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知道 作品

第311章 程开颜他人呢?

“撕拉——”

窗边的木框上。

一枚泛着青绿锈迹的铁钉上挂着老式的黄历,灰白的纸张上印着农历时节,禁宜事项。

一只骨节分明,修长白皙的手闯入视线,捻起劣质的黄历纸,撕拉一声扯下。

庚申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周六。

农历十月十五,小雪时节。

宜出行打扫。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年都过去了。”

程开颜站在书桌前,望着手中黄历,悄然出神。

去年这个时候,他才踏上自南疆返城的火车。

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

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

让曾经过惯了平静无波,无事发生日子的他,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

好在许多事情,最终结果并不算坏。

想到这里,程开颜失笑一声,将手中的黄历揉成团扔进垃圾桶中。

随后抬手推开印花玻璃窗。

嘎吱一声,老旧的木头窗户向两侧推开,撞在墙上发出沉闷的木头声。

光线陡然亮起来,倒不是天色有多好,而是窗外已然是白茫茫的一片。

四合院的灰瓦屋顶上,歪脖子梧桐树上,院子里,以及水沟里都积满了雪。

雪与光都亮的刺眼。

“呼呼——”

空中飘荡的雪花被微风裹挟着,带着呼啸的声音,涌进屋来。

丝丝透骨的冷意扑打在程开颜脸上,给他的感觉一如去年那般彻骨。

好像他又回到了去年,回到那个初来乍到的日子。

“小雪时节下雪了……”

程开颜抬头望向窗外的远方,喃喃道。

站在窗前看了许久,就连徐玉秀站在厨房门口望着他都未曾察觉。

直到母亲皱着眉埋怨:“下着雪呢,还站窗口吹风,也不知道把大衣穿上,你这是又想生病躺床上是吧?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身子骨多好呢!赶紧穿衣服吃饭!”

“知道了。”

程开颜表情不变,懒洋洋的应了声,转身走向衣柜。

等他再出来时,已经全副武装换上了保暖的棉裤,雪地靴以及军大衣,外加一个配套的保暖军帽。

饭桌上。

母子二人静静吃饭,早饭是咸菜稀饭外加一碟炒腊肉。

“妈,今儿学校搞活动,中午估计不回来,到时候我给您带点学校发的礼品回来。”

今天虽是周六,但偏偏宾大的教授刚结束了北大那边的访问,直接跳过了清华,选择了北师大。

据说还是肖见山邀请来的,学校里不少师生都惊讶得不行。

他们北师大居然把清华都压下去了,这回大家脸上都有光!

程开颜得知这件事后,也有些意外。

这个老东西运气还挺好,说起来北师大的系实力和清华算是不分上下。

可能是因为提前做好了计划,再加上北师大有作家班这个名头的加持。

高等学院设立专门的作家培养体系,这放在国际上其实都是少见的。

能吸引到宾大学者,也不算很奇怪了。

“搞活动?还有奖品?”

徐玉秀唇瓣抿了抿筷子上的米汤,秀眸中有些好奇。

“有美国的学校来访问,学校搞了不少活动,其中就有问答比赛。”

程开颜简单解释一下,徐秀玉很快就明白过来。

“原来如此,这样正好家里缺油了,要是能领到油你就领油,或者鸡蛋大米也行。”

徐玉秀想了想,嘱托道。

“哈哈,妈你以为我去进货呢?米面粮油给你来一套。”

程开颜笑了起来。

老实说要不是小姨想去听听这个交流会,让自己陪着她。

就算有奖品拿,这么冷的天儿,还下着雪他还真不乐意去。

本来就没他的事儿,去了干嘛?

还不如在家躺着睡觉。

“呵呵……”

徐玉秀听见进货这话,也觉得好笑,掩着嘴笑了起来。

吃完饭,母亲洗完碗后在堂屋里看电视。

程开颜没有骑车,直接步行出门了。

由于今天忽然下起了雪,马路被浅浅的积雪覆盖,行人车辆驶过,留下脚印与车辙,分外清晰。

他等了好一会儿,公交车才尾巴冒着烟,哼哧哼哧的姗姗来迟。

来得慢,去得也慢。

八点半才到北师大门口。

两座石狮子落满了雪,如披上一件雪白轻纱。

程开颜收回视线,走进校门。

目光所到之处,都被浅浅的积雪覆盖。

学校后勤的人拿着竹条扫帚在主干道上扫雪,宽阔的操场上能看到不少大学生们在上面打雪仗,堆雪人。

许多地方都挂着红色横幅,欢迎外国学者与其他学校师生。

偌大的一座校园,即便下着雪,依旧生机勃勃,好不热闹。

程开颜没有先去礼堂,而是去了趟系办公室。

他和蒋婷二人约好了今天来听交流会。

蒋婷说作为北师大的老师,这种事情不好缺席。

程开颜也想看看今天的交流会上,肖见山会不会安排小姨上台。

只是当他走到办公室走廊上,就得知了结果。

因为前面有几个老师正在聊这件事。

“今儿的交流,肖校还真没安排蒋教授啊?不至于做到这种地步吧?”

