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仙 作品

第534章 三齐这话貌似有点道理啊

偏殿内烛火摇曳,徐行面前摊开的《本草纲目》泛着黄晕。

他指尖划过\"木性药\"条目下的文字,眉头紧锁。

\"温热、微甜、入口即化...\"

徐行喃喃自语,毛笔在纸上沙沙记录:

\"当属木中火或木中土之性。\"

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映得他眸间金芒一闪。

徐行猛地直起身,从药柜取来蜀椒、干姜、桂心三味药材,在白玉研钵中一字排开。

\"蜀椒,木中火,辛温走窜...\"

他拈起一粒暗红花椒碾碎,辛辣气息顿时弥漫开来:

\"不对,「枣核」入腹是温热而非燥烈。\"

转而又捻起干姜片:

\"木中土,大辛大热...\"

刚凑近鼻端便摇头放下:

\"姜性升散,与枣核沉降之性相悖。\"

最后拿起桂心时,徐行手指突然一颤。

淡黄褐色的肉桂断面,竟与记忆中的枣核纹理有七分相似!

\"桂心,木中木,阳中少阳...\"

他急翻《雷公炮炙论》,烛光在\"凡使桂,削去粗皮,取心味辛甘者\"一行字上跳动。

突然想起师父当年的话:\"桂心似木非木,乃先天少阳之气所钟...\"

徐行突然将桂心含入口中。

甜辛交加的滋味在舌尖化开,随即化作暖流顺喉而下——竟与当年服食枣核的感觉有五分相似!

\"是了!\"

他拍案而起,砚台里的墨汁溅在袖口:

\"枣核当属木中木,阳中少阳之品!\"

这个发现让他手指微微发抖。

徐行迅速展开一张桑皮纸,将筛选条件一一列出:

1. 性味:甘甜为主,微辛为辅

2. 归经:必入奇经八脉

3. 药效:易经洗髓而不伤正

4. 形态:核仁类药材优先

根据这些条件,他很快锁定了几味关键药材:

主药:

- 桂心(木中木):补元阳,通血脉

- 山萸肉(木中金):补肝肾,涩精气

- 阿胶(木中土):养阴血,润经脉

辅药:

- 附子(木中水):引火归元

- 细辛(木中金):通窍活络

- 粳米(木中土):固护胃气

徐行盯着这个组合,突然倒吸一口凉气。

这赫然是《伤寒论》中\"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变方!

只是将大枣换成了山萸肉与阿胶。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

方中桂枝既可解肌调营卫,又可温通胸中阳气,有表邪则解表,无表邪则走里而温通。

生姜解表散寒,温通阳气,与桂枝相用,既增强解肌散风寒,又可增强温通阳气。

附子温壮阳气,通达胸阳,与甘草相用,温通阳气之中有补阳之用,故可疗胸中阳气虚弱证。

甘草、大枣补益中气,既可益营,又可扶阳气,更可调和诸药。

诸药相伍,重在温补阳气,解肌散邪,共建其功。

“温补阳气,解肌散邪… …倒也和驱散经脉淤堵从而提升修炼资质有点联系… …”

但是吧… …

你要说这个丹方能让一个修炼资质都没有的人,直接打通奇经八脉。

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嗯?”

他想起自己之前的炼丹时的丹纹,手指不自觉攥紧了衣角。

再对照“枣核”上繁复的纹路。

他隐隐觉着… …

所谓\"枣核\"很可能是某种升阶后的天材地宝,甚至有可能是特喵的七八九十阶的丹药!

这个念头让他浑身战栗。

徐行立即翻出珍藏的《云笈七签》,在\"金丹部\"找到一段模糊记载:

\"种道丹,取先天少阳之气,合后天甘润之精,以木中木为君,佐以...\"

后面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

但结合方才的推演,徐行心中已有些猜测。

他取来朱砂笔,在桑皮纸上勾勒出一个全新丹方:

改良版小种道丹

君药:桂心(三钱)

臣药:山萸肉(二钱)、阿胶(一钱半)

佐使:制附子(五分)、细辛(三分)、粳米(一撮)

药引:童子尿(半盏)

“不止!”

徐行眸子微动,想起当时服药后的时间迟滞感:

“还差一些… …”

现在想来,那明显是镇惊开窍的功效。

“镇惊开窍?”

徐行立马在纸上再次标记上清心丸以及安宫牛黄丸。

这两组丹方。

都是他之前想炼制,但因为时间原因而来不及开展的。

正要落笔推演炼制方法时。

门外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轻响。

徐行挑了挑眉,向外望去。

\"是我。\"

三齐捂着肩膀推门而入,苦笑道:

\"你这里灯火通明整晚,我担心...\"

徐行微微摇头。

却见三齐直勾勾盯着桌上的丹方:

\"你... …找到办法了?\"

烛光下,徐行看到三齐眼中跳动的渴望,突然意识到什么。

他缓缓将丹方推向对方:

\"是有些思路,不过我还不确定是否可行。\"

\"什么意思?\"

徐行不可能透露关于“枣核”的只言片语,他只是指向《云笈七签》上残缺的字句:

\"按道藏记载,额… …我们姑且当故事来看… …里面关于种道丹的记载是… …需在立春子时,采东方青龙七宿星光炼制… …\"

他苦笑着摇头:

\"这描述也太虚幻了些… ...\"

三齐却突然说道:

\"这玩意儿说不好也有一定的道理啊,譬如用太阳辐射或者某种不知名的天体运动带来的能量辐射,以对丹药进行改性… …你之前不是推测过,先天之炁的阴阳分化不是光学效应,而是引力场在四维时空的拓扑褶皱嘛,这未尝和炼丹没有关系,小说里炼丹还要讲究一个天时地利呢。\"

徐行一怔。

三齐这话… …貌似有点道理啊?!

自己只想着如何炼制一味丹药,达到或者部分模拟“枣核”的功效。

却没有思考,这玩意儿最早是怎么被炼制出来的。

假设… …

假设这玩意儿真是某种天材地宝的话。

在特定的天文现象下,比如宋代高功大修如井喷般出现,《云笈七签》中强调了「卯时东望采霞光」。

因为那正是地球自转将中国带入磁层晨侧的时刻。

科里奥利力与太阳带电粒子流形成60度夹角,电离层貌似产生了一次覆盖整个东亚的环形灵炁旋涡,导致地球灵气充沛,修行效率异常之高。

如果再加上其他苛刻条件。

类似“枣核”这种天材地宝。

未尝不会阴差阳错的生长出来!

只是后来再也没有了相似的环境,这也能解释的通,为毛这玩意儿如此稀少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