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吃水果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佛缘,人心,因果

“周施主,又见面了。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虚静盘坐在厢房的案几边,对推门进来的两人淡笑着行了个佛礼。

就跟白璟推测的一样,今日原本计划只接待几位香客的虚静禅师,听说了是周悬来拜访,便立刻邀请他们进来了。

“又来打搅禅师了。”周悬把手上的精品果篮放在了桌边,介绍道,“这位是我的朋友,白璟。”

“刚才听悟凡介绍过了。”虚静看着这位英俊的年轻医师,很得体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今日得以与白施主结交,乃是贫僧的荣幸。”

“禅师言重了。”白璟笑眯眯地还礼,“早闻虚静禅师大名,今日终于得以一见,更是白某的荣幸。”

“两位施主请坐吧。”虚静还是老样子,穿着那身素净的僧衣,十分客气地招待他们。

“禅师身体好些了么?”周悬主动关心道。

“劳周施主挂念,在医院住了一天,已经好多了。”虚静笑道,“说来惭愧,贫僧如今也算是久病成良医,想来再多休养个几日应该就能恢复了。”

虽然手腕上还戴着住院部的手环,但虚静整个人的精气神看着确实比昨天下午要好了许多,看来是金蝉子的法术起了效果。

虽然在他严重的心脏问题面前,周悬心知一时间的风平浪静也不过是表象就是了。

“虽说如此,但禅师也还是应当保重身体,来日方长。”周悬说。

“多谢周施主,贫僧会牢记在心的。”

而后他们又相互客套了一番,话题也从虚静的身体状况,顺势转移到了白璟身上。

白璟这次给自己安排的身份是一位“受虔诚佛教徒母亲影响从小就开始读佛的市中心医院精神科医生”,而他也确实做了些准备,在聊天的过程中主动搬弄出了几条佛经中的内容,请教虚静。

虚静是个聪明人,这两年四处云游,见过满嘴跑火车的江湖骗子应该也不在少数。

但奈何这只老狐狸的演技实在是过于高超(他听虚静讲佛的时候,那虔诚的表情就像是看到了如来佛祖转世),以至于聊了两圈下来,虚静便不疑有他,相信了他给自己立下的那些个人设。

“实不相瞒,白某此行来叨扰禅师,除了想听您讲佛之外,还有一件事工作上的事,希望得到禅师解答……”白医生此时已经换上了一副严肃又正经的表情,很完美地隐藏了“败类”的那一面,开始编故事,“准确来说,是与我的一位患者有关。”

“阿弥陀佛。如果有贫僧帮得上忙的地方,白施主但说无妨。”虚静善良地说。

“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位病人,自几年前从一家寺院烧香几度归来后,便一直坚称自己是一位真佛转世。此后他戒了荤腥和烟酒,还把自己卧室布置成了佛堂的样子,日日足不出户,一心只知苦读佛经。”白璟说,“一开始,他家里人也没说什么,只当是他多了个兴趣爱好。但在一年前,他却忽然宣布自己准备把房子卖了,将钱财全数捐赠给寺庙,从此遁入空门,安心做个出家人。”

“这下他的家里人才坐不住了,赶紧把家里房本藏好,送他来到我们医院挂号。”白璟说,“结果可以说是不出意外吧,那名患者很快被确诊了妄想性精神障碍,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妄想症。”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尽管他的状况相较之前稍微稳定了一些,但也只是不再偏激地表示要卖房子,心里却依然相信自己是所谓的真佛转世。”

“为了尽快查出患者的病因对症下药,我尝试过多次与他交心,可他总是班弄出一堆问题来考究我,我回答不上来,他便拒绝与我沟通,导致了治疗效果一直不好,他家里人也是心急如焚。”白璟叹了口气。

虚静思虑片刻后,问道:“那位患者提问的,可是涉及到佛经中的问题?”

“有一部分是。”白璟点头,“因为我平日里也常看佛经,所以这部分问题我还勉强能回答上来,至于另一些问题……在我看来,只能用‘天马行空’来形容,我实在是无法给出他满意的答案。”

“他要么是说我的回答没有禅意、缺少佛缘;有时则干脆说我是在胡言乱语,仿佛我是患者,他才是医生。”白璟有些无奈地说。

“原来如此。”虚静已经猜到了这位“白医生”的来意,“如果白施主不介意的话,可以把那位患者的问题说与贫僧听听,贫僧兴许可以试着解答一二。”

“阿弥陀佛,那我就先代那位患者谢过禅师了。”白璟立刻顺水推舟地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本封皮印着“市中心医院”字样的笔记本,唰唰地翻动了起来,“禅师稍等……喔,有了有了。”

一旁的周悬偷偷瞄了一眼,原本还以为那是白璟随便找来的道具,结果却见那纸上真的写满了潦草的字迹(这倒是很像是医生的笔记),还仔细标注好了一二三四点,搞得跟真的一样。

“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周悬先是在心里嘀咕了一句,随后忽然一惊,有些心

虚地看向了面前一脸专注的虚静禅师。

“差点忘了,会他心通的是金蝉子,不是虚静……”担心自己的腹诽暴露了白璟计划的周悬暗暗松了口气——看来真是ptsd了,这在金蝉子面前不敢胡思乱想的后遗症,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咳咳,第一个问题。”白璟清清嗓子,照本宣科地念道,“患者问我,这世上究竟是有佛缘的人,还是没有佛缘的人多,我的回答是后者。”

“而后,患者又问了我下一个问题。”白璟说,“他说,没有佛缘之人注定无法在死后前往西天,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没有佛缘之人的下场、归处是地狱呢?”

