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渺和父亲看了证件,年轻人叫蒋旭,父女俩对视一眼。
《回音》?那真是有缘,苏元正问女儿:“现在时间还早,我们要不要也去看看,好像是很着名的景点。”
苏渺点头:“行!那我们一起去看看。”
他们上了路边的一辆停着等客的出租车,听到他们要去滕王阁,司机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目光在三人之间游移:
“您几位...确定要去?”
蒋旭点头道:“对呀!我们都是慕名而去的。”
“行吧,那我们出发,其实不远的,过了江就是了。”
在车上,三人聊了起来,原来蒋旭是想在参观之后,找旅人采访一下。
因为之前有过采访受冷的遭遇,所以怕到了那边没人理会他,于是干脆在从纪念馆出来之后问问有没有人愿意结伴同行。
大家一路同行,之后再提出采访的要求,成功可能性更高一些。
苏渺和苏元正点头答应了采访邀请,反正又不写真名,就当作是聊天呗,没什么要紧的。
开心的蒋旭的在下车的时候抢先把车钱给付了。
可当三人站在这座恢弘的建筑面前时,却发现有点不对劲。
滕王阁外围还放置着挡板,入口处挂着“内部修缮,暂停开放”的牌子。
几个工人正推着运料车进出,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油漆味。
一个老大爷翘着脚在一旁临时搭建的小亭子听收音机,看到他们几个后,说:
“来早了啊~先回去吧,过几个月就都修好了。”
蒋旭郁闷地问:“大爷,我怎么看新闻是说上一年10月份就落成了呀,怎么现在还封着?”
大爷回答道:“10月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整好了,很多附属设施还在完善中嘛。像里面的装修,那边的小园林都还没弄好呢。
之前的确实开放了一段时间,但是来的人太多了,施工队一边施工他们一边玩儿,实在是危险,所以上头决定在主阁完全竣工之前,还是暂时关闭了。”
苏渺联想起刚才司机的反应,大约是知道滕王阁暂时关闭的,看来这次是白来了。
蒋旭也是一脸的沮丧,在他的计划里,滕王阁占据着重要板块,如今进不去,那就要进行很大的调整了。
见两人皆是一脸失望,大爷一脸不理解的说:
“这楼虽然好看,但远远从这看一眼就行了呗。这从古至今都已经重建了二十多次,连地方都改了,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滕王阁,就是个念想罢了。”
苏元正从口袋摸出一包好烟,塞进看门大爷手里,好声好气地说:
“大伯,我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的,这位小伙子还是杂志社的呢,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让我们进去看看。
我们就单纯的逛一逛,绝对不会影响到施工的。”
大爷瞄了一眼手里的烟,心想真大方啊,然后把烟塞进口袋里。
“行吧,看你们几个也是守规矩的文化人,就破例带你们进去参观一下,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自己偷溜去别的地方啊。”
见三人乖乖的点头,大爷带着他们从围挡的一个小门踏入修缮中的滕王阁景区。
尽管有些地方还堆放着沙石,脚手架仍未完全拆除,但主阁已经巍然矗立,飞檐如翼,朱漆鲜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上高高的台阶,来到主阁正门前,苏元正抬头仰望,感叹道:
“我原本还以为滕王阁和我们那的一些塔差不多,没想到这么大这么恢弘啊!”
大爷带着他们慢慢的走,一边背着手念叨:
“那肯定是恢弘,要不然能千古流传吗?不过这滕王阁啊,从唐朝建起来开始,毁了修,修了毁,来回重建了二十多次了,连这个地方都是后来选址的,嘿嘿,所以那个诗人写诗的时候可不是站在这。”
苏渺听得入神,问道:“大爷,现在的这座,是按哪个朝代的样子修的?”
大爷指了指主阁的檐角,说:“这我哪能知道,大概是按清代样式重建的吧,但应该加了不少现代工艺。其实啊,历朝历代重建时都会改一点,毕竟谁也没见过最初的模样,所以我们只能按流传下来的少量图纸来研究了。”
苏元正突然想到自家女儿的专业,兴奋地说道:“渺渺,你是学考古的,说不定以后能发现个古墓,里头能有记录滕王阁最初样子的图纸,到时候就能知道了!”
苏渺认真的点头:“一切皆有可能!”
“哟!小姑娘还是高材生呢,不错嘛,有前途。”
大爷饶有兴趣的附和,而蒋旭已经沉迷在滕王阁的魅力中,左一张右一张的拍照了。
很遗憾主阁现在不能上去,所以无法感受王勃当时面对大江的心境与感受。
苏渺沿着回廊慢慢走着,指尖轻抚过雕花的栏杆。
忽然,她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块颜色略新的木板,上面似乎刻着什么。
她蹲下身,拂去上面的灰尘,发现是一行小字:“1989年秋,重建至此,愿千古名楼永存。”
苏渺招呼父亲过来:“爸,你看这个,这是重建时工人留下的吗?”
苏元正仔细看了看,感叹道:“可能吧。就像那位大爷说的,这楼重建了二十多次,每个时代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它。”
这时,蒋旭也凑了过来,镜头对准了那块木板:
“这个细节太棒了!正好可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滕王阁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无数人共同守护的文化记忆。”
突然,远处传来大爷的喊声:“你们快过来!施工队要运材料过来了!”
三人匆匆往回走,恰好看到一群工人推着满载石材的推车经过。
阳光下,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格外专注。
离开时,大爷送他们到门口:“等正式开放了再来看看,到时候就能登上楼去望江了,夜景灯光一亮,那才叫一个壮观。”
苏渺心中觉得,滕王阁早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民族对文化的坚守,是千年不灭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