“蒋教授在我们系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不说第一,至少也是前三,这种场合居然不让她上台交流?”

“话虽这么说,肖校长毕竟有功不是?不然我们能在清华前面?”

“就算他有功,就能随意给别人穿小鞋了?往大了说这可是滥用职权。今天能对蒋教授这样,未来说不定也能对我们……”

“就是!心胸太狭窄,容不下人,这样的人是走不远的。”

……

“果然肖见山没有打算让小姨上台的打算。”

程开颜眉头紧皱,眼眸淡漠。

路过几人时,程开颜挥手向一个熟人,打了声招呼,“汪老师,我姨在办公室不?”

“在呢,一早就来了。”

汪老师听见这声,心里一突。

程开颜的忽然出现,差点吓到她们了,好在立刻就意识到刚才说的是肖见山的坏话,这才舒了口气。

“对了,开颜啊,姐告诉你件事,你别生气啊。这次的交流你跟你姨估计都被肖见山排除在外了。”

汪老师拉住要转身的程开颜,眼睛转动看了看四周,凑到程开颜身边小声耳语。

“行我知道了,多谢了啊汪姐。”

“多大事啊……”

汪老师诧异的看向神色冷静淡然的程开颜,发现他脸上甚至还带着笑容。

心中有些意外,不愧是大才子啊,气定神闲。

这点小事他都没放在心上。

汪老师感觉过段时间,可能肖见山就得遭重。

毕竟他的手段太低级,也太明显了。

但凡了解一些情况的,都知道是他干的。

也就是现在肖见山因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交流访问立了功,这才暂时没人处理这件事。

……

程开颜一进屋,一股暖气扑面而来,格外舒适。

抬眼一看,窗外白雪纷飞,窗边一个身着大衣的美妇人正靠在沙发上闭眼休息。

“昨晚没睡好啊?”

程开颜坐了过去,随口问道。

“嗯,看书看太晚了。”

蒋婷睁开眼,轻声解释道。

“那我们回去好好休息,今天就不去看了。”

程开颜关心道。

反正有奖问答是在下午,而且肖见山又没有安排小姨上台交流,那还不如回去睡觉休息。

“那好吧,我们下午再来。”

……与此同时,礼堂后台的休息室里。

宾大英文系的学者和老师们,都熟悉着手里的资料,为今天的交流会做着准备。

“今天上午的安排就三场,上午的中美文学路线的探讨,下午与多位优秀的中国作家直接展开对话,下午结束前还有有奖问答环节。”

“行程安排的还挺紧凑。”

休息室的沙发上,安塞尔教授看着手中这份北师大的计划书,自语道。

这时,休息室的房门打开。

乔治领着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推门走了进来,“老师,北师大的校长特意来找您。”

校长?

安塞尔教授起身,抬眼看去。

发现并非是上次见过的那位,想来这应该就是真正的校长先生。

此人头发灰白浅短,抬头纹清晰可见,国字脸严肃,身高一米七出头,身着一件藏青色中山装,脖子上带着围巾,左胸口的口袋夹着两只钢笔。

一看到教授,校长露出和气的笑容,用一口不算流利的英文问好:“安塞尔教授,鄙人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对您可是久仰大名了!”

一般情况,王校长不会轻易露面,但宾大的团队亲临北师大访问交流,他这个校长自然也要亲自来一趟,以示尊重。

“你好你好。”

二人一番简单认识,便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

王校长有心攀谈,便主动谈起了北师大系的作家班。

“以政府文艺单位推荐,思想意识形态与写作技巧并重的高校联合培养的作家班模式,的确有独到之处。

美国在1936年,就成立了全球首个名为爱荷华作家工坊的作家培养项目,只不过教育模式更加系统化,更专业化,授予的是两年制创意写作硕士学位(mfa)……”

安塞尔教授想了想,从作家工坊的学员培养计划,工坊模式的优缺点等关键要点一一讲解。

王校长听得入神,还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来。

这些可是西方的成功经验。

十多分钟后,安塞尔教授喝了口水,忽然问:“王校长,听闻你们学校有位年轻的才子?他也在作家班学习吧?”

王校长愣了愣,很快便意识到安塞尔教授口中的才子是谁了。

但这位来自美国世界名校的教授,又是怎么知道这小子的名字的?

一时间王校长心中满是惊异与好奇,“教授居然知道我们北师大的大才子?您说的可是程开颜同志?”

“程开颜……”

安塞尔教授心中默念着,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位程。”

“您是怎么知道他的?”

“实不相瞒,我是程的忠实书迷!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安塞尔教授从手边拿起一本杂志,在王校长眼前晃了晃,话语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

“什么?!您是说……您是程开颜的忠实书迷?”

