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贰郎 作品

第97章 用文言文编辑人工智能程序的核心!

儒家的《易经》和《易传》系统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观念。

“易”有三义:

一是“简易”,即最根本又最简单;

二是“变易”,即“日”(阳)“月”(阴)之间交互运动而导致的变化;

三是“不易”,即万变不离“日”与“月”。

三条原则可以用《易传》里的一段话来概括:“《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根据二进制数的规定:有,用1表示;无,用0表示。我们可以得出八卦各卦阳爻和阴爻的二进制数。

坤:黑黑黑,卦符阴阴阴,二进制数为000

艮:黑黑白,卦符阴阴阳,二进制数为001

坎:黑白黑,卦符阴阳阴,二进制数为010

巽:黑黑白,卦符阴阳阳,二进制数为011

震:白黑黑,卦符阳阴阴,二进制数为100

离:白黑白,卦符阳阴阳,二进制数为101

兑:白白黑,卦符阳阳阴,二进制数为110

乾:白白白,卦符阳阳阳,二进制数为111

二进制是由莱布尼兹发明的,因此莱布尼兹有“计算机之父”的美称。

实际上,莱布尼兹在当时是名冠欧洲的大学者、数一数二的数学家,也是一流的哲学家,他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

他与《周易》扯上瓜葛,源于他寄给当时在中国传教的白晋一封关于八卦图与二进制关系的信件。

信中明确表达了他对伏羲八卦图的赞叹,并认为炎国在远古就具备了二进制的思维方法。

关于莱布尼茨是否受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是有一定关联的。

利玛窦著有《八卦与九宫之变化》,柏应理著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意义》。

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就曾提到柏应理的著作。

...

八卦是可以作为开发人工智能生命的基础语言的,只不过不是精研易经的人玩不转八卦。

所谓的二进制就是两个变量形成的数据。

硅基芯片的设计底层逻辑就是0和1,也就是通与不通来表达。

三进制就是在0,1的基础上,增加了01,可以最终形成硅基芯片3进制。

毛熊的前身曾经研发过三进制计算机芯片,可惜搁浅了,现在是2进制芯片的天下。

还有为什么说具有情感的ai绝不会出现在二进制的编码里?

因为,想要产生感情,产生自主思考能力只能是生物电脑。

换个角度看,从人类本身来看,将人脑中生物感情激素剥离掉,剥离情感激素的人脑就是超级人工智能。

超级人工智能加入生物感情激素,也就是智能生命。

而生物激素对于0,1为基础的硅基芯片来说,就是毒药。

因此,以二进制芯片为基础硬件设备,编程上玩出花,也不可能诞生出真正意义上人工智能生命。

甚至可以说,人类创作往往需要借助的所谓的灵感,这个灵感通常是大脑对一件事的错误反馈导致的正确事件。

二进制芯片能处理的事件永远是事先编辑好的,哪怕用穷举法,也无法诞生出智能生命独有“灵感”。

当然,利用庞大的算力,实现(伪)人工智能生命还是可以实现的。

电子虚拟游戏世界里的npc就是视觉上具现化的(伪)人工智能生命。

“非玩家控制角色”即npc(non player character)。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单机版游戏,逐渐延伸到整个游戏领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在买卖物品的时候需要点击的那个商人就是npc,还有做任务时需要对话的人物等等都属于npc。

....

加持魂环的高强还有个意外的发现,利用好人工智能,并从芯片阶段就赋予人工智能足够的算力,那么利用芯片人工智能就能反过来帮助他编写、设计芯片。

甚至还可以设计出一套中文系统eda芯片设计软件,毕竟底层编程的代码用的计算机语言,非自然语言,不一定非要用英语。

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汇编语言工具支持中文,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中文编程,其实没啥卵用。

因为,底层的架构逻辑遵循的是西方语言逻辑那套。

除非,狠一点,从芯片硬件着手,搭建一套中文语言底层逻辑系统。

只是这个工作量大的惊人,就算比西方英文系统效率高。

但由于学习成本的问题,商用很难普及。

简单说,就是全完使用汉语言开发硬件系统的话,相当于所有想要参与软件开发应用的群体,无论是新手还是大佬都要重头学习软件编程。

高强甩了甩头,真想实现用汉语言开发硬件系统,并且能得到一部分应用市场,目前唯一可能的就是军用市场。

想来,由国家机器推动,大一票潜力不错的学生娃娃或者....用汉语作为底层代码框架,用汉语言作为硬件底层逻辑系统,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未尝不是件美事!

其实,高强还有个大胆的想法。

用文言文编辑人工智能程序的核心,这玩意对国外简直无解。

不光能刺激国内的程序员嗷嗷叫,也能让国外一头雾水。

现阶段都是以硅基芯片为核心的硬件。

硬件互动输出的信号其实最终可以称为与门、或门、非门这三种逻辑电路。

逻辑电路的总成是cpu。

控制cpu的是cpu架构。

驱动cpu架构干活的是驱动程序。

适配驱动程序的是硬件操作系统。

利用硬件操作系统执行程序的是开发语言。

换句话说,只有从cpu架构开始重新设计整个信号的输出流程,否则凭借单个或者多个汉语言汇编语言,不能从实际上改变任何东西。

现有技术的底层逻辑就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再把数字转化成语言。

技术层面来说什么语言都可以,只要大规模的应用,就会有技术积累的优势。

西方的英文语言可以,同样东方的汉语言也可以。

毕竟,所有的语言编程,最终都要都要翻译为机器硬件可以读的懂的计算机通用语言。

毕竟机械硬件只能识别这个。

比如:用汉语写:狗是零。计算机识别的储存位是0x00;跟英文编程中:dog=0。

没得区别!

...

其实,高强猜测用汉语言开发人工智能优势会更大一些,也就是人工智能会更聪明一些。

毕竟汉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更容易被人工智能理解和自我学习。

汉字和词组外加语句的搭配,多音、多意...

汉语更容易让人工智能实现场景再现。

尤其是古文字对于今人来讲太过抽象,但对于人工智能来讲可能恰恰相反。

金文和甲骨文或许对人工智能来讲就是多搭建一个数据库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