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

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

李承乾觉得太上皇老爹在诓他,而且他有证据。

李明那边已经在大河之北、以及泰山之东摆开阵型了。

傻子都知道,中原将会是主战场。

然而,根据李世民的“大计”,全国的主要战力、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八王之乱”中原本部署在中原前线的军队,都被抽调去了扬州!

现在登陆不登了,中原空虚的防守也不补位,就让大批军队窝在扬州港大眼瞪小眼,这是做甚?

开门揖盗吗?

难道寄希望于李明脑抽,不打中原和关中,而是从齐鲁之地南下徐州扬州吗?

如果是过去,那父皇此举一定有他的道理。

但是现在,李承乾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脑子有时不大灵清的老父亲:

“父亲,中原既是富庶之地,又是关中的门户。中原守卫空虚,如果敌方趁虚而入,那就直叩潼关了。”

李世民耷拉着的右眼瞥了瞥他,左侧的嘴角勾了勾,但右半边没有动,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我知道。”

这让李承乾心里更没有底了:

“那中原的守备岂不是空虚了?伪明如果打过来,我们将丢失大片膏腴之地。”

李世民的笑意愈浓:

“我也知道。”

李承乾几乎要抓狂了:

“那怎么还不去驰援中原?”

“现在驰援有什么用?”李世民肩膀耸了耸:

“大部队从扬州调回中原战场,光行军就要数日,休整、驻防、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数日,前后至少要十天时间。

“而在这十天之内,大明随时都可能发起全面进攻。

“现在把兵调回去,和扬汤止沸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的脑子宕机了一会儿,彻底绷不住了:

“可把兵调去扬州那鬼地方的不正是父亲您吗?!”

现在说什么风凉话?!

李世民的笑容渐渐扩大:

“是的。”

李承乾倒吸一口气,低声道:

“儿臣只是有猜测,还望父皇澄清——

“您真的想让儿臣送掉大唐江山,将天下拱手让给十四郎?”

语气十分认真,连用词都变得正式了。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让李世民愣住了,呆立了半晌,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哈!大郎啊大郎,你原来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他笑得非常厉害,一直笑到头疼,才缓过一口气来。

“当然不是!我是太上皇,天下的归属再也与我无关?”

说得很是超脱,完全是退休老干部做派。

然而他的双眼燃烧着熊熊烈火。

仿佛一头狮王,在领地被另一头年轻雄狮挑战时,所激起的最纯粹的胜负欲。

真龙的气势,令天子也难以直视。

“那……”李承乾说话的气焰一下子被压了下去,有些委屈兮兮地问:

“那,接下去该怎么办?

“父亲您说李明马上就要在正面发起全面进攻,这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慢慢在卧榻上躺了下去,懒洋洋地说:

“把军权给我,我有妙计,可让困局迎刃而解。”

李承乾控制着嘴角不要抽搐,耐着性子问:

“父亲,是什么妙计?”

“呼噜,呼噜……”回答他的只有老父亲粗重的鼾声。

李承乾:“……父亲,您其实在装睡对吧?”

“呼噜,呼噜……”李世民在卧榻上翻了个身,把后背对着他。

李大郎忽然意识到,自己大约似乎是中计了。

以支援新罗为借口、把大部队调往扬州,这本身其实是一个骗局。

是老李看穿了大儿子并不甘心彻底转移兵权,而故意打的一个死结。

这个结只有老李能解。

要么把兵权乖乖交给父亲,要么,把天下乖乖交给弟弟

该说,真不愧是大唐开国皇帝么,连中风了都不忘玩弄这么一手……

李承乾克制着心中黑暗的冲动,不轻不响地说:

“我的一切都是父亲给的,再还给父亲有何不可呢?您大可不必用心机。”

李世民没有回答,但呼噜声也停了,就这么背对着大儿子。

两边沉默许久,就在李承乾以为父亲真的睡着了的时候。

李世民平淡地问道:

“是什么让我们父子变得互相猜疑,是权力吗?”

是吗……李承乾姑且在心里打一个问号。

“权力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你知道吗承乾?”李世民幽幽道。

“是什么意思?十分重要?”李承乾耐下性子,试着跟上老父亲的思路。

李世民躺着摇摇头:

“意思是,我有人无,人有我无——

“包括父子之间。”

李承乾神情一肃。

“所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历来难处。”李世民直言不讳:

“身为儿子,自然是希望父亲长寿。但作为太子,晚登基一日便少掌一日的权、而要多担惊受怕一日。

“而皇帝,自然也知道太子的这点小心思,因为皇帝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李承乾觉得话题的走向有些不妙,心中的黑暗有些蠢蠢欲动。

“父亲,儿臣绝无此意!”他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表白道。

李世民却也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聊下去,而是唐突地转变了话题:

“我口述让人写给你的《帝范》,你看了吗?”

