说道:“赵主簿,口干舌燥,不若喝杯茶?”

赵游扶须一笑:“柳校尉的提议,深得我意啊。”

这种开在商道旁的茶馆、酒楼,生意出奇的好。

三人走进茶楼时,已经没了座位。

赵游目光扫视一圈后,对着店内伙计说道:“我们端着碗站路边即可。”

说完,赵游便端起托盘上的茶碗,来到茶楼外的檐下。

檐下坐着三名歇息的农户,看到赵游走过来,面露警惕之色。

“三位老哥,是哪的人啊?”

三名农户见赵游没有恶意,且面带笑容,也就没有离开。

“就旁边小泉庄的。”

“贵人是南来北往的商旅?”

赵游一屁股坐在三人跟前的石头上,喝了茶水,又抹了下嘴巴。

“当不得贵人称呼,只是一个小脚商。”

“脚商也是贵人啊。”

赵游平易近人的态度,彻底让三名农户卸下心理防备。

柳宁拦住陈仲达,摇了摇头,表示不要靠近。

若是陈仲达走过去,三名农户恐怕会直接离开。

而此时此刻,赵游已经将话题逐渐引到占城稻之上,且从三名农户口中得知小泉庄便有人栽种占城稻。

一炷香后,赵游与三名农户道别,回到柳宁和陈仲达身旁。

柳宁低声道:“赵主簿脸上笑意不断,看来收获巨大啊。”

赵游放下茶碗:“路上再说。”

出了茶楼,赵游脸上笑意全然消散。

“林城县十有八九有鬼。”赵游沉声道:“三名农户隐晦的提到,去年秋收时有商人来林城县收购占城稻,小泉庄便有几家农户将占城稻卖给商人。”

闻言,陈仲达和柳宁脸色齐变。

都督府衙有所规定,秋收期间禁止商人收购占城稻。

颁布这项政令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维持秋收期间的粮价,二是确保官府能够储备足够的新粮。

林城县有商人公然违反政令,却没有消息传出,这其中必有蹊跷。

陈仲达问道:“赵主簿,我们如今直接去小泉庄吗?”

赵游摇头道:“先去周边镇村走访一番,然后再去林城县城。”

走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有多少农户出售了占城稻。

林城县城,城中最大酒楼。

顶层雅间。

一名富态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翘首以望。

此人乃是林城县有名的富商,齐顺。

齐顺名下有三十多顷土地,三支商队和十多家商铺。

不多时,齐顺看到一道身影,连忙小跑着上前迎接。

“小的见过乔县令。”

来人没有回应,自顾走进雅间,齐顺连忙跟上。

乔进在上首走下后,脸色当即沉下来。

“齐顺,三个月前我便提醒过你,不能再收购占城稻,为何不听?你想死,也别拉上本官。”

齐顺见状,连忙弯腰赔罪。

“乔县令勿恼,还请听小的解释。”

齐顺说道:“乔县令有所不知,占城稻现在都炒成天价了,一石一千七百三十文呢。”

秦州粮价一直以来都很稳定,除秋收期间之外,粮价普遍在一千三百二十文至一千四百文之间。

乔进脸色没有丝毫好转。

“一石价格不过高出三百多文,你缺这点钱吗?”

“哎呀,乔县令,你有所不知,这只是河西郡内的价格,若是出了郡,到了关远郡,价格还要往上涨三至四成。”

乔进皱眉问道:“你囤积收购了多少占城稻?”

齐顺回道:“囤积了不到五千石。”

乔进冷笑一声:“这五千石占城稻,你能卖出拒北关?”

齐顺低

声道:“卖给别的商人。”

说话间,齐顺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

“乔县令,这是苏东家给你的见面礼,还望不要嫌弃。”

乔进将锦盒推回,并起身。

“齐顺,本官话已至此,你好自为之。”

齐顺看着乔进离开的背影,眼眸中闪过一抹怒气。

很快,齐顺不由得嗤笑一声。

这人呐,一旦上了贼船,想下去岂是那么容易?

他端起酒杯,慢悠悠的品着酒。

另一只肥胖的大手则是打开桌上的锦盒。

晶锦盒中竟装着两块石头。

……

益州,广汉郡。

丰宁县,三合村。

村口的槐树下,村民们汇聚一堂,倾听着读报人大声阅读报纸。

“……大王有言,若百姓有冤屈,八月初一起可前往郡城鸣冤;若是监察办事处不予处理,可前往州府鸣冤;若是州府不予处理,可前往咸阳鸣冤。

八月初一起,凡是持有《秦蜀时报——监察特刊》的百姓,无需路引,便可前往郡城、州城以及咸阳,沿途官府、关隘不得阻拦……”

话音刚落,村民神色错愕。

下一刻,所有三合村民齐刷刷跪倒在地,高呼“秦王万岁”。

就连读报人亦是放下报纸,朝着秦州所在方位深施大礼。

紧接着,现场气氛有些奇怪。

只见所有村民看向角落一名痛哭流泪的妇人。

看着妇人,三合村民接连叹气。

真是苦命人啊。

三合村正走上前扶起妇人,叹气道:“张家娘子,大王降下天恩,你一家遭受的冤屈,终于能洗刷了。”

闻言,妇人埋首哭的更加大声,口中不断呢喃“秦王万岁”。

读报人站在石墩上,摇着叹息一声。

张氏原本家中还算殷实,有三亩承自父辈的良田,且这三亩良田所有权归张氏一家。

只是去年年初,这三亩被人侵占。

张氏的丈夫悍然前往县府报官,官府推诿不理。

最令人发指的是张氏丈夫返回家中,被人驱赶马车撞飞出去,虽捡回一条命,却也半身不遂瘫痪在床。

从那之后,张氏从未放弃过报官伸冤。

只是一次次前往县城,却被一次次打发回来。

如今,算是拨开云雾见得光明。

读报人走过去,将手中的报纸递给妇人。

“张家娘子,一定要收回这份《秦蜀时报》。”

“多谢张士子,多谢张士子。”

妇人拿着报纸对着读报人磕头。

巴郡,常安县。

梅子村。

一名瘦弱的汉子来到读报人的家中。

读报人是一名老翁,他正在家中树下乘凉,看到汉子到来,起身一叹。

“我就知道你会来找我。”

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先生,三娘死的太惨了,那个畜生却快活在世。”

汉子从袖中小心翼翼的数出十文钱。

“老先生,我想买你手中的报纸。”

读报人摇了摇头,将报纸递给他,义正言辞道:“这十文钱,算我借你的盘缠。早去早回,小心些。”

汉子在读报人跟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拿起报纸狂奔而去。

一名老妇人端着水盆走出来,问道:“是二娃子吗?”

读报人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