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巴拉爵士 作品

第1113章  开门,自由贸易(完本)

    初春。

    随着第一批来自于倭国的白银进了户部的仓库,整个京师舆论沸腾。

    朝中有钱了,据说长威伯率领水师南下,准备夺取麻六甲。

    “长威伯说了,西方诸国占据了不少盛产金银之地,每年产出之多令人不敢置信。此次海上出击,先攻破麻六甲,封锁住进出大明海域的通道,接着便要筹备西征。”

    朝堂上,王以旂说着蒋庆之的建言。

    “还要打?”有人忍不住说:“这征伐是不是太频繁了?毕竟穷兵黩武不好吧!”

    “谁觉着不好?”吕嵩出班,手握笏板,一脸正色,“别人建言对外攻伐,本官定然要唾他一脸。长威伯说征伐,要多少钱粮,我户部便给多少。若是短缺,本官愿倾家荡产!”

    看着红光满面的吕嵩,众人不禁腹诽:此次倭国发现的银山让你户部吃了个饱,蒋庆之此次再度祭出金山银山的法宝,你吕嵩果然又动心了。

    斯文呢?

    道呢?

    那些臣子目光复杂的看着吕嵩,心想这位儒家大将如今再无掣肘,在户部风生水起。有人说,陛下有意让吕嵩入阁。

    若是以往士林必然会一片欢呼,可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士林哑然。

    道爷淡淡的道:“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这便是道爷的态度。

    徐阶出班,“陛下,南方最近多了不少蟊贼,专门劫掠过往商贾。北方南下的商队已经被劫掠多次,地方叫苦,说那些蟊贼来去无踪,卫所官兵清剿多次无果,恳请朝中解决此事。”

    严嵩干咳一声,“陛下,海贸关系重大,臣以为,要不派员大将去坐镇?”

    徐阶冷笑,“地方官兵并未经历过厮杀,大将去了有何用?”

    王以旂说:“要不,调派京卫去清剿吧!”

    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派五千京卫南下清剿。

    回到值房后,严嵩父子,外加一个赵文华在密议。

    “那边可准备好了?”严嵩问道。

    赵文华说,“都是那人的心腹,已经在路上了。”

    “好!”严世蕃眼中多了满意之色,“等那五千京卫南下后便寻机动手。”

    严嵩叹惜,“老夫再试探陛下一番吧!”

    “爹,此事箭在弦上,若是反复,咱们都难逃一死!”严世蕃不满的道。

    “老夫……罢了!”严嵩摇头。

    距离京师百余里的一个偏僻山谷中,千余人正在吃着干粮。

    为首的竟然是宣府参将王默。

    王默吃着饼子,仔细想着此次行动的细节。

    “参将,京师来人。”

    来人被带进来,见到王默后行礼,“元辅说了,一切就绪,只待东风。”

    “好!”王默说:“对了,各地接应的人手可都准备齐备了?”

    来人笑道:“放心,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此时不动手,等蒋庆之带着京卫主力回京,他们再无翻身的机会。”

    “唇亡齿寒。”王默点头,“告诉元辅,王某的身家性命,便拜托了。”

    来人说:“元辅说了,是荣华富贵!”

    王默不禁笑了,“若是成功……”

    “咱们都是从龙之臣!”

    ……

    黄昏下的京师看着金光灿灿。

    直庐,朱希忠起身出去,“明日我不当值,叔大,有事儿你便叫人去国公府说一声。”

    “是。”张居正应了。

    严嵩的值房里,父子二人正在说话。

    “裕王那边可安排妥当了?”严嵩问。

    严世蕃点头,“裕王身边有那些人的眼线,今夜一旦动手,王府中便会同时发难。”

    “裕王身死,陛下驾崩。”严嵩眼中有哀伤之色,“国不可一日无君,也只得重蹈旧事,在宗室中选一位藩王继位。”

    “咱们看好的那位今年九岁。”严世蕃微笑。

    “青春正好。”

    “可不是,正当年。”

    “徐阶那边如何?”

