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榴莲 作品

第1017章 第一件事就是去上林苑

第1017章第一件事就是去上林苑

“你打算通过增设直隶道来加速新政进程吗?”

朱高炽略显困惑地思考这一调整,可能给大明政体带来的转变。

朱允熥并没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转口说道:“我们先到上林苑检查一番情况。再前往城外的工部跟匠作监考察相关进度。”

朱高炽颔了颔首。

他们从宫殿出来后,由于某人的腿不够力,只好乘坐马车沿路前行。

上林苑。

有人已经提前进去通报太孙即将来临的消息。

朱允熥似乎也稍稍好了些,并不需要依赖搀扶就能走动。

两人相继下车,只见一群官员正在大门处迎接。

为首之人是上林苑监监正缪良哲。

始终穿着一双破草鞋,连小腿上也都是泥土。

肤色深沉。

即使已晋升为少师,他的手依旧粗糙无比,指缝间残留着污垢。

如果没有那身官服,单看外表的话,几乎与一个普通农村老汉无异。

一年未归京再见缪,可见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更多沧桑。

看着这模样,令人心疼不已。

“微……”

“少师请起,勿需多礼。”

衙门前,缪良哲刚刚弯腰作揖,朱允熥已迫不及待地快步迎上前去,稳稳地接住了缪良哲的双臂。

“殿下?”

看到面前眼神闪烁的缪良哲,朱允熥温和一笑,朗声道:“您对大明贡献卓著,以后在我这里不必多礼。”

缪良哲嘴唇微微颤动,双眼闪烁着光芒,颔了颔首。

随后,朱允熥跨前一步,一手扶住了缪良哲的手腕,视线转向了衙门里边。

“进去吧,边走边谈。”

缪良哲轻轻颔首,“这次北征大获全胜,从此北方再无后顾之忧,这份荣耀属于万民百姓。臣听闻捷报送至京师时,在家中高兴地小酌了几杯。”

“原本想着等殿下忙完朝廷的事情,会抽空来看看上林苑监的情况,没想到您这么快就亲自来了。”

周围,上林苑监的官员们,簇拥着他们向前行进。

朱允熥深深呼吸一口,鼻尖满是田间作物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

他缓缓开口道:“此次战役能顺利结束,也有赖于上林苑监的支持与努力。古语云解甲归田,战事落幕之际实在无法分身,今天难得有闲暇时间,想和少师聊聊近况。”

听了这话,缪良哲露出了朴实真诚的笑容:“近年来风调雨顺,虽然局部地区遭遇了些许自然灾害,但影响不大。现在我到郊外巡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老百姓桌上摆上了白米饭,孩子们长得也更结实健康了。”

经历了最初的增产期后,目前想要继续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变得异常艰难,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当前,上林苑监的重心转移到如何提升土壤肥力、培育新型农作物品种上面。

甚至考虑……

进行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可能。

缪良哲眯起眼睛,望向朱允熥,心里暗自感慨,有这样的太孙,何愁大明不繁荣富强。

来到一片片绿油油稻田之间,朱允熥笑道:“还得向少师说明一件事,这次远征虽未亲临前线厮杀,但却成功在河套的东北方向,大青山一带建立了大青城。”

“尽管建设还在持续进行中,已经有大量牧民迁居至此,周围的草地已经被合理划分开来用于放牧。”

“之前随同出行的上林苑监官员们,也都在那里辛勤劳动,按照您曾经的想法,引进适合南方气候条件的家畜品种。”

“好事情。”

缪良哲兴奋地赞叹道。

两人一同走入田野之中,朱允熥随手掐下一株即将成熟的麦穗。

“还有件事需要告诉少师。辽东都司将转型成辽东道,而东北部奴儿干地方将设立奴儿干都司,届时希望您能够派出相关人员,前往当地开展水稻栽培项目。”

“那种气候条件下,只可单季种植,但由于土壤极其肥沃,预期产量仍然十分可观。假如早日完成土地资源开发,则可以极大缓解我们北方地区的食物供应难题。”

缪良哲沉思片刻,

转而说。

“自从秦少卿返回,自西而来的商船日渐增多,上林苑监接收了很多种子,眼下正处于培育阶段。老夫期盼能够培育出一两种可食的新粮。”

“还需关注蔬菜种子。”

朱允熥补充道,但未提及他指派朱允炆跟刘远带兵前往北美之事。

也未提他写信给刘远,要其搜集北美地区的农作物和植物种子。

能否找到大明所需的新作物种子,尚不可知。

如若真的有所发现,届时便直接送至上林苑监即可。

缪良哲并未深思,正于官府后方田地,亲手指导了需注意的位置。

然后他坚持让朱允熥留在上林苑监,品尝他们亲手种植的新谷物。

朱允熥自然无法推却。

陪着缪良哲共同吃了顿饭,畅谈良久,直至午后方才同朱高炽一起离开了上林苑监。

踏入马车,向着工部工坊的方向而去。

朱允熥回头望向远去的上林苑,“还得让太医院派人多关照少师,毕竟年龄已大,需更加谨慎些。”

朱高炽只是颔了颔首,并将其牢牢记心间。

从京师到工部并不远。

位于长江下游地带。

还特意建了一个小规模的港口,供原料及制成品装卸使用。

“工部计划在此建设一条连接上元门码头的铁路。”

工坊近在咫尺,朱高炽刚下车便向朱允熥道。

朱允熥询问道:“近期朝廷对铁路项目反响怎样?”

“都觉得很好。”

朱高炽迅速作答。

然而,他话锋一转:“尽管秦淮河游览铁路受到好评,但许多人认为现在就使用大量铁矿资源建设铁路跟制造火车太早,且过于奢侈。”

朱允熥眉头紧锁:“工部的态度怎样?”

前方忽然,大批人员蜂拥而来。

在连绵的大厂房跟烟囱下,一群官员和匠人,身上沾满尘土,快步迎上前。

“冯宏朗怎么也在这儿?”

朱允熥看到工部尚书冯宏朗,被众人簇拥着走在前面。

朱高炽侧目缓缓道:“冯宏朗通常不进入工部衙署,日常事务由两位侍郎负责,仅在难题出现时亲自决策。他通常在这个地方,为了便利,将其他几个工坊合并到这里。”

“幸好内阁有几位大学士,否则工部事务可能会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