这和今天的话题有半文钱关系吗,父皇是不是意识模糊了……

李承乾心里嘀咕,嘴上还是回答了标准答案:

“父皇的巨著字字珠玑,蕴含深厚的治国道理。儿臣日夜研读,深受启发……”

李世民挥了挥手,打断了儿子的客套话。

“那本破书是写给史家的,废话太多,闲着无聊可以翻翻。

“我今天要教给你的,是几句心里话。”

李承乾眉头一挑:

“父亲说的是帝王心术吗?”

“不是那等肤浅的东西。”李世民直截了当地否认:

“法家的那套理论,不过是工具而已。别舍本逐末,将工具当成了目标。”

李承乾的眉毛又很快紧皱起来:

“恕儿臣愚钝,没听明白。”

“外儒内法,你知道的吧?”李世民问。

李承乾点点头:“这个儿臣是知道的,从汉朝以来便是如此。”

以仁德规训天下,以帝王心术驾驭臣下,这是历朝历代合格统治者都会的基本功。

“这是庸君所为,你不要去学。”李世民却对这条近乎真理的皇帝“同行实践”唱起了反调。

李承乾越发不明白父亲的意思。

老父亲的思维是越发跳脱了。

如果说,从给李明“放空门”到想收回兵权,这其中还有些逻辑关系的话。

那后面这一番关于父子猜忌、关于权力和治国的讨论,就完全脱离了正题。

这有助于李承乾、有助于大唐社稷脱离迫在眉睫的危机吗?现在是聊空天的时间吗?

“父亲,您到底想说什么?我已经愿意将军权交给您了,为什么您似乎仍然不满意呢?”

他忍不住问道。

李世民仿佛完全没有听见儿子的问题,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其实真正的治国,不是外儒内法。

“而是外法内儒。”

“父亲,您没有回答我的……”李承乾正要感到不耐烦,却不由得一愣:

“外法内儒?这是何意?”

儒和法以这种顺序排列,还真是稀奇。

儒家的仁德天然具有道德优势,谁听谁喜欢,自然是要放在“外面”收买人心的。

而法家的权术就太功利了,说出去不好听,应该藏在“内里”。

但你把这顺序倒过来,把光鲜亮丽的伪装藏在里面、把赤果果的权术摆在外面,这是出于什

么样的动机?

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外法内儒的意思就是,你利用法家权术所巩固的权力,最终是为了你能够施行儒家仁政服务的。”

李世民缓缓道:

“而不是像法家那样,为了权力本身而争权夺利。

“这种纯粹痴迷于权力本身的蠢人,和耽于食欲、色欲的禽兽有何区别?买椟还珠而已。”

李承乾无法完全理解老李的意思,觉得对方所述说的,还是儒家那套老掉牙的“仁政”。

他也不打算纠结于“施政哲学”这类宏观叙事,他只关心更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父亲,这和您要重夺兵权、反击李明有任何关系吗?”

唉……李世民背对着继承自己帝国的嫡长子,无声地叹了口气,感慨道:

“知我者,惟李明而已。”

李承乾的眉毛简直能夹死苍蝇了。

李世民完全无视大儿子的不悦,继续道:

“我说的不是孔夫子所倡导的仁政,而是以法家为外的仁政。

“也就是说,为了达成天下大治,一国之君应该动用法家的手段——

“也就是,不择手段。”

李承乾有些半懂不懂:“父亲,你是说……”

“我是个多愁善感之人,老友离世总是带给我很多痛苦。”李世民好像又换了一个话题,但随即话锋一转。

“然而,在玄武门亲手杀死两个兄弟一事,我至今都不后悔。”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这和李建成、李元吉有什么关系……哦?

李承乾感觉自己好像能渐渐追上老父亲略显支离破碎的逻辑。

“父亲,您的意思是……

“为了您能够当政称帝,施行您心目中的仁政,您当时……必须杀死隐太子和巢剌王?”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任何明君在我当时的位置上,都应该做出相同的选择。

“否则,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李承乾愣了一愣,骤然呼吸急促起来。

他感觉自己好像听明白了老父亲这一番话的用意。

从军权、权力、皇帝和太子的根本矛盾,到所谓“外法内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玄武门之变……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事实——

“父亲的意思是,他是我权力路上的绊脚石?只要他一日不死,大唐的军队就一日不会服从于我?

“他难道是想让我……杀了他?”

