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爷把鱼饵甩进海子里。鱼竿架在架杆上,这才自言自语道:
“帝国坟场?这个说法倒是新颖!不过确实贴切。
你说就是那个屁大点儿地方,真是个多事之地。就像个火药桶,不论是谁都给你炸了灰头土脸。”
本来贝勒爷在这钓鱼,警卫就己经进行了“清场”。周围几十米内就只有自己和十几个护卫人员!
现在叶大秘来汇报事情,又带来一些人手!防护圈儿自然又向外扩了不少。
叶大秘又看了一眼安保情况,这才蹲在贝勒爷身边小说道:
“人们把这个不好惹的地方叫做“帝国坟场”,这既是对这个国家的致敬,也是对入侵者的哀悼!
话说这十来年可把毛熊拖累的不轻,他们这是实在熬不住了!”
贝勒爷:“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连咱们都去看了热闹!你说其他人有没有给“大熊”下绊子?
只有分家后的“熊”,才是好熊!除了他自己,都盼着他分家呢!这就叫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对于贝勒爷的“幸灾乐祸”,叶大秘好像没听见。继续小声说道:
“5月14日,全世界最长的超级油轮诺客·艾维斯号在行经霍尔母斯海峡的时候,遭“蜜枣儿”方面战机。被其发射的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
贝勒爷:“没一个省心的,这是觉得自己不含糊,准备捞个地区大哥当当。
依我看就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别着急,等老熊凉了!很快那招如来神掌就该从天而降了!”
对于贝勒爷嘴里偶尔蹦出来的新词儿!叶大秘己经习以为常了!关键是这些新词汇还都很形象贴切!
叶大秘合上文件夹,装回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嘴里说出了这次汇报的最后一件事。
“老板!东大第一座高能加速器,西九城正负电子对撞机组装成功。
由于咱们兰芳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上边想请您一起去视察一下!”
贝勒爷:“不去,就说我偶感风寒。这种高光时刻,我去干什么?抢风头吗?
你还是把最近的工作重心转到极地探索上吧!”
时间很快来到11月份,南极科考船“极地号”己经准备好出发事宜准备出发。
此次同行的还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他们要跟随科考队拍摄纪录片《长城向南延伸》。
这个纪录片就是要向世界证明,东大人也有实力在南极圈内建立自己的科考站。
贝勒爷站在夹板上看着这些科研工作者和随行人员。这些人里有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见贝勒爷盯着一个人看,叶大秘也随着贝勒爷的目光看了过去。然后从记到脑子的资料里翻出了那人的信息。低声道:
“老板,那人叫张国力。
1955年出生于津门市,毕业于山城铁二局文工团学员班。
1975年,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开山的人》,担任群众演员。
去年,凭借话剧《朱丽小姐》获得第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话剧演员奖。
因为其参加过电影电视拍摄,身体素质很好,人又聪明。所以被选中参加了南极科考队。
由于南极人迹罕至,气候恶劣。
选拔的时候,他就签下了生死状。表示一定要去,说这是为国争光的事。”
贝勒爷听到这人的资料,确定了这位仁兄就是以后的著名演员、大导演。
也想起了关于这次极地远航里的故事,或者说是事故。
那可是生死攸关,险死还生。这位还得了个个人二等功,集体一等功。
从这功劳就知道当时的危险程度了!
自己也是昏了头了!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
千万别说什么最后不是没出事儿吗?真要出事儿就特么晚了!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贝勒爷可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他可是怕死的很!
好在现在还不算晚!
于是贝勒爷挥手道:“咱们下船,兰芳搞科研的愿意去的也可以,不强制。”
对于贝勒爷突然下船的命令,叶大秘表示十分不理解。
可是看着贝勒爷严肃的脸色,他没敢提出疑问。
贯彻了一贯的工作准则!那就是贝勒爷的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
其实这种危险活动,叶大秘是非常不喜欢的。事前也拐弯抹角的劝说过,可都被大老板给否了!
