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许大茂夫妻把何大清回归四九城当做笑话在家聊天的时候。
傻柱也在向冯大妮显摆许大茂出的主意。
只是,他所不知道的是。
冯大妮认真听了他的主意。
眼神中透露的是一种早该如此的欣慰。
并且嘱咐傻柱,找个机会要好好谢谢许大茂帮他们解决了那么大的问题。
其实,冯大妮让傻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人知道。
把何大清安排在外面住。
是看他们夫妻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许大茂帮忙出的主意。
当然,这也不是为许大茂招非议。
而是避免她和傻柱的麻烦。
傻柱耳根子软这会不再是毛病。
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点了。
他严格遵循冯大妮的建议。
第二天在许大茂骑着自行车准备上班的时候。
特意拦住了许大茂,大张旗鼓地感谢许大茂。
当然,事后被许大茂骂的是狗血喷头。
原因很简单,傻柱感谢了许大茂以后。
很自然的就跨坐在了许大茂自行车后座上。
依然让许大茂带着他去轧钢厂上班。
而且,不管许大茂怎么催他下来。
就当听不见,一直赖在自行车上。
“柱子,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是个恩将仇报的人啊?
我昨天给你出的主意,解决了那么家那么大的麻烦。
你承诺的一顿大餐我还没有见到。
但是,我都已经带着你上下班各一次了。
你说说,这事情,你办的像话吗?”
没有办法的许大茂只能带着他上班。
不过,嘴上可没有放过傻柱。
而且,他也明白,或许傻柱是想不到好办法。
但是,冯大妮断然不会想不到把何大清安排在外面。
但是,如果冯大妮提出来。
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她这个儿媳妇不待见老公公,也不想孝顺老公公。
再加上,她娘家的母亲在这里。
势必会招来很多闲话。
不过,现在主意是许大茂帮忙出的,就能少一些流言蜚语。
“是,你说的是!放心吧,少不了你的一顿大餐。
多大点事啊,还斤斤计较!你是不是男人啊?”
傻柱也是嘴上不怂的人。
坐在许大茂自行车后座上,依然是怼着许大茂。
就这样,两人一路拌嘴到轧钢厂。
中午休息的时候,傻柱借他的自行车用去街道办看看能不能暂时租一间小房子给何大清住。
尽管傻柱也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
毕竟,现在的房子都是由各个工厂租给新入职的工人干部的。
但是,傻柱想了想,依然还是选择先去问问。
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在四合院附近问一下了。
不过,有时候,不出意外的就出现了意外。
傻柱在街道办竟然真的找到了房子。
这连傻柱都没有想到。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何大清就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老人。
不像现在需要房子的要么是拖家带口的。
要么是刚刚分配工作,未来几年就要成家立业的。
街道办正好在四合院不远处17号四合院的一间倒座房一直没有人愿意要。
因为这间房子面积非常小,仅仅能够放下一张床加一张桌子。
相连的房间已经倒了,就只有它孤零零的,所以分不出去。
傻柱看了以后,感觉何大清一个人住完全没有问题。
最主要的离四合院的远近也正合适。
能够照顾到,何大清也不好天天到四合院打扰。
而且,傻柱也和街道办的人聊了。
可以在旁边倒塌房屋的原址,稍微搭建一点用来做饭。
这就基本满足了何大清的所有的需求。
于是,傻柱就当场拍板,把房子租了下来。
回到家跟冯大妮说的时候。
冯大妮对此也没有意见。
至于何大清是不是有意
见。
两个人谁都没有去考虑。
没有办法,实际情况也是考虑不了。
因为如果何大清真的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回的四九城。
傻柱可能还愿意把自己家的房子收拾一下。
腾出来点地方给何大清住。
可是,现在何大清明显回来的目的不纯。
傻柱自然不愿意让他住在四合院里面了。
所以,当何大清回来的时候。
傻柱请假从车站接到他之后。
并没有把他的行李送回四合院。
而是送到了17号四合院给他租的房子。
“傻柱,你这是什么意思?”
何大清懵逼地看着傻柱熟练地打开门锁。
然后把行李搬进了这个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房间内。
忍不住询问傻柱怎么回事。
“爸!是这样的,你这次回来和上次短暂几天回来不一样。
这次回来你就在四九城不走了。
所以,我不能老是凑合着让你睡在地上,你说是不是啊?
所以,自从接到你的信,我就一直苦恼该怎么住?
后来大茂提醒了我,既然家里住不开。
就试试看能不能租间房子住啊!
幸运的是,我本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街道办问的。
竟然还真让我租到一个离家近的房子。
所以,我才把你的行李放这里的。”
傻柱没有提有关丈母娘的烦恼。
只是强调之所以安排何大清住这里。
是因为家里的住宿条件限制了,何大清回来没有地方住。
所以,何大清听了傻柱的话,沉吟了很长以后。
才不得不接受即便他回到四九城。
也没有办法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也让何大清瞬间后悔草率地离开白寡妇回四九城了。
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那边的工作已经辞掉了。
转移户口和粮食关系的手续也办理了。
只等到街道办重新把户口入到街道就行了。
现在的何大清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只能把行李先放好,然后带着从保定带回来的礼物跟着傻柱一起回到95号四合院。
原本,何大清只想着给大孙子买点礼物的。
后来觉得亲家母人不错,又在帮儿子,就给冯李氏也买了点。
再后来,想到了亏欠了闺女,就又给雨水买了点。
然后,又想到,冯大妮作为给何家开枝散叶、传宗接代的功臣,礼物自然也不能少。
“呦呵,老何,回来看大孙子了啊?”
父子两人刚刚到四合院门口。
远远看到了他们的闫埠贵,立刻就对何大清打了个招呼。
“老闫,这次回来我就不走了。
我以后就留在了四九城。
不过家里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实在在住不下。
所以,我就让傻柱在附近给我找了一间房子住。
也不远,就在17号院。以后有空,我找你下棋啊!”