李承乾对自己的认知感到震惊。

“不,这怎么可能……

“可他为什么又要提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档子事呢?”

就在他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耳畔响起了甜腻而熟悉的女声:

“太子殿下真是太心善了,都如此地步了,还在犹豫要不要动手?”

对于突然响起的声音,李承乾一点也没有感到惊讶,很自然地搭话道:

“可是,媚娘……如今这大军压境、门户洞开的局面,要是父皇,单凭我和李治也收拾不了吧?”

他转过头去。

武媚娘就站在他身边,好像一直都在那儿,嘴角挂着邪魅的微笑。

“可是,太子殿下。如果这个天下不是您的,那就算最后挡住了李明的进攻,对您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承乾沉默不语。

武媚娘的笑容更为阴沉:

“别忘了那个男人对你所做过的一切。”

李承乾的眼睛闪过一道厉光,坚定地点头:

“你说得对,媚娘。”

“媚娘?”李世民一愣:

“好熟悉的名字,是我听错了么?”

武媚娘的幻影已经倏然消失,长孙皇后的梳妆间里,只有皇帝和太上皇两人而已。

“什么媚娘?父亲您在说什么?”李承乾很娴熟地装着傻。

李世民口齿含糊地嘟哝着:

“我也是越来越糊涂了,想起了过去一些不太开心的回忆……

你还有事么?”

“孩儿告退。”李承乾十分干脆地离开了房间。

作为当今天子,作为全天下权力最大的人。

他有一万种办法,让一位中了风的、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宫里死得无声无息。

不需要他亲自动手。

…………

兖州,泰山以西的人口大州,大唐与“伪明”的边境城市。

虽然这里接近前线,双方军队剑拔弩张。

然而民间的交流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还在稳步增长。

大明商人从隔壁的沂州、齐州出发,频繁往来于兖州和辖内各县之间,买卖货物,赚得不亦乐乎。

兖州的货币也很杂,大明的纸币在民间是可以直接通用的,而大唐的开元通宝,大明商人也是收的。

这些“外汇”虽然不能在大明国内通用,但是可以向无处不在的大明银行申请兑换纸币。

大明的官府将这些铜板收集起来,既可以作为“外汇储备”和外国进行直接交易,也可以作为货币战争的弹药,对大唐和其他铜本位的附庸国重拳出击。

不过,大明商人一般不喜欢将这些沉重而遭贼的货币原封不动地运回国。

他们更愿意在大唐内部就地消化,采购其他物资运回大明,再赚上一笔。

“你这臭外地的来我兖州要饭来了?不交保护费,也敢在这儿做生意?”

兖州本地的几个混混,将一个大明来的商人暴打了一顿,抢走了他的钱财货物,将他一脚踢出了城门,围上去就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爷爷们我错了我错了!”

商人抱头认怂,总算把这些混混给哄走了。

确定他们走远以后,商人才从地上爬起来,咽不下这口气,咬牙切齿道:

“妈的这群强盗,我要报官!”

他要进城,却被卫兵拦住:

“你的通关文牒呢?”

商人感到很无厘头:

“放在包里被那群贼人抢了,你刚才都看见了啊!”

“我看见了甚么!莫要瞎说。”卫兵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我只认文牒,没有文牒一律不准入城!”

“你?!……”商人意识到,自己被兖州人设局针对了。

随着两地紧张局势加剧,大唐官方对大明商人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了。

现在则更是演都不演,明摆着就是要整他们。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商人在门口生气地大骂。

卫兵挥了挥手里的枪杆子恐吓道:

“再扰乱秩序,就把你下狱!”

商人愤恨地跑了。

但他当然也没有认亏。

“你们给老子等着!唐人不给我评理,我去找能给我评理的地方!”

就像小孩儿在外面受欺负找家长,商人回到齐州,第一时间就是向官府诉苦。

“对面的大唐欺人太甚!老爷要为我做主啊!”

齐州都督侯君集认真地听取了百姓的心声,大手一挥:

“放心,我替你讨回公道。

“攻陷兖州后,准你劫掠三日。”

“咦?”

商人疑惑地眨了眨眼睛。

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就听不懂了?

…………

当天下午。

大明齐州都督府的军队倾巢而出,直扑兖州城。

而兖州的守备空虚,而且不知为什么,抵抗意志几乎为零。

在侯君集祭出拿手的“城市化”,在兖州城下摆开了好几排投石车以后。

守军毫不犹豫地打开后门,全军撤退了。

几乎没有流血,就把兖州城完整地交到了大明的手里。

“咦?!”

看着自家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入城内,那位商人不知该说什么。

是……是因为我吗?

倒……倒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