    “今日徐阶会陪侍在陛下身边。”

    “京师各处都安排好了吧?”

    “都安排好了,只等一声号令,便会乱起来。”

    ……

    夜色降临。

    裕王正在府中喝酒。

    他今日独自一人,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据闻是景王的来信。

    “你倒是海阔天空了,却留我孤零零的在京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殿下。”一个女子出现在门外,是裕王最近宠爱的王舒。

    “你来了。”

    “是。”

    王舒进来,坐在裕王的侧面,拿起酒壶,笑道:“诗仙一人独饮,对影成三人,殿下今日这是要效仿他吗?”

    裕王看着王舒,突然叹息。

    “殿下为何叹息?”王舒一边为他斟酒,一边说。

    “表叔说了,若是我沉迷于女色,回头便会把我身边的人尽数换为内侍。只是想想,便令我不寒而栗。”

    “殿下注定要走上那个位置,长威伯虽说是亲人,可也是臣子不是。”

    裕王眼中多了一抹温和,“我若是把他看做是臣子,表叔会毫不犹豫选择远离。”

    “他就不贪恋富贵?”

    “富贵于表叔而言,不过是唾手可得的东西。”

    “那他要什么?”王舒放下酒壶,把酒杯拿起来,媚笑着递到了裕王唇边。

    “他要的是……情义!”

    裕王张开嘴,王舒眼中多了厉色。

    ……

    西苑。

    道爷正在处置政事,十余蜡烛把殿内照的明晃晃的。

    徐阶今日陪侍在侧,道爷一边看着奏疏,一边和徐阶商议。

    这便是最近道爷采取的议政方式。

    不再是独断专行。

    百官对道爷的转变很是欢喜,颂圣的诗词没少夹在奏疏中送到道爷案头。

    “北边的蟊贼要尽快剿灭。”

    道爷说。

    “是。”徐阶微微低头,“陛下,按照行程,长威伯此刻也该到了麻六甲一带,臣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道爷抬头。

    徐阶叹口气,“臣听闻佛朗机水师纵横七海,无敌于当世。当初长威伯决意南下麻六甲时,臣曾苦劝过,不过长威伯却一意孤行。”

    “无敌于当世?”

    “是。”

    道爷蹙眉。

    这时外面传来了些动静,黄锦出去询问,回来说:“有宫人不小心打翻了火烛,差点烧了起来。”

    “今年春季少雨,天气干燥,要小心。”道爷不满的道。

    “是。”

    外面的嘈杂声突然再起。

    “陛下,严首辅说有急事请见。”

    “嗯!”

    严嵩急匆匆进来,“陛下,宫外有人作乱,如今正与侍卫们厮杀。”

    “嗯?”道爷大怒,“是谁?”

    严嵩默然。

    徐阶起身。

    殿外冲进来十余大汉,人人带刀。

    道爷看着严嵩,再看看徐阶,“你等……”

    徐阶沉声道:“蒋庆之倒行逆施,陛下不加制止也就罢了,竟推波助澜。天下人早已忍无可忍,今日……”

    严嵩深吸一口气,“请陛下退位!”

    “好贼子!”道爷冷笑,却不见慌乱。

    这时严世蕃进来,他也带着刀,“陛下还等着谁?燕骑?就在方才宫中起火,燕骑的人去查看。至于那支骑兵,他们对此一无所知。等陛下驾崩时,那些人六神无主……”

    “而你等,便是平叛的忠臣,力挽狂澜的勇士。而朕,却不小心被乱军所杀!”

    道爷坐在那里,眼中是严嵩等人熟悉的讥诮味儿。

    “陛下莫非在期冀神迹?”徐阶笑道:“为了今日,我等苦心孤诣谋划了大半年。今日就算是神灵来了,也救不得陛下!”

