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很及时 作品

第1541章 案情分析

张辉率先开口:“李女士,您别太难过。我们知道您现在心情可能不太好,但为了尽快抓住凶手,还请您配合我们的调查。您和张北来结婚多久了?”李丽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两年了,我们……我们虽然是二婚,但一直过得挺好的。”王帅接着问:“那在您印象中,张北来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表现?比如情绪上的变化,或者和什么人有过矛盾?”李丽摇了摇头:“他平时挺开朗的,没见他有啥烦心事。店里生意一直那样,也没听说他跟谁闹过不愉快。”张辉仔细观察着李丽的表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变化:“我们了解到,您之前在张北来的饭店当服务员,能和我们说说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吗?”

李丽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家里条件不好,出来打工,就在他店里当服务员。他对我挺照顾的,时间长了,我们就有了感情,后来就结婚了。”王帅追问道:“结婚后,你们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吵过架?”李丽犹豫了一下,说:“偶尔也会有小磨擦,不过都是些生活上的小事,很快就和好了。”

张辉敏锐地捕捉到李丽犹豫的瞬间,追问道:“李女士,您刚才犹豫了一下,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这对案件调查很重要。”李丽低下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前段时间,我们因为要不要孩子的事情有过争执。我想再等等,他年纪大了,想早点要个孩子。但这和他的死应该没关系吧。”

张辉和王帅对视一眼,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一信息。张辉接着问:“那您知道张北来平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或者经常和哪些人来往吗?”李丽想了想,说:“他就喜欢和几个老朋友打打麻将,平时也没见他和其他人有啥特别的来往。”

“那案发当晚,您在哪里?在做什么?”王帅突然问道。李丽微微一愣,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你们怀疑我?我当晚一直在家里,哪儿也没去。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没人能证明。但我真的和他的死没有关系。”张辉连忙解释:“李女士,您别误会,我们只是例行询问。您提供的任何信息都可能对案件有帮助。”

在接下来的询问中,李丽始终没有再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离开李丽家后,张辉和王帅在车里交流着调查结果。“你怎么看李丽的表现?”张辉问道。王帅皱着眉头:“她的回答看似没有破绽,但我总觉得她好像在隐瞒什么。特别是提到和张北来因为孩子的事情吵架时,她的反应有点奇怪。”张辉点了点头:“没错,而且她一个人在家,没有不在场证明。不过,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指向她。我们还得继续调查,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线索。”

第二天一早,陆川组织刑侦支队召开关于这次案件的案情分析会。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却未能驱散弥漫其中的凝重氛围。

陆川神情严肃地坐在会议桌首位,目光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警员,清了清嗓子说道:“好了,大家都到齐了。现在召开案情分析会,我们要对这起案件进行全面梳理,争取早日侦破。首先,请法医张凯简要汇报一下尸检情况。”

张凯站起身,手中拿着尸检报告,表情凝重:“经过详细的尸体解剖和检验,死者张北来确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死亡时间大致在昨晚 11点半左右。尸体呈现出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特征,如皮肤、黏膜及指甲的樱桃红色,肺部充血、水肿,大脑基底节区点状出血等。另外,在死者左手腕处发现一处轻微淤青,初步判断形成时间在死亡前数小时内,但具体致伤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陆川微微点头,接着说:“接下来,由现场勘察的杨林和杨森汇报一下情况。”杨林站起来,打开投影仪,展示出案发现场的照片:“我们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在厨房发现了未完全燃烧的无烟木炭,经检测,这些木炭会持续产生一氧化碳。煤气阀处于打开状态,且有被人为操作过的痕迹。现场采集的指纹中,除了饭店员工的,未发现陌生指纹。但在地面发现了两组陌生足迹,经鉴定分析,初步推断犯罪嫌疑人为男性,身高约 175厘米,体重 70公斤左右,可能从事需要长时间行走的工作。另外,厨房窗户边框有新的撬痕,窗台上灰尘分布异常,凶手很可能是从窗户潜入和逃离现场的。”

汇报完毕,陆川看向张辉和王帅:“你们负责调查询问,说说情况。”张辉翻开笔记本,说道:“我们对饭店员工、张北来的妻子李丽以及他的一些朋友进行了询问。饭店员工表示张北来为人随和,对员工不错,近期店里生意正常,未发现异常。李丽称她和张北来感情良好,只是前段时间因要不要孩子的问题有过争执,案发当晚她独自在家,无不在场证明。张北来的朋友们也未提供有价值线索,他平时爱好打麻将,社交圈子较为固定,未听闻有矛盾纠纷。”

听完各方汇报,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陆川打破沉默:“现在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起谋杀案,但犯罪嫌疑人的调查毫无进展。大家各抒己见,分析一下张北来的死亡动机,是情杀、谋财害命,还是商户竞争,亦或是其他原因?”

张辉

率先发言:“我觉得情杀的可能性不小。张北来和妻子李丽是二婚,李丽又比较年轻。虽然她声称两人感情好,但因孩子问题产生过争执,而且她没有案发当晚的不在场证明,不能排除她因矛盾激化而雇凶杀人的可能。”

王帅却反驳道:“仅因孩子的争执就雇凶杀人,这理由似乎不够充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