如今不管什么原因让大老板改变主意,对叶大秘和安保家政等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天降喜事。
于是乎兰办的工作人员开始收拾行李。
贝勒爷:“就拿些随身物品就行!辎重补给品就留下给船上的人用吧!到时候给我带回来些好皮子就行了。”
轻装简从就是方便快捷,给养还没全部上船。贝勒爷带着秘书和警卫己经坐上了来时的轿车。
镜头跟着科考船远去,贝勒爷暂时出画。
在”袋鼠“补给物资的时候,科考队员们却屡屡被错认成“樱花”人。
张国力一怒之下,把身上的白衬衣脱了下来,用毛笔在衣服背面写上几个硕大的英文:Beijing a。
随着“极地号”越来越接近南极,危险也悄悄逼近。
11月份和12月份的南极,会有长达近20公里的陆缘冰。
陆缘冰厚度可以达到两三米,有的地方根本连厚度也无法得知。
甚至有时候,会突然从海底出现一座巨大的冰山,一下子可以把船给掀翻。
在茫茫的冰海上,面对不断涌来的浮冰,“极地号”只能减速航行,尽可能减少船体与冰面的撞击力度。
不过,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由于无法承受浮冰的不断撞击,船头硬是被挤出了一个大洞。
形成这个洞之后,虽然没有漏水,但“极地号”却不敢再撞陆缘冰了,只能寻找着裂缝小心翼翼地往前挪。
首到“极地号”被陆缘冰包围,动弹不得。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为了做好长期被困的准备,考察队也把一日西餐改成了一日两餐,并限量供应开水。
好在有贝勒爷一行人留下的烈酒、黄油、糖果巧克力。这成了船上人的最后保命符。
所有人面对着命运的判决,期待着奇迹的到来。
在被困20多天后,海面终于在潮水和气旋的作用下,出现了裂缝。
于是,“极地号”就顺着裂隙一点点向前移动。
艰难前行了数日之后,终于距离南极大陆只剩400米了。
胜利就在眼前,所有人都兴奋欢呼。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不可预测的巨大冰崩,将把每个人推向死神的怀抱。
东南极时间,1989年1月14日,22点35分。
一场罕见的特大冰崩突然发生,大量的冰山从冰盖上塌落下来。
冰崩就像爆炸一样,水柱喷到空中一百多米,铺天盖地的大冰块朝着“极地号”呼啸而来。
“极地号”顿时剧烈晃动。
如果冰山撞船,必将是船毁人亡。
幸好关键时候,死神神奇地在距离“极地号”两三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可是,伤痕累累的“极地号”却被死死包围在了方圆十几里的乱冰之中,无法前进。
万一再有冰崩到来,所有人都得死。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为了避免人员损失,船长被迫下达了撤离“极地号”的决定。
张国力作为辅助人员却请求留下来,和其他人一起继续想办法让船靠岸。
留下来的人也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好多队员都穿上了西服,刮了胡子,小皮鞋也擦得锃亮,有人还写好了遗书。
他们把名字都写在了一面国旗上带着,下决心陪着这艘远航破冰船战斗到最后一刻。
为了让“极地号”再次前行,队长决定用炸药把前面的浮冰炸开一条缝,让船沿着缝靠岸。
机缘巧合,张国力是爆破组组长。
可那时候的他,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
因为他只是在当铁路工人的时候,见过别人是怎么用炸药的,自己却一次也没正儿八经地碰过炸药。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
因为如果不破冰,船上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张国力找了十个人,每人负责一个炸点。然后凿冰坑,放炸药。
南极的冰超级硬,一个坑就得凿几个小时。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国力下令:“爆破开始,点火。”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非常顺利。
到了点着第八个时候,眼看着就要胜利了,张国力突然发现点第二炮的人还没跑。
他大喊:“第二炮!你干什么呢。”
二炮也大喊:“没点着。”
这下坏了。
炸药最重要的是必须按顺序点着,不能快也不能慢,更不能有一个瞎炮。
因为在冰上爆破,时间一旦出现偏差,所有人就都跑不出来了。
关键时刻,张国力刻冲出去,飞速跑到二炮站点。
他点着导火索,又飞速往回跑。
不过这时,冰都己经炸开了。
张国立的耳边都是轰、轰、轰的声音,他下意识地趴在冰上,冰块像刀子一样向他扑来。
但幸好,没有一块砸到他。
他冒死去炸冰山,也救下了一船人的命。
炸开浮冰之后,“极地号”继续朝着南极大陆前进。
登上南极后,为了抢回被冰崩耽误的一个月,100多号人没日没夜地拼命赶工。
可是科考队人手有限,这时候,什么脏活、累活、苦活……张国力都会主动顶上。
1989年2月26日,《兰芳站》终于建成。
落成典礼时,张国力担任升旗手,东大的旗帜终于在南极飘扬。
那天,他流下了眼泪。
从南极回来之后,张国力个人荣立二等功,集体一等功。
140个日日夜夜,面对浮冰围困、冰崩突袭、爆破冰山等生死考验……张国力说了一句:“一辈子的苦在南极都吃完了。”
考察队的总顾问侯天涞为他题词:“抗严寒,斗冰雪,文艺国力;驾小舟,建兰芳,为国争光。”
船只到港的时候,贝勒爷亲自去迎接。
大把的现金奖励给出去,看着众人因为激动而变红的脸庞。听到全员回归的消息,贝勒爷心里那点儿小内疚也就烟消云散了!
毕竟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别人的命运是需要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