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旧事1
温家三个人听到这些,都有些懵了。
没有情?
那当时怎么会这样。
而且,一切都与他们所知道的不一样。
当时她是去转圜了?
那个时候老爷子出事,他们没有怎么见到姜芸涵,以为她是想要撇清,好生成亲过日子。
虽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但是花那么多银钱在狱中连人都见不到,都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大了。
长芹的神情不像是作假,十分愤慨。
当时是有误会在的?
“但是后来,为何要与温家人保持距离,不来往?”温兆还是不解,想不通这件事情。
纵然当时的事情,情有可原,只能说明她对老爷子是有几分真心的。
可是老爷子在狱中死了之后,她也一样变脸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何时有这件事情?”姜芸涵直接否认:“当时母亲与两位舅父商议的,温家的事情暂退一步,保住温家其他人,再不追这件事情了,而且这也是外祖父带出来的话。”
“温家离京,我听从母亲的话成亲,一切尘埃落定。”
“当时成亲事情多,但也安排了长芹与温家交涉,温家搬迁到哪里,都是要过问的。”
长芹点点头:“是啊。”
“而且,当时奴婢想要去问清楚,谁知道突然之间没人在了,口信都没有留下一个。”长芹说道。
就是因为这个,长芹对温家也是有生气的。
“几个长辈,什么都不说一声就走,全都怪自家小姐,哪里来的这样的道理。”
小姐何曾做错什么?
当时小姐也是不愿意成亲的。
长芹怒意鼓鼓的。
瞪着温家人。
“难道说,小姐是在温家长大的,承了老太爷的情,就必须得不分理由就是我们小姐做的不对?当时老太爷的事情没有办法,你们也同样是没有办法的。”
“小姐也并不是久居京城,她在京城的人脉也不多,能做到的,打听到的事情也不多,已经尽人事了!”长芹认真的说道:“老太爷的生意到京城,不过才一个月的时间。”
“我们温家什么时候挟恩要挟了?我母亲与父亲什么时候是这么不讲理的人?”温元胜也十分不服气:“而且什么时候突然离京的?”
“虽然姜芸涵与祖父才是真正十分亲近,可这些年来,我父亲与母亲也将姜芸涵当自己人在照顾吧?何曾有过什么意见?”
温元胜自小是看着的,自然也十分的理直气壮。
“我们离京之前,曾找过姜芸涵,想要说清楚温家后面的打算,也带着贺礼的,她成亲,我们自然也是祝福的。可当时上门,把我们直接拦着了不是吗?而且还说温家犯了那么大的事,老爷子已经死了,让我们要走就离远一些,不要因为温家的罪,波及了她了。”温元胜说道:“我这还没有把当时的原话说了。”
“既然当初说了这样的狠话,现在何必和我们搅合到一起?”
温元胜也十分的气愤:“既然当初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各自安好不行吗?我们温家也不欠你姜芸涵的不是吗?”
姜芸涵听着这些话,皱起了眉头。
她何时说过这些话?
又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温家于她有恩,便是都波及了,她也不会撇清关系。
长芹听着也不对劲:“怎么可能?小姐不是这样的人,而且也从未说过这样的话啊,你们是听谁说的?”
姜芸涵颔首点了点头。
不但是她,母亲也不可能有这个意思啊。
那会,母亲临走之前,也已经给温家从自己的嫁妆里安排了给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
“不可能!”姜芸涵说道:“母亲当时已经安排了许多,其中将很多契书给了我,让我在离开之前给你们。便是有这个意思,也不可能临走不送了。”
“怎么会?”温兆也反应了过来。
“本来就是你的意思啊!”温元胜很笃定的说道。
徐氏拉了拉温元胜。
当时他们都被这些话气的冲昏了头,因为正巧碰上老爷子突然出事,交织在一起。
可是徐氏想了想,也觉得芸涵这孩子不是这样的人。
这么多年了。
总归还是了解一些的。
今天这么一对,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时,传话的人是谁?”姜芸涵问道,看着姜元胜。
姜元胜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说道:“是当时你的另一个贴身丫鬟,她亲口传的话。”
“那个小蹄子!”长芹当即怒骂道:“她是当时李家安排的人,说是李家老夫人娘家那边带亲的一个晚辈。小姐身边一直以来跟着的,就是我,回到京城之后,伯爷不上心,没有给小姐另外安排丫鬟。”
“那时李家提前安排了人,说是了解小姐一点,日后用的顺手就跟着小姐。”
“谁知道那是个欺上犯下的主,仗着和李家的老夫人有亲,屡次言语上冒犯小姐,还是后来到了云州府之后,才想办法把人弄走的。”长芹解释道:“小姐这里压根没有得到你们前来的消息。”
温兆和徐氏互相看了看。
那的确不是一直跟着的贴身丫鬟,姜芸涵不是娇气的人,这么多年的确是一直跟着的就是一个长芹。
后来这个丫鬟一直跟着,他们一直以为是自家妹妹给安排的贴身丫鬟,是自己人。
是李家的人?
“当真?”温兆的语气十分认真凝重。
“自然是真的,这人你们肯定记得样貌,可以查的。”长芹很简单的说道。
温兆脸上都是怒意:“这李家人敢这么做?”
长芹也十分生气:“李家人这是什么意思?当年竟然还不知道有这件事情!”
说着,长芹一脸嘲讽:“合着那个时候,李家人心思就这样多了?”
“当时和离到底是怎么回事?”温兆担忧的问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都要重新想了。
“李家人不是什么好的,当时夫人看李长修是个读书人,当初也是老太爷曾经帮扶过一二的读书人,觉得日后总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