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的画面似乎是一段电视剧的情节,沈歌没看过,并不了解。搜索本文首发: 我的书城网 不过单从剧情来看,里面好像是一幅成亲画面,暮色中,豪华气派的府邸大红灯笼高挂,檐角廊亭张贴着大红囍字,红色的漆门在红灯笼的映衬下,显得愈发红亮。
堂前红烛摇曳,来往的下人脸上都带着喜色,一派喜事临门的和谐场景。
画面中应该是婚期前一天,新郎官家中热闹准备的场景。
镜头一转,阴暗的角落中却突然出现一名年轻人,他远远望着这处宅邸,咬着嘴唇使劲锤了下身边的墙壁......
沈歌看着视频画面,这一轮的视频抽题,除了风景画或者动物萌宠画面那种并无明确意义的画面外,凡是涉及到影视剧内容的素材,基本上都是一个完整的小片段,至少让这三四分钟的视频有个完整的叙事过程。
不然画面来回切换的话,无法联系上下文,就像上一秒还在演着“我叫玉面手雷王”,下一秒镜头切回战场,战士在指挥部梳着油头喝咖啡,这完全不成章法,选手也无法来适配曲子。
就是保证观众的观感,即便没看过,也能迅速了解视频里的大致情节。
不过这种影视剧情的题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前面大概有五六人抽到了这样的素材,要么是男女主分手的场面、要么是特种兵营救人质的段落。一个是悲伤、撕心裂肺;一个是紧张刺激的配乐,不算太难。
沈歌看完自己抽到的这段视频后,已然了解了这三分多钟的主要情节,大致就是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男主家贫,女主被逼迫嫁给富豪乡绅贵公子的俗套剧情,
实际上赛事组也并没有太过于难为选手,按照正常的思路来讲,选手根据这段剧情的创作选曲有个标准方向。
那就是在前半段用欢乐喜庆的旋律,来表现大喜日子前的热闹。在男主窥视的画面到来时,转而过渡成悲伤,反正就是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不同人物的情绪,借此调动听众的感情。
不过......
这就太平常了。
还是得来点儿有意思的。
纵观全场,沈歌都没看到有任何一名选手选择用什么特殊的手法,来对抽到的选题进行处理。全部都是尽量地去贴合画面,用乐器给视频配音,而不是反向思维,让画面来配合自己的曲子。
仔细想想,众人也是为了求稳。
毕竟视频是死的,人是活的,画面不能改动,但他们可以自主创作或选择不同的曲子,现在可是半决赛,不像初赛那么轻松了,再玩些花里胡哨的,一不小心可就直接淘汰了。
都已经走到了这里,众人自然不敢冒险。
沈歌微微一笑,这不正好,他抽到的视频里正在办喜事,自然要用《囍》了。
俗话说得好,唢呐一响,黄金万两。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唢呐适合的就是白事或红事。
那如果......这首曲子既是白事又是红事呢?
白事。
红事。
一个大喜。
一个大悲。
在常人眼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而且再加上风俗习惯,说起来是极其避讳的。
但同时它又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每逢都要通过黄历看好特定的日子。
宜嫁娶亦或是宜安葬。
唢呐是婚礼或葬礼的必备,它既是乐器也是礼器。
但如果把丧葬和嫁娶融合在一起,可就十分中式恐怖了。
一首曲子的创作思路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虽然他得到了歌曲《囍》的奖励,但它毕竟是流行歌曲,还有歌词来表述。现在是乐曲比赛,一切都要靠编曲,在结合了《囍》中的唢呐后,沈歌想到了前天在楼顶吹奏的《百鬼雾林》和《耍猴儿》。
红白撞煞。
入眼令人头皮发麻的中式恐怖画面。
但今天他要表演的是《囍》,红白结合。
既是红事,亦是白事。
花轿中,坐的一定就是新娘子吗?
有棺材,也未必办的就是丧
葬事。
今天,唢呐一响,黄金万两。
既是升天,也是拜堂!
沈歌看着视频画面,拿起唢呐开始编曲。
《囍》。
......
与此同时。
王宗耀在评委休息室找到了自己的老师爱德华,爱德华十分满意地对他说道:“clark,今天的表现不错,第一名非你莫属!”
“都是老师您教的好。”
王宗耀开口道。
虽然刚刚秦子君的那番行为令他十分不爽,但他也有信心拿下这一轮的最高分,因为这一轮他完全是超常发挥,而且还是自己创作的原创曲,会有原创分加成。
李鹤鸣那个废物已经彻底废了,李泽谦也没用。至于许棠音,她连原创曲都不是,用的古曲,就单凭这一点,拍马也追不上自己。
“不过......”
“还有那个沈歌。”
王宗耀心中暗道。
这人连续压了他两轮,他心中不免还有些担心。
半个小时很快过去,观众和选手陆陆续续回到比赛现场,就剩下最后四人了,这一队分别是两组选手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看点十足。
不知道这一轮他们表现如何。
当然,更多的选手是希望他们跟李鹤鸣一样,在舞台上翻车,止步于此。
主持人面带笑容,登上舞台:“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即将迎来本轮比赛最后四位选手的精彩表演!
这四位选手,分别来自学生组和社会组的顶尖行列,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实力不容小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期待他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我们带来一场音乐盛宴!首先,有请社会组的关博瀚先生出场.......”
