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控制局面?

她走近两步,低声道:“那殿下接下来可有计划?如今局势虽暂稳,但不少人仍在伺机而动。”

朱标点了点头,眼中冷光一闪:“我早已有准备。但若要彻底肃清内患,光靠威势是不够的。”

就在这时,一道急报飞驰而至。

内侍疾步进来,跪地禀告:“启禀太子殿下,内阁辅臣沈韫忽然在朝堂上公开奏言,暗指太子用兵过急,行事激进,有失储君之稳。”

朱标眉头微蹙,眼神一瞬阴沉下来。他沉默片刻,转身对顾清萍道:“沈韫……终于出手了。”

顾清萍冷声道:“他是亲王派系中隐藏最深的一人,若他跳出来,怕是代表着其他人已筹谋完毕。”

朱标点头:“不急,反倒是好事。他们既然敢现身,我便能逐一击破。”

当夜,朱瀚回到王府,迎面便是签到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今日签到成功,获得奖励:影卫五十人,忠心不二,擅隐袭破局。】

朱瀚心中微动,暗自道:“正好是朱标目前最缺的东西。”

他挥手唤来心腹萧惊鸿,道:“即日起,将这五十名影卫秘密调入太子府,编入朱标亲卫序列,由顾清萍亲自统领。”

萧惊鸿领命而去。

朱瀚望向窗外天色,沉声喃喃:“皇兄的棋盘,我已看透三分。如今,便让你看看我扶太子的决心。”

第二日,朱标亲临朝堂,步入金銮殿时,满朝文武皆已就位。

沈韫立于班首,面色沉静,却眼中藏锋。

“太子殿下,臣有一言。”他朝前一步,拱手行礼。

“讲。”

沈韫昂首而立,声音清晰而稳重:“太子虽处储君之位,但近日用兵过急,肃清朝堂,恐生惶惧。臣担忧如此行径,反为百官所惧,恐致朝纲动荡。”

一语既出,殿中低语声顿起。

朱标不动声色,只是看向他:“沈阁老之言,太子听得明白。阁老所虑,乃国家安危,太子应当谢之。”

沈韫神色一松,刚欲再言,却被朱标一掌压下话头:“但太子也有一言想请教阁老。”

“请太子明言。”

朱标缓缓走下丹阶,每走一步,声音便沉稳一分:“若有臣子明知内乱将起,却因顾及‘稳重’而坐视不理。请问,阁老,这样的储君,可配为未来的帝王?”

沈韫脸色微变,尚未回话,朱标便继续道:“阁老一再劝太子‘稳重’,却从未指明‘稳重’之后的路径。太子要问的是,若有人结党营私,觊觎大权,我当如何处置?”

话音一落,朱瀚从朝班之末缓缓踏前,拱手而立,目光如刀:

“太子殿下此言,正中要义。若朝中有人假借忠言之名,实则行掣肘之事,当斩。”

朱标点头:“谢皇叔指点。”

殿中气氛顿时冷若冰霜。

沈韫目光阴沉,却不敢再言。朱标则平静归位,长袖轻摆,仿佛只是讨论一场风雨。

朝堂散后,太子府中,朱标一言不发。

顾清萍斟了一盏茶,轻声问道:“殿下今日发难,是否太早?”

朱标接过茶,抿了一口:“不早。若今日不发难,明日便是他们起事之时。”

“可沈韫身后,是都察院三名御史,还有左都御史。”

“他们也快现身了。”朱标语气不带一丝感情。

顾清萍望着他微皱的眉头,欲言又止,片刻后轻声道:“殿下,您……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温和谨慎的太子了。”

朱标静静望着她,道:“不是我变了,而是他们从不信我。我若不变,早已命丧朝堂。”

此言一出,顾清萍再无言语,只是上前一步,轻轻将手覆在他的手背上,低声道:“我一直在。”

夜色渐深,朱瀚坐于王府书房,脑海中再次响起系统提示音:

