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贰郎 作品

第134章 芯片闭环依旧是步步难(14)

不得不说,基地实验室环境用光刻机造芯片和芯片代工厂用光刻机造商用芯片是两个概念。

两者追求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前者务求精湛,要求的是技术精湛、性能稳定、生产速度一定要快、方便快速校验和验证。

后者务求价廉,要求的是材料普通、性能一般、生产的量要达到一定的量级、生产速度要求不高。

光刻机确实对芯片代工厂来说是稀缺的玩意。

哪怕光刻机的本质就是芯片印刷机,但它的造价成本就是将近4千万。

这玩意还不是舍得砸钱就能造出来的。

光刻机涉及到的技术壁垒多达132项。

封装技术是简单的,炎国至今依旧没有实现太多的突破。

其他诸如镜头、精密仪器、光源..诸多技术壁垒更是难以撼动。

光刻机表面是由荷兰的asml公司负责售卖,其实这asml公司也算是贴牌组装厂,整合159多项技术和设备,拼凑了全球各个知名公司提供零配件的才组装出好合格的光刻机。

炎国短时间或者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都很难完成光刻机的独立制造。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也不是投入研究力度不大,而是基础工业领域不存在弯道超车。

光刻机的涉及的工业基础领域很多,就算是米国也无法独立制造出光刻机。

光刻机已经可以代表全球人类的科技尖端、巅峰的电子仪器。

目前,炎国的确制造不出来最先进的光刻机。

根据全球科研最前沿的《自然》透露,当前荷兰asml公司已经造出多台成熟的14纳米级别的euv光刻机。甚至小于14纳米,制程工艺是7纳米尚且属于概念级别的光刻机已经在紧张的研发中。

炎国目前自主研发生产的光刻机,因为光源、镜头、精密仪器等多重原因,滞停在48纳米制程很多年了。

28纳米光刻机还停留在设计图纸上。

不过,造不出来不代表买不回来。

地球村也是江湖。

江湖不是纯粹的打打杀杀,也充斥着人情世故。

就是代价不是一般的高,转运折腾下来一台20纳米制程工艺的光刻机运送到基地实验室,成本高达数亿。

不计代价,不择手段的积累下来,基地实验室倒是攒了不少的家底。

光刻机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量级,才能让人安心。

基地实验室或龙科院的光刻机基本不会去接商用芯片的订单。

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全面破解西方通过某种手段可以实现光刻机远程上锁。

稍有不慎,光刻机被远程上锁后,就是一堆废铁。

就算是炎国顶级的大师傅,也很难通过肉眼去完成光刻机的拆解与复刻。

48纳米制程光刻机已经是人力的极限了。

想要在光刻机的制造和生产继续跟进西方的步伐,就需要同步实现各个工业基础领域的深度挖掘。

显然,炎国在工业基础领域的造诣,从人才储备到设备储备,从理论到实践均是远远落后于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

落后是事实。

也不用过分的绝望。

毕竟高、精、尖的科技从诞生起必然是优先军用,增强国防力量。

等到其下放与民生交互、交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的。

截至目前,商用芯片的主流是28纳米制程。

军用芯片不少用的还是48、45制程工艺。

如同枪械取代弓弩一样,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

枪械发展早期,并不是弓弩的生产成本高。

而是弓箭手的训练太难了,而火枪不一样,一个农夫稍加训练就可以上手,而且还占了可以破甲的好处,据说给骑士老爷的心理冲击比弓弩大的多。

后装定装弹。

金属定装弹。

自动武器。

基本在后装蛋成熟,有了定装弹后弓弩就彻底没了。

金属弹的发明意味着自动武器的大门要打开了。

...

军用芯片的诞生,更是意味着自动武器+芯。

1+1大于2。

截至目前,国产芯片的闭环任重而道远。

毕竟,像芯片底层指令集、eda软件、芯片设计、封装这几项还好说,炎国还是有对应的人才储备。

但,其他

的诸如半导体硅片、适配药剂、光刻胶、光刻机...这些还没能实现国产化。

...

高强很务实,要不是王老强烈邀请他要留下来参与北斗卫星试飞的进程,他估计都要回去鹏城紧抓一切时间设计新旗舰手机赤菟的芯片处理器了。

出于安全的考量,高强没有贸然用蝶恋手机联网,问询智能管家灵儿现在的芯片处理器研发进度。

毕竟昌西卫星发射基地乃是军事重地。

一切能联网的电子设备均会被锁在隔绝性爆表的铅盒里。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手机开飞行模式,就能避免暴露位置信息,事实上只要手机通电就会对外不断的发射自己的位置信息。

飞行模式只是主动关闭一些通话、联网功能。

口罩的那段时间,只要运营商想要查询还是能很容易获得你手机的运行轨迹的。

运营商都可以轻易的查询到,更何况是天上的卫星。

登录后台,很容易就能查询到异常的手机运行轨迹。

因此,在发射井内,所有士兵还有工程师们都是配发特殊的通讯设备,不允许私自用商用手机。

来这里有很多天了,高强对于吃喝拉撒睡全在地底下,也没有太多的意见。

在高强想来附近30公里内必然驻扎有特种小队或者有人数不少的军事基地。

毕竟,井下的工程师、科研人员战斗力和一只鸡差不多。

高强也不是工作狂,也会适当的找人打打球,游泳缓解颈椎和腰椎的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都是坐在办公椅上,哪怕椅子是贴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但依旧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负荷。

高强还用半开玩笑的口吻给王老提议,以后像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最好匹配一些中医推拿医师,用来预防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

高强的招募的英灵近期出现了不少中医领域的。

王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高强给自己推拿的一番,惊为天人。

这高强自称是不入流的水准,但是中医推拿果然神妙的很,王老体验一番推拿发现腰不酸、颈椎的僵硬感也好了不少。

王老一直以为有病才需要就医。

在,高强科普一番中医的医理后,王老才开始重视起来。

针灸、推拿、按摩可是正儿八经的传统医术。

至于中医能不能治病?

提出这个疑问的,不是蠢就是坏。

只是由于近代战乱有将近百年,民不聊生,中医的传承体系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还有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作息相对以往很大的不同。

加上科技与狠活化肥、农药、除草剂...,导致野生中药材几乎绝迹。

不得不靠人工种植。

多重因素导致,中医药的时效要低于西药。

还有中医的传承更多是老带新,言传身教胜于一切。

仅仅凭借在医学院学的4年,只能说入门都做不到。

这也就导致,哪怕是个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给病人检查身体都需要借助西方的仪器。

人体是最精密、最系统的精密仪器。

绝大多数并不是医院给病人看好了病,而是病人身体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