按照排名顺序,第二名率先出场,剩下的沈歌、桂紫和汪霞飞三人都是第一名,但他们还有三人,名单里沈歌是最后一个出场,算是学院安排的主场优势吧。
关博瀚使用的乐器是长笛,整个人透露着一股沉稳的气质,他在舞台上站定,看向中央的大屏幕。
视频中,医院的病房里,白色的墙壁显得冰冷,消毒水的味道仿佛透过屏幕弥漫开来。
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但神色安详,周围围满了家人,他们眼中含泪,紧握着老人的手。
这是一幅生死离别的场景,亲人们知道老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舍与悲痛。
关博瀚盯着屏幕,深吸一口气,轻柔舒缓的旋律从他的长笛中流淌而出,仿佛是病房里那压抑的空气被缓缓搅动。
乍一听,旋律如同一缕微风,轻轻地诉说着老人一生的故事,平稳而又带着淡淡的忧伤,但随着画面中亲人们的泪水落下,关博瀚吹奏的力度逐渐加大,旋律变得更加深沉......
“有点东西啊。”
“人家社会组的,老狐狸了,比王宗耀和许棠音也不差吧。”
“那第一名该有多变丨态。”
“说实话,我还是觉得许棠音好。”
伴随着视频中的老人闭上双眼,心电图化作一条直线,关博瀚长笛的声音也戛然而止,一曲如人的一生。
经过评委的点评过后,接下来登场的是汪霞飞。
汪霞飞拿着一把口琴,快步走到舞台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汪霞飞抽到的视频。
清晨的阳光透过高楼大厦的缝隙,洒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一位年轻的上班族,脚步匆匆地穿过人群,在拥挤的地铁里被挤得身形摇晃,到了公司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汪霞飞默默地拿起口琴,吹出一连串紧凑而快速的节奏,每一个卡点都像是上班族脚步踩下地上的声响。这节奏虽然急促,却并不让人感到焦虑,反而带着莫名的朝气,好似清晨田野里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活力。
“挺好的,我觉得这段旋律,完全扫除了视频里浓浓的班味儿。”
“我原以为她没体验过这种生活,吹不出来这种感觉呢。”
“如果是我,我估计
会突出视频中人物上班的紧张忙碌,来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有点儿苦中作乐的曲子,不符合现在上班族的怨气,我怕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因为她吹的这段旋律,并不是苦中作乐,而是本身就有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你生活中的美好,取决于你本身的人生态度。”
台下王大爷用肘怼了怼身边的李大爷,“老李,跟人家学着点,你看你那口琴,再看看人家这口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滚滚滚。”
李大爷连连摆手。
一曲终了,汪霞飞微微喘气,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向台下鞠躬。
台下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他们没想到,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她,竟能用一把口琴,赋予都市上班族的忙碌生活别样的生命力,宛如在平凡的都市土壤里,绽放出一朵绚烂且充满活力的花朵。
祝会长点头称赞道:“从你的演奏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跨越生活差异的共情能力,用音乐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非常了不起。”
“汪霞飞选手非常巧妙地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为这段都市题材注入了独特的活力与积极态度,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坚韧......”
另一名评委说道。
就连爱德华,也说了声good。
接下来,主持人走上舞台,“感谢汪霞飞选手带来的精彩表演,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无限可能。下面,有请同样来自社会组第一名的桂紫女士登场,让我们一同期待她的精彩表现。”
此话一出,立刻引来台下一阵欢呼。
桂紫在这次音乐大赛中的人气可不低,戴墨镜弹三弦的国潮美女,在网上也不乏建议她去参加《国潮惊鸿秀》的声音。
作为社会组中的第一名,她的实力,不容小觑。
待登上台后,桂紫依旧戴着那副标志性的墨镜,她身着一身红色鲜艳的汉服,热情地朝台下挥了挥手,俨然把严肃紧张的比赛现场当作了自己的演唱会。
而她抽到的视频也十分应景,竟直接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音乐节现场画面,舞台上灯光闪烁,台下观众都挥舞着荧光棒。
嘣嘣嘣——
声音一出,台下观众顿时觉得十分熟悉。
“这首曲子,好熟悉!”
“不是原创曲?”
“蠢货,这不明显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假死避雷。”
台下观众很快反应过来。
直播间的弹幕疯狂滚动。
【又到了我最喜欢的礼崩乐坏环节。】
【大唐电音,懂吗?!】
【老祖宗:好歹是传下来了。】
【这还是我认识的三弦吗?简直绝了!】
【谁说传统文化不能和现代音乐结合,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些人觉得,她抽到的这个选题未免太简单了些,只给了一幅演唱会的画面,那岂不是意味着她随机发挥就好了,不用刻意地去配合视频了,因为视频原版就是在播放音乐。
但很快,众人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桂紫手中只有一把三弦而已,但他们听到的音色可不止一种,密集的鼓点中节奏异常的快,真仿佛有一整个乐队在开演唱会一般。
台上的她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微笑,手上动作不停,全身心沉浸在演奏之中。
只见她手指在三弦上飞掠,时而拨弦,时而扫弦,时而按弦,将三弦的各种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有架子鼓的重低音,也有电吉他极具穿透力的旋律。
除了前奏是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外,后面都是她自己创作的曲子,当然众人也不会觉得她前面这段是在大赛中抄袭,只能说是致敬、玩梗,活跃气氛。
一曲热闹的三弦曲,仿佛把视频中的音乐节现场,直接融合到了比赛现场。
演奏结束,桂紫呼了口气,这一场表演对她来说还挺费体力的。
“用一把三弦模拟出整个乐队的丰富音效,把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风格完美融合......”
“我只能说,厉害!”
有评委开口点评道。
卓浩认真地点点头:“从创意
角度来说,将流行音乐元素与传统三弦结合,不仅没有削弱三弦本身的特色,反而让两者相互照应,这种大胆巧妙的尝试或许给我们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