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牛奶 作品

第59章 膛线,贾东旭娶亲

在武器研究所里,一个年轻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目光阴沉地盯着陈平安。

他叫刘强,原本是这里的技术骨干,前途无量。

可是这几天,陈平安横空出世,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刘强看着身边的同事们,一个个眼神发亮,兴奋地讨论着陈平安提出的方案,心里酸溜溜的。

这些目光,这些赞美,原本都是属于他的。

可现在,所有人都在议论那个小子,好像他才是这里的主角。

更让刘强不爽的是,陈平安竟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连大学都没上过,凭什么就能提出这些高明的建议?

而自已呢?

好不容易从大学毕业,进了研究所,却还是比不上一个没文凭的?

刘强恨恨地攥紧了拳头。

他疯狂地嫉妒陈平安,嫉妒他的才华横溢,嫉妒他的受人追捧。

凭什么?

他咬牙切齿地想,再给我点时间,我也能做出一番成就!

刘强阴鸷的目光紧紧地钉在陈平安身上,恨不得在上面烧出两个洞来。

可陈平安却浑然不觉,依然沉浸在方案讨论中,眉飞色舞,神采奕奕。

"小陈的方案简直太棒了,我看八九不离十,很快就能搞出一支新枪!

"老张兴奋地拍着陈平安的肩膀,由衷地赞叹道。

"就是!咱们赶紧回去,尽快拿出设计草案!

"其他人也跃跃欲试,斗志昂扬。

大家争先恐后地回到各自的岗位,埋头苦干起来。

只有刘强,阴沉着脸,慢吞吞地挪动脚步。

陈平安环视一周,发现大家都忙碌起来,便悄悄退到了一旁。

他注意到老张正在埋头研究一支枪管,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好奇心驱使下,陈平安走上前去,凑到老张身边。

"张工,您这是在研究什么呢?

"他问道。

老张抬起头,笑了笑说:

"是膛线。这玩意儿可是枪械的心脏,关系到枪的精度和射程。可我这儿有点疑惑,你看......

"

说着,老张把图纸摊开,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线条,向陈平安讲解起来。

陈平安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陈平安的脑海里突然

"叮

"的一声,系统的声音响起:

【宿主触发膛线知识,枪械制造技能大幅提升。】

【枪械制造经验+100】

【枪械制造经验+100】

……

陈平安心中一喜,连忙凝神专注,仔细倾听老张的讲解。

只见系统界面上,有关膛线的种种知识,飞速闪现:

【膛线,是枪管内部螺旋状的凹槽,起稳定弹丸和提高初速度的作用。它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欧洲,由德国人发明......】

【膛线的参数有膛线长度、膛线转角、膛线数等,对枪械的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常见的膛线有圆形、多边形等。圆形膛线加工精度高,多边形膛线易清洁,各有优劣......】

陈平安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只觉得一股清凉之气,从丹田直冲头顶。

许多以前模模糊糊的概念,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张工,我看了部长给的书籍,你看看对不对。

其实,膛线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良的发展过程。

"陈平安缓缓开口,语气沉稳。

"最早的膛线很粗糙,只是简单的螺旋形。而且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昂......

"

"直到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加工水平提高,膛线才得到大规模应用......

"

"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了多边形膛线,让枪械性能更上一层楼。但这种膛线也很难制造,需要专门的机床......

"

陈平安滔滔不绝地说着,将膛线技术由简入繁、由表及里地分析了个遍。

老张听得频频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小陈,你懂得可真不少!这些东西,连我都不太清楚。

"老张由衷地赞叹道。

陈平安谦虚地笑了笑,说:

"张工,您别这么说。我也就是随便说说,哪比得上您的精深造诣。

"

老张摆摆手,笑道:

"哪里的话!你提到的这些发展脉络,确实让我茅塞顿开。我这就按照你说的,好好改改图纸,保准能让咱们的新枪如虎添翼!

"

陈平安闻言大喜,和老张又探讨了一阵子技术问题,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设计室。

而此时的刘强,正躲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切,不就是见多识广吗?真把自已当根葱了。

"刘强冷哼一声,目光愈发阴鸷,

"陈平安,你给我等着,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身败名裂,再也翻不了身!

"

……

转眼间,到了贾东旭迎娶秦淮茹的日子。

这天是个大晴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四合院里,一大早就热闹起来。

何雨柱、易中海带着几个邻居,在院子里忙活个不停。

他们垒起了临时灶台,支起了大锅,准备待会儿做喜宴用的。

刘家大妈、阎家婶子也赶了过来,帮着打下手。

她们围着锅台转悠,和面擀皮,切菜备料,一片欢声笑语。

"柱子,你多放点姜,再搁点酒,待会儿这汤才够味儿!

"

"春兰,你这盘子洗干净了吗?一会儿菜可都要装这儿!

"

易中海在一旁指挥着,脸上喜气洋洋。

他看着何雨柱麻利地忙碌着,心里美滋滋的。

这小子,以后就是自已的免费劳力了!

院子门口,阎埠贵正襟危坐,手里拿着算盘,帮着收礼记账。

他面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铺着大红桌布,显得喜庆而隆重。

"张婶,您随的这个礼不小啊!放心吧,我给您记上,改日让东旭给您回礼!

"阎埠贵堆着笑,殷勤地把钱收进抽屉。

"哪里的话,这是咱们应该的。

"来人笑眯眯地说着,又塞了个红包给阎埠贵。

贾张氏看着这一切,脸上乐开了花。

今天可是她儿子的大喜日子,等媳妇进了门,日后她就是婆婆了,还不得在四合院里好好显显威风?

她趾高气扬地在人群中穿梭,一会儿指点着灶台,一会儿招呼着客人,简直美得冒泡。

不时还要拿出儿媳妇的陪嫁,炫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