    “陛下,得罪了。”严嵩咬牙。

    严嵩背过身去,仿佛是不忍看着侍奉多年的帝王被杀。

    “朕,在等着一个人!”道爷缓缓起身。

    严世蕃笑道:“陛下在等谁?”

    “本伯!”

    一个声音在殿外传来。

    严世蕃身体僵硬,严嵩身体巨震。

    “是你!”徐阶不敢置信的看着殿外的那人。

    他指着那人,“你,你不是在海上吗?”

    严世蕃嘶声道:“你……”,他指着殿外来人,再看看平静的道爷,“这是个圈套!”

    “你等,还在等什么?”来人看着那些大汉问。

    火星在他的唇边闪烁了一下。

    铛!

    长刀落地,十余大汉面对来人,竟无人敢出手,纷纷弃刀跪地。

    来人进来。

    “吃了吗?”道爷问。

    “没吃,就挂念着您这的烤羊排。”

    “安排。”

    “再来点美酒?”

    “都有。”道爷就如同一个老父亲,眉间皆是慈和。

    来人坐下,看着徐阶。

    “老徐,让你失望了。”

    “老夫,输了。”徐阶叹口气,“看来,从一开始你就没相信过老夫。”

    “我说了,你这人太贪。太贪的人站不稳。”

    吸了口药烟后,蒋庆之说:“陛下并未想鸟尽弓藏,此次布局,不过是愿者上钩罢了。”

    严嵩仿佛苍老了十岁,跪下道:“臣,甘愿一死,自求陛下宽宥臣子。东楼,跪下!”

    严世蕃摇头,“爹,此事是我主使,是我该死!”

    严世蕃反手把长刀搁在脖子上,看了蒋庆之一眼,用力一拉。

    “东楼!”

    “换个地儿。”道爷蹙眉。

    “也好。”

    二人到了殿外,芮景贤和陆炳在等候。

    “陛下,城中各处都动手了。”

    “嗯!”道爷点头。

    “城外那支叛军?”道爷问。

    “唐顺之带着人堵住了山谷,那些人……此刻大概尸骨早寒。”蒋庆之笑了笑。

    “夜色不错。”

    “要不,就在外面喝?”

    “也好。”

    君臣,不,兄弟二人就在殿外喝酒,一边喝,一边聊着些家长里短。

    “可去看过孩子了?”

    “未曾,晚些再去。”

    “上次你家娘子带着他进宫,朕令人抱来看了一眼,是个福缘深厚的孩子。”

    “道爷您还会看相?”

    “朕看相从未错过。”

    “那您看看我的相如何?”

    道爷眯眼看着表弟,此刻晨曦浮起,他看了一会儿,说:

    “本该身死,却绝地逢生,度过劫难,一帆风顺之相。”

    蒋庆之哈哈一笑,举杯,“那这一杯酒,祝大明,祝陛下一帆风顺!”

    “你这话里有离去之意!”

    “是。”

    “去何处?”

    “清洗京师之后,臣请出海。”

    “去作甚?”

    “去做生意。”

    ……

    麻六甲。

    海边的堡垒上,几个军士正在警戒。

    “那是什么?”一个军士指着远方问。

    “是……”

    “是船队!”

    朝阳下,一支庞大的船队正驶向麻六甲港口。

    “是哪的?”

    “我看看……”

    “那是什么字?”

    “是……我就认得一个,是……明字!”

    “明,大明!敲警钟!”

    铛铛铛!

    警钟长鸣中,要塞内的葡萄牙人蜂拥而出。

    “是什么?”衣衫不整的总督问道。

    他的脸上还有女人留下的脂粉痕迹,双手撑在城墙上,面色严峻。

    “是明军战船!”

    “有龙旗!”

    “问他们的来意。”总督说。

    一个通译到了海边,随即上了小船驶向船队。

    晚些,他回来了。

    “他们来麻六甲做什么?”总督问。

    “明军中一个被人称呼为殿下的人问身边人:表叔管这叫做什么?”

    所有人都看向了通译。

    “开门,自由贸易!”

    …………

    完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