“因为这显然是偏激的想法,所以我没有直接回答,只说请容我回去再重新思考一下。”白璟看向虚静禅师,虚心请教他,“请问禅师,我是否一开始就回答错了?”

“依贫僧愚见,世人皆有佛缘,或多或少而已。”虚静冷静地说,“所以,死后究竟会去往西天还是地狱,看的是今生今世的言行举止,于佛缘无关——人的一生,只要多行好事,怀有一颗慈悲良善的心,那么死后自然会前往极乐西天,在那里得到快乐、解脱与智慧。”

“禅师慈悲,白某受教了。”白璟马上记笔记,“那么下一个问题。”

“患者说,自己前世曾于佛陀座下,见过一种奇特的植物。说那种植物在开花后,会结下能够满足栽种者愿望的果实,但他却怎么都想不起来,那株植物叫什么名字。”白璟说,“患者希望我能帮他一起‘回忆’一下,可大概是我见识浅薄吧,哪怕想破了脑袋,也编不出适合的名字。”

“所以我想请教禅师。”白璟看着虚静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如果有这世上,真有一种能满足他人愿望,结出对应果实的植物,那么禅师您觉得,那种植物的名字会是什么?

“可以开花结果,还能够实现愿望的植物么……”虚静沉默了一会,“那么,唤其为‘五叶莲’如何?”

“敢问禅师,此作何解?”

“五叶,取自达摩祖师留下的偈语: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虚静禅师解释道,“而佛门之中,一直有‘花开见佛性’这一说法。其中的花,所指代的就是莲花——莲代表着纯洁与智慧,是佛所喜爱的植物。”

“您的意思是,那是一株只有五瓣莲叶的莲花?”

“不,莲花自然不可能只有五瓣叶片。贫僧认为,那可能是一株托生于莲座的植物,比方说……”虚静接过白璟递来的纸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幅示意图——那是一朵托生于莲花之上,自莲蕊的位置抽枝发芽的花朵,花瓣不多不少,正好是五片。

“原来是这个意思。”白璟连连点头,一副非常赞许的样子,“五叶莲……如此有禅意的名字,就是再给我一年的时间我也想不出来,不愧是禅师,这下患者应该能满意了。”

“阿弥陀佛,白施主谬赞了。”虚静谦虚地说,“实不相瞒,其实贫僧儿时就曾经幻想过·类似的问题——如果那极乐西天、佛陀座下,真的有一株能够满足信众所愿的神奇植物的话,应该是什么样的?也真没想到,自己儿时天马行空的想法,居然还有同人分享的那一日。”

“或许这就是善缘吧?”白璟笑着,用不经意的语气随口问了一句,“不过,禅师现在还相信么?”

“白施主是指这五叶莲的幻想么?”虚静问。

“嗯,能够满足众生愿望的果实,如果真的存在就好了,不是么?”

“是啊,如果这世上真有所谓的五叶莲,那贫僧也希望能成为它的有缘人。”虚静点头。

“以禅师的慈悲功德,会有机会的。”白璟笑眯眯地说,“那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得到禅师的解答。”

“施主请讲。”

“那位自认为是真佛转世的患者,有一日接诊时曾神秘地同我讲,说他上一世之所以能够成佛,全赖于他天生与常人不同……准确来说,是他的身上比起常人,要少了一件东西。”

“少了一件东西?”

“心。”白璟把手指点在了自己心脏的位置,微笑道,“那名患者说,自己在成佛之前,是一位‘无心之人’。”

“无心之人……”虚静愣了一下,似乎是对这个这件事颇感意外,追问道,“然后呢?”

“患者说,他上一世之所以能够成佛,就是因为自己成功修炼出了一颗‘人心’,从无心,变成了有心。”白璟不紧不慢地说,“只是,在轮回之后,他忘掉了自己到底是如何修炼出的那颗人心的、于是便来问我,希望我能给他一些提醒,帮助他找回所谓的‘前世记忆’。”

“但在这之前,我想先请问禅师您。”白璟缓缓地问,“想要成佛,真的必须要一颗‘心’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考到虚静了,他闭上眼睛,思考了足足两三分钟才说。

“阿弥陀佛,这还真是一个好问题。”虚静深以为然道,“人无心,便不懂慈悲;不懂慈悲者,自然不能成佛……要想成佛,必须要先有一颗

心。妙哉,妙哉。”

“可佛家理念中,修炼出一颗‘空心’,才是成佛的根本吧?”白璟问,“既然如此,天生无心之人,岂不是更有佛缘?距离成佛更进一步”

“阿弥陀佛,白施主错了。”虚静解释道,“佛家的‘空’,是指从有到无的过程,只有明白了什么是‘空’,才能明白什么是‘佛’。”

“而无心则是另一回事,从无心到空心的前提,便是要先拥有一颗‘人心’。”虚静深沉地说,“依贫僧所见,失去的前提是‘经历’,而‘经历’的前提,是‘拥有’啊。”

“禅师的意思是,无心和空心,其实是两回事?”白璟问,“此空,非彼空?”

“正是。”虚静点头,“空心者可成佛,无心者,不可成佛。”

“那么在禅师看来,无心之人,究竟要怎么做才能修得一颗人心呢?”白璟看着他。

“阿弥陀佛,这个问题,以贫僧目前的见识,恐怕还无法给白施主一个自信满满的答案。”虚静说,“非要说的话,那也只能普度众生,广结善缘,种下善因,收获福果了。”

“还请禅师明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修菩萨道是因,成佛是果。”虚静诚恳地说,“一世因缘百八十万,多行善事,或许有一日能得到‘修得人心’的果报也说不定。”

“通过积累因果,最终换得一颗人心么……”

白璟眯了眯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