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江谌会在看到觉得合适的食材之类的东西会直接给江孜定下来,江孜也是毫不犹豫的要了这些油纸伞。
“我们住在福源客栈,你送三十柄油纸伞过去,客栈有人,你找姓江的就行了。”江孜给了一百文钱做定金便走了。
夏日的雨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在江孜纠结下雨了还要不要去码头的时候,雨停了,再次阳光灿烂。
平乡镇的码头比起常平镇等地的显得要小许多,但也是极其热闹的,沿路叫卖声不断,江孜一路逛着一路找江谌等人——他们倒是好找,几个大老爷们都是一米八的高壮个子,看着就不好惹,或许是下午才来的,摆摊的位置并不好,但是人来人往的,摊位上围绕的人也不少。
江谌和商队两人都正忙着给围过来的客人介绍摊位的东西,还有一人在整理货物,而胡晴儿和另一个商队成员并不在。
“哥,晴儿姐姐呢?”江孜凑过去问,肖茹自发的开始帮忙招待客人了,摊位上的东西除了母做好的手帕、荷包和头花,还是以加工坊的东西为准——柿饼、腐竹、芝麻花生酥糖、红薯片、辣片、五香薯片、辣味薯片、各种水果糖水罐头等。
加工坊的这些吃食几乎是每样都带了一两百斤,沿路这些都要慢慢清空,然后采购些当地的特色物件带去其他地区售卖,至于并没有摆出来说买的方便面酸辣粉其实是带得最多的,但是这两样算是热销产品,那是预备着带到广川郡去卖个高价的。
“她带着大强去逛集市了,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的。”江谌有了肖茹帮忙,总算是得空歇了一下,刚灌了一大口水,招待客人的大虎就带了一个中年男人过来了:“谌哥,这位邱老板想要定一批柿饼。”
江孜自觉地让开位置,江谌应了一声,领着那人去摊位后面的空地去商谈了。
江谌的商队如今是有六辆马车的,规模不小,货品种类非常繁杂但是除了个别用来主要售卖的货品比如酸辣粉和方便面,其余的东西都不多,预备着沿路要去的八个镇县,每个地方每样货物拿出来售卖的数量不多,最多二十斤,那么如果遇上了想要大批量收货的商人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江谌的江家商行自然是派上用场了。
跑商路途遥远,单一的货物带得太多担心卖不完,货物品种多了数量减少担心不够卖,
江谌也是在选择货品上发愁了许久,等到和胡晴儿商议过后便有了主意,其中还有江孜不少建议——最终的结果就是江家商行的出现。
选择多种货物品种,携带适当的数量,若是有人想要大批量采购,就与之沟通让其前往江家商行订货,商行会派人送货到指定位置。
等到日后江家商行的铺子在大华朝各地开立,江谌的商队就不需要自己出远门去摆摊,只需要寻找合适的货源合作,批量订货,然后通过商行大批量出货,商行从中赚取一定差价,并且若是需要送货上门的,还可以再收取一笔送货费。
这样能帮着许多解决供货方销货的难题,从中能赚取的差价也绝对不低。
更何况,积少成多,量多价高。
对江孜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她主要经营的依旧是食肆,食肆除了从加工坊拿货,闲暇的时候也都会自己做些半成品囤积起来,大大减少了加工坊的出货量,加工坊囤货充足,就算是和于家杂货铺、清风茶楼以及乔家酒楼合作,出货量其实也是有限的。
眼下江谌开个商行,江孜充当供货方,商行帮忙销售,省心省力,很是符合江孜的需求。
围绕在摊位上的客人不少,江孜干脆也上前帮忙,散客直接售卖,有意向大批量采购的带去给江谌商讨,商讨的人多了起来,原本还企图与江谌讨价还价的立刻下定决定采购,等江谌写了字条盖了印章,便兴冲冲的离开。
江谌的生意看起来很不错。
或许加工坊可以适当增加些人手了?
正思索着,胡晴儿背着竹筐回来了,她身后的大强更是背上背着个竹筐,手上还提着两大麻袋。
那样子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力气真大啊!
两人将东西放下,大强立刻就去摊位上帮忙,江孜凑过去翻看竹筐,胡晴儿有些兴奋:“我添了不少东西。”
雕花笔架和笔筒数套,做工很精致。
香膏、澡豆装在精美的小圆盒里,隔着圆盒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细腻绢纸做成的扇子轻便美观,扇面绘着山水花鸟图样,精美好看。
用檀木做成的表面雕刻精美花纹,内里多个抽屉隔层的首饰盒。
用鹅卵石雕刻而成的风铃造型别致精美,悬着铜质小铃铛,轻轻晃动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些东西我每样都要了些,比咱们附近乡镇见着的都要精美许多,沿路若是卖不掉,咱们带回去,也肯定能摆摊卖完的!”胡晴儿做出总结,江孜翻看结束补充:“之前下雨的时候,我瞧见一个小摊上卖的油纸伞做工很不错,就给你们定了三十柄。”
说罢,还将买下用的油纸伞递给胡晴儿看。
“确实是比咱们之前买来的要好一些。”胡晴儿仔细打量着,连连点头:“回头要是卖得不错,咱们再多订些。”
两个人凑在一起就着这些货品聊了会,又去帮了会忙,待得夕阳西下时,摊位上的货物也卖得差不多了。
“听说平乡镇码头附近有个小夜市,咱们要不要过去逛逛?听说零嘴吃食挺多的。”江谌很快就收拾好东西,过来征求女孩子们的意见,江孜和胡晴儿对视一眼,毫不犹豫的齐声回答:“去夜市!”
其他人带着东西回客栈,江谌带着胡晴儿和江孜,肖茹和白策也跟着,五个人则和大部队分开,径直往夜市方向走去。
天色未黑,夜市已经十分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