【恭喜宿主,完成阶段任务“压制反对派初动”,获得奖励:墨麟战甲一套,可防御百刃,刀枪不入。】

他眼中一亮,喃喃道:“这战甲,可为朱标护体。明日便送入太子府。”

而此刻,朝堂之上风声更急。

御史中丞柳思远在夜间秘密召集几名朝臣,于私宅密议,语气森然:“朱标锋芒太盛,必须设法削弱其威。若任其发展,朝堂再无他人容身之地。”

门外忽然传来一声冷哼。

黑影闪现,一道身影破门而入,手执长剑,寒光四起。

“奉太子之令,叛党聚会,格杀勿论。”

血光乍现,无声胜有声。

朱瀚坐于王府,望着远处天边初升的朝阳,低声道:“棋已布好,该收子了。”

而太子朱标,则在晨曦中披上那墨麟战甲,立于金銮殿前。

他回头望了一眼紧随其后的顾清萍,微微一笑。

朱标站在金銮殿的阶前,晨曦的光芒透过宫殿的高窗洒下,勾画出他略显疲惫的脸庞。

顾清萍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他,眼中带着深深的敬意和忧虑。朱标轻轻摩挲着手中的墨麟战甲,沉默不语。

一阵宫中侍卫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太监阿祥急匆匆跑进来,恭敬行礼:“太子殿下,宫中传来消息,四方的官员正陆续进京,近日将举行百官朝贺,届时圣上必会有言,事关太子之位。”

朱标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皇父决定了?”

阿祥顿了顿,低声道:“尚未,但言辞间已有安排,似乎不喜太子锋芒露出。”

顾清萍眉头微蹙:“父皇心意尚未明言,怎能草率安排?难道他不怕事态再度失控?”

朱标微微一笑,深沉地看向顾清萍:“清萍,父皇心中已有计较,但他所做之事,未必能够如他所愿。”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有力,“父皇定要测试我,亲自给我‘一道’令我退缩的命令,而我若不倒下,便是我不屈的证明。”

顾清萍眼中闪过一抹忧虑,轻轻叹息:“太子……您是否觉得,您的父亲心中并无真正的信任?”

朱标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握紧了手中的战甲,目光深邃如海。

“信任?信任必须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而这些年来,我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让父皇看清楚我是否足够坚韧。”

他转过身,看向殿外的宫墙,语气渐沉,“父皇未必看得起我,但他更不敢忽视我。”

顾清萍明白他话中的深意,点了点头:“如果能借此机会,削弱朝中那些阻碍你的人,或许能让父皇更为信服。”

“削弱?”朱标嘴角扬起一抹冷笑,“削弱的是势力,最终谁能成事,还要看谁掌握实权。”

话音刚落,内侍阿祥再次进来,面色紧张:“太子殿下,东厂有信,皇上命令已下,召太子赴宫,务必前往面见。”

朱标微微挑眉,站起身来:“来了。”他转头看向顾清萍,“今日一见,或许能见到父皇的真心。”

顾清萍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跟随在他身后。

大明皇宫,紫禁城内,金銮殿气氛压抑,皇帝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如刀般锐利,巡视着堂下的众人。

朝中重臣各自站在两侧,气氛沉寂得几乎让人窒息。

朱标被召入殿时,轻步上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父皇安康,儿臣参见。”

朱元璋淡淡点头,示意他起身。“朕有事问你,太子今日进宫,如何?”

朱标起身,恭敬答道:“回父皇,太子身心安泰,一切顺利。”

“顺利?”朱元璋低头沉吟片刻,抬起眼睛盯着朱标,“近日有传言,说你在朝堂上风头太劲,甚至连皇叔都对你颇有微词。”

朱标轻轻一笑,心中却已经洞悉了父皇话语的真实用意。

他低声道:“父皇言重了。儿臣不过是忠心于大明,尽力为国效力,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国家长远之计。”

“为国效力?”朱元璋眼中掠过一抹冷光,“国之长远,岂能只凭一时之气?太子是否过于急功近利?”

