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游泳的渔民子弟 作品

第629章 四大盐商公子

江显道:“父亲,今日是十五,现在儿子过去,也来不及了。”

“今日是十五?”

完了,每个月初一与十五,是青楼醉仙居做文艺比拼的日子,定一个主题,当晚比诗词,谱曲、或者绘画,夺魁者,头牌花魁当晚陪他饮酒。

“你快些去,头牌花魁不行,就安排其他花魁陪韩王殿下。”

醉仙居有西大花魁,其中名气最大的是苏绾月,其他三位花魁,还有柳疏影、阮玉钗、江青柔。

…………

经历了前朝与当今大雍朝,扬州的蓬勃发展,商业中心、盐商聚集、经济的繁荣,这里也成为南派文化的一个中心。

盐商们、巨富附庸风雅,疯狂砸银子,支持文化、支持艺术,扬州画派诞生。

画家此时多以卖画为生,扬州画派产生了“扬州八怪”为核心,其艺术风格突破传统文人画的束缚,强调个性与创新,对后世中国写意画发展影响深远。

扬州作为大雍朝盐运枢纽和商业中心,盐商富贾云集,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消费市场。

盐商热衷收藏书画,为职业画家提供了生存空间。

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不仅资助画家,还通过“行庵”等场所聚集文人雅士,成为艺术交流的核心。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画家们多为布衣或下层文人,通过作品抒发对现实的批判与不平之气。他们反对科举制度与正统画风的桎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

扬州画派的核心成员虽以“八怪”为代称,但实际人数超过十余人。

石涛,主张“借古开今”,强调师法自然与个性表达,其晚年定居扬州,成为画派的精神领袖。山水画不拘成法,笔墨恣肆,作品如《弹指阁图》描绘扬州园林景致,兼具写实与写意。

高翔,山水与园林画,擅长以简淡笔墨表现扬州园林的幽静,如《弹指阁图》描绘文思和尚居所,构图疏朗,意境禅寂。

华喦,小写意花鸟,以青绿设色表现园林雅趣,细节精微而笔墨灵动。平民视角,出身贫寒,画作多表现民间生活,如《疏树归禽图轴》展现田园野趣。

边寿民,以大写意手法描绘芦雁动态,笔墨苍劲,意境萧疏。

陈撰,人称文人隐逸风骨,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画为生的画家,擅梅花与山水,风格清雅超逸,如《梅花图轴》以淡墨晕染枝干,冷傲孤芳。

还有罗甹、郑边、高凤翰,金农、郑燮(郑板桥)、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等等。

…………

醉仙居是一个西栋楼围着的一个大院子的建筑群。

东南西北西栋楼中间有水道围着,有西座小桥连接着楼宇,河道碧波荡漾。

中间有一个一丈多高的平台,平台五丈多宽,平时可做舞台,花魁或者舞姬、乐娘上去表演给宾客看。

醉仙居的妈妈给小胖子,安排了几个漂亮的歌姬。

陪韩王一起来醉仙居的有贾环、曹竹斋、马盛光、秦遇、柳湘莲,朱康留守家里。

歌姬打开小胖子包房一边的窗户,能清楚的看到舞台。

………

夜色初笼扬州城,醉仙居西角朱楼悬起三十六盏素纱宫灯,忽闻云板三响,满堂喧嚣戛然而止。但见三楼雕花槅扇徐徐而开,一痕月白坠着碎玉流苏自暗处浮出。

醉仙楼的头牌苏绾月,足踏湘绣珍珠履,纤指虚搭鎏金栏杆,似一片裹着月华的云霭飘落至中央琉璃台。

十二架青铜仙鹤烛台次第燃亮,焰心跃动的金芒浸透她月白色蹙金琵琶袖,衣袂间银线绣的缠枝莲随步履明明灭灭,恍若将整条瘦西湖的粼粼波光披在身上。

苏绾月额间垂落的珍珠璎珞轻晃,恰遮住眉心血痣,却遮不住眼尾那抹用青金石粉晕染的黛蓝。

怀抱琵琶,莲步甫移,苏绾月坐在舞台当中,指尖勾弹琵琶,随风吟唱,《霓裳》一曲,众人屏息聚精会神聆听,半阙的光景,戛然而止。

苏绾月的美,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一般,娇艳欲滴,令人心醉神迷。

声音更是犹如天籁之音,婉转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美貌与才艺集于一身,苏绾月绝代风姿和迷人魅力,让在场的所有宾

客都为之倾倒。

扬州满楼灯火在这一瞬间,所有的花魁名妓都成了陪衬。

等到苏绾月退场了,众人还在沉迷刚才她的探唱。

…………

此时,一位妈妈站出来宣布,今晚十五夜,是比绘画,不论画什么都可以,老规矩,画由花魁挑选,画得最好的才子,苏大家今晚去陪他饮酒。

小胖子愣了一下,问道:“什么十五夜,比绘画?”

身旁的歌姬道:“我们醉仙居,每月初一与十五,西大花魁会有一人出题,比诗词、写新曲、或者绘画,胜者可与花魁饮酒作乐。”

忽然,门口有人道:“在下程文修,拜见韩王殿下。”

包房内的歌姬都震惊了,这包房内的小胖子,竟然是京城来的韩王殿下?

小胖子呆了一呆,问道:“程文修?这家伙是谁?”

身旁的歌姬脸上堆起笑容,小心翼翼道:“殿下,这程文修是西大盐商程家的嫡长公子。”

小胖子想了想,道:“程家?让他进来吧。”

刚打开门,程文修还没走进来,门外又有人道:“在下黄灿,拜见韩王殿下。”

“在下马??,拜见韩王殿下。”

“在下江显,拜见韩王殿下。”

这下好了,西大盐商的嫡长公子,全都来齐了。

(第一更,继续码字,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