王校长瞳孔一缩,声音拔高几分。

他本来还以为安塞尔教授是考虑到要到北师大来访问,特意找文化部和其他的人打听了北师大,这才得知程开颜这位大才子的名字。

但没想到的是,安塞尔教授看过程开演的作品,甚至还是他的忠实书迷。

这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

难道……

“难道程开颜的作品在国外刊登了?”

王校长深吸一口气,缓缓看向教授手中的杂志,试探道。

“当然,校长不知道吗?这是《中国文学》,你们国家唯一一本对外刊登的文学杂志,我就是从这上面看到程的作品,实在惊艳!”

安塞尔教授看着校长失态的脸色,莞尔道。

看来这位程,还相当低调呢。

“原来如此。”

王校长当然听说过这本杂志,据说只对外刊登,国内根本买不到。

而且不管是作品的挑选还是翻译,以及发行都相当的严格。

这个小程同志,还真是能藏啊!

他心中默默消化着这忽如其来的惊人消息,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但很快,他又听见安塞尔教授说了句:“说起来,我们到中国访问,来北师大,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程。”

“嘶!”

王校长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浓浓的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神色,整个人直接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他素来引以为傲的心境修养,在这个消息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刚平复下来的情绪又掀起惊涛骇浪,情绪如过山车一样飞速拉高。

这么说的话,宾大不是肖见山邀请来的?

而是因为程开颜?

……

礼堂内。

“那个谁!手脚麻利一点。”

“你怎么回事,让你调一下音响都这么困难,影响了这次访问,你负得起责任吗?”

副校长肖见山在忙碌的指挥着工作人员查缺补漏。

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学校师生的尊敬的目光之中,为自己邀请了宾大团队,力压清华的壮举而暗自得意。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九点。

上午的交流会很快开始。

一位位北师大的老师教授上台,与宾大的学者展开交流,双方对中美当前的文学思潮以及路线问题,做了详细且真实的分析与辩论。

比如来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国际上的意识流,后现代主义。

与当前中国流行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等都做了谈论和辩论。

下午两点。

北大作家班的作家们,如蒋子龙,叶辛等,张抗抗等作家班的优秀作家纷纷上台。

从创作手法,技巧、意识形态等方面与宾大的一些学者从创作上开展了讨论。

安塞尔教授一开始还不觉得什么,可时间越过越快,眼看着都四点了,他依旧没听到程开颜的名字。

终于在一个年轻作家上台后,安塞尔教授找到王校长,满心疑惑的问道:“王校长,程开颜人呢?他为什么还不上台?”

这话一下子问住了王校长:“这个……程开颜应该是压轴的作家,这样我去问问,您稍安勿躁,您既然是为了程开颜同志而来,那我们北师大就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归,您放心!”

“那就好。”

安塞尔教授点点头,安心的转身离去。

王校长目送教授离开,找了个干事,吩咐道:“小胡,你去把肖副校长叫过来,我有事找他!”

几分钟后。

肖见山满脸笑容的走来,“老王,什么事啊?还让我亲自跑一趟,我正忙着呢。”

“程开颜他人呢?”

王校长沉声问道。

“不到啊!”

肖见山愣了愣,“您找他干什么?”

“你说我找他干什么,程开颜怎么还不上台?你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王校长见他一脸疑惑,皱着眉质问道。

肖见山恍然,校长不知道安排,还以为程开颜要上台,于是忙道:“程开颜又不在这次上台的作家名单中,他上什么台?”

“呼……”

王校长心脏直抽抽,得亏自己来问,不然要出岔子!

搞了半天肖见山压根儿没有安排程开颜上台交流。

是自己跟安塞尔教授觉得程开颜会被安排上台,亏他们两人还满心期待着。

一时间,一股无名火升起,他胸口起伏,深呼吸平息着心中的不满,沉声道:

“你赶紧去把程开颜请过来,安塞尔教授要见他!人家等着呢!赶紧的!”

“安塞尔教授点了名要见他?”

肖见山闻言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意识到可能是从别人口中听说了程开颜的名气。

妈的,这小子运气真好!

虽然极其不情愿,但现在形势摆在这儿,人家点名要见,再加上校长施压,他只好去请程开颜了。

“放心,我马上找他过来。”

肖见山转身离去。

王校长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慢慢冷静下来。

他是何等人物,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

程开颜同志可以说是北师大的第二个文化名人。

这种活动,北师大几乎不可能将他排除在外!

也不会把他排除在外。

但肖见山为什么没有安排程开颜上台?

很快王校长的脸沉了下来,没有紧锁,吩咐干事:“把方主任叫来,我有事情找他!”

很快,方主任来了。

“方主任,你说说吧,程开颜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王校长眼眸低垂喝着茶,淡淡问道。

听见这话,方主任燥得老脸通红,很是羞愧和歉疚。

他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的解释给王校长听。

“啪!”

“好你个肖见山!简直无法无天!”

听完了整个经过,王校长脸色铁青,一巴掌拍在沙发扶手上,怒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