朱标深吸一口气,凝声道:“父皇,太子身负重任,若不以百折不挠的决心推进,岂能守得住大明江山?江山稳固,国运长久,乃是每一位子孙所应承担的责任。”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视线再次转向殿内其他大臣:“听闻太子府中,已在暗中布局,秘密培养亲信,太子意欲何为?”

朱标微微一笑:“儿臣只不过是应对朝中众多势力之计,聚集心腹,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朱元璋忽然眼神一凛,“看来你做的准备,比朕预料的要多得多。”

朱标神色自若:“父皇明鉴。大明江山,岂容他人趁机挑拨?”

朱元璋冷笑:“太子以为,朕不知你所图?”

他突然一拍龙椅,声音顿时加重,“朕的江山,可不是一个太子便能轻松接掌的。”

朱标深吸一口气,淡定回应:“父皇,儿臣从未想过轻松。”他稍稍低头,补充道,“只是,无论如何,儿臣都会用心守护这个国家,不让任何危害的力量得逞。”

这句话落下,满殿沉寂。

朱元璋目光深沉,片刻后,终于开口:“你有心思,便好。若太子真能守住这个国运,朕自然不会轻言放弃你的位置。”

朱标心中一动,暗道:父皇这话,倒是一种变相的承认。

“不过,”朱元璋继续说道,“记住,大明江山,得之不易,持之更难。太子即便掌权,也必须从长计议,不可急功近利。”

朱标低下头,恭敬应道:“父皇所言极是,太子谨记。”

朱标回到太子府,顾清萍早已在门外等候。

她见他脸色不佳,心中不由得紧张:“殿下,父皇可有下令?”

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父皇已开口,但依旧在试探我的决心。他不信任我,但也不得不承认,我已站到了这份权力的前沿。”

顾清萍听着他的声音,内心也为之一动。她轻轻走近,低声道:“殿下,您是否准备好与朝中所有势力一决高下?”

朱标转身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从今以后,朝堂上,任何人若敢再轻视我,便是自掘坟墓。父皇已露出试探,我便迎难而上。”

顾清萍看着他,眼神中有些复杂的情感:“殿下若真如此,怕是从此再无回头路。”

朱标淡然一笑:“回头路从来没有,我只看前方。”

朱标站在太子府的庭院中,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远处的青山。

“太子,您在想什么?”顾清萍轻声问道,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标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没什么,只是在想,若我不全力以赴,这一切又岂能守住?”

顾清萍微微皱眉,走上前去,轻轻抓住了他的手:“太子,您已经做得很好了。父皇虽未完全信任您,但他始终未曾剥夺您的权力,您至少在这个位置上,还能控制局面。”

“控制局面?”朱标苦笑了一下,“我虽然被立为太子,但所有权力,所有实权,都掌握在他人手中。父皇固然未剥夺我任何东西,但他从未真正给予我什么。”

顾清萍心疼地看着他,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什么也没说出来。

“父皇终究是担心,我若有太多权力,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朱标低声自语,目光逐渐变得冷峻,“而我,也的确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真正为这个国家做出改变。”

他突然转身,看向身后的一名侍卫:“传令下去,立即准备一场秘密的训练,今日太子府的亲卫必须接受一次新的锤炼。”

侍卫应声而去,朱标望着渐行渐远的身影,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与此同时,在大明皇宫中,朱元璋正与他的几个心腹大臣商讨朝政。

气氛紧张而凝重,宫中的一切都在他强势的掌控之下,而他对朱标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皇兄,您似乎越来越不信任太子了。”朱瀚轻轻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玩笑,但眼中却透着深深的关切。

朱元璋抬眼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沉:“你知道我最担心什么。”他说完,又自顾自地拿起了桌上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