尽管心中或许对傻柱给他在大院外面租一间房子住心里不是很痛快。
但是,何大清还是把责任自己扛了过去。
免得对傻柱夫妻的名声造成影响。
当然,傻柱虽然一时半会没有理解何大清这样说的目的。
也没有打断何大清和闫埠贵两个人的叙旧。
好一会,父子俩才摆脱与闫埠贵无意义的客套回到自己家。
只不过,到家以后,看到发礼物的何大清。
傻柱就自闭了,家里其他人都有,就是没有他的,让他如何不郁闷啊!
“何大哥,这礼物我就不用了。
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什么礼物啊?
你等雨水回来,都拿给雨水吧!”
冯李氏没有想到何大清回四九城还给自己带礼物。
尽管冯李氏内心很感动。
但是,她并不想接受。
无功不受禄,自己不愿意无缘无故介绍何大清的礼物。
“柱子他妈!大家都是一家人。
你
一直在这里帮忙照顾我大孙子。
我从保定给你带回来点小东西,也不值钱。
赶紧拿着吧,千万不要见外。
雨水的我都有准备,不需要考虑她。”
何大清个不要脸的老不修。
对于冯李氏的称呼依然是用了那个容易引起歧义的称呼。
这让在场的原本笑嘻嘻的其他三人,都瞬间变了脸色。
“何大哥,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冯李氏看了一下傻柱和冯大妮。
见他们点头,然后对着何大清说道。
“嗨,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啊?
有什么事情你说就是了!”
何大清正在低着头拿着玩具逗着大孙子东东玩。
没有注意到三人的表情变化。
更没有注意到三人的眼神交流。
“何大哥,说实话,你这样的称呼让我很不习惯。
我觉得你称呼我亲家母或者冯家弟妹比较好一些,你觉得呢?”
“对对,我也觉得很别扭,最好改一下!”
冯李氏刚刚说完,傻柱也在旁边敲起了边鼓。
显然,在何大清回到四九城以前。
关于何大清的问题他们三人已经讨论了应对办法。
从何大清一开始回来,就纠正他的错误叫法。
不给他留有幻想,也不能传出去热笑话。
“得嘞!都听你的,冯家弟妹!这样没有问题吧?
我原来只是觉得那样叫感到亲切。
但是没有想到你不适应。”
听了冯李氏和傻柱的话。
何大清先是一愣,然后先是那他那双死鱼眼看了一眼凑热闹的傻柱。
然后才笑着回答冯李氏。
一辈子在外面摸爬滚打,何大清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
如果回来的时候,傻柱把他带到17号院租房子住,他还没有多想的话。
这会,冯李氏和傻柱一唱一和,他如何能看不出来。
这是已经针对他回来商量出来的应对方法。
所以,尽管对着冯李氏说话的时候。
何大清是满脸笑容,看着情绪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再次低下头逗弄东东的时候。
脸色就瞬间阴沉了下来。
而且,内心也充满了苦涩。
这一刻,他是彻底后悔草率地回四九城了。
原本在保定,尽管自己是当牛做马。
但是,至少回家有口热饭吃。
现在到好了,工作工作没有着落。
生活,以后也是一个人孤苦无依。
这和自己想象的一家人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完全是南辕北辙。
“爸!要不一会吃完午饭以后。
我带你到街道办去把户口和粮食关系先转回来?”
看到何大清答应了,一旁的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傻柱也是及时地转换话题。
免得再继续刚才的话题,大家都尴尬。
“嗯,是要尽快转过来,不转过来,我就是黑户,就没有定量。”
尽管心情不好,但是何大清也没有反对去办理户口和粮食关系。
既然已经回了四九城。
不尽快把粮食关系转过来,就没有定量。
今后生活也就没有着落。
等吃完午饭,父子俩就一起来到了街道办。
花了大半个小时才把户口和粮食关系办好。
从下个月开始,他的定量就转到了四九城。
“柱子,我今天进出几次,怎么发现易家的门都是锁着的啊?
老易家的不是腿断了吗?
怎么会一直不在家,不是又出事了吧?”
何大清还不知道聋老太太和易大妈都已经去世。
所以,从街道办回到家,看到易家依然锁着门。
感到不解的何大清转头询问傻柱。
“你这次离开这段时间,大院里面又发生了很多事情。
现在老太太和易大妈都已经去世了。”
“啊!怎么都那么突然就去世了啊?
他们身体不都是好
好的吗,出了什么事情了?”
对于两个人的突然离世,何大清也是非常好奇。
于是,傻柱就把从上次何大清离开的这段时间,四合院发生的大事都对何大清讲了一遍。
听到聋老太太和易大妈都因为意外已去世。
贾张氏也因为过失导致易大妈去世入狱。
何大清也是唏嘘不已。
尽管,何大清与聋老太太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
但是,人死债消,似乎随着聋老太太的去世。
何大清心中的那点恨意也消失不见。
而对于易大妈这个同龄人的去世。
也让何大清意识到,自己也已经老了。
想着自己中年离开四合院。
再回来的时候,不说物是人非,但是也是沧海桑田。
尽管自己的心态依然年轻,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向往。
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直面真相。
一直等到何雨水放学回来。
何大清的心情才算是多云转晴。
可以说,整个何家,对于何大清回四九城。
最高兴的就是何雨水了。
这会见到何大清,收到何大清给她带回来的礼物。
一直拉着何大清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她的欢快,似乎冲淡了刚刚谈论聋老太太和易大妈她们去世带来的压抑氛围。
再加上,小东东也学着姑姑咿咿呀呀的。
这也让大家瞬间都开心的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