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为什么皇帝不阻止呢?”对于这种情况下的皇帝,有人表示难以理解,“这可是他自己的天下,是他家的江山,他怎么还能坐视不理甚至推波助澜?”
如果真的是脑子不好,根本意识不到需要制止内斗,或者有心无力也就算了,但是如果说明明意识到了朝廷在内斗,那为什么还不阻止?甚至还主动推动?
这皇帝的脑子是有毛病吗?还是说,这皇帝连自己的江山都不在乎了?
……有这样的皇帝吗?
“那不是说了,外部的危机稍微缓解一点嘛,”一个老人笑这个年轻人还是见识的少了,“皇帝当然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江山,但是外面的情况不是好转了吗,估计他们因此觉得已经不需要太过担心了,所以可以开始内斗了呗!”
皇帝,当然不存在不在乎自己江山的皇帝——反正老者这么多年是没听说过这种神奇的存在。
但是,如果皇帝认为,此时此刻,外部的问题已经不算问题了,不需要担心了,那不就正好可以开展内斗了吗?
【而脱脱确实是个能人,在搞内斗维持自己地位的同时,他还能搞一搞粮食种植,在京师地区进行屯田,广招江南地区的农人作为佃户耕种官田,并且还当真获得了大丰收,让元朝大都在海运河运都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粮食自给。】
【脱脱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展露无疑。】
【不过此时此刻,早年还颇有雄心并且信任脱脱的元顺帝,早已经不是原本的元顺帝,他逐渐变成了一个只知道享乐、不理朝政、亲小人远贤臣、同时某种程度上还很乐于见到朝堂内斗——他认为这样有助于维持他这个皇帝的地位、避免某一方大臣一家独大……】
【但这个情况此时还没有明确展现出来。】
“大都粮食自给?那这个脱脱确实是有几分手段。”赵匡胤点头,对脱脱的能力和对元朝的意义表示肯定。
虽然元朝这个时候还搞内斗确实是明显大的亡国之相,就算脱脱百般手段也基本上不可能逃脱,但是这不影响脱脱的能力水准。
——搞内斗,其实也是一个有心救国、有心改革或者搞什么大动作的人所必需的能力。
不为别的,就算当时整个朝廷没有彻底陷入内斗之中,可只要改革,只要想要到了“救国”这个层次,那就一定会引来巨大的反弹,这种时候如果做不到在内斗中获胜、做不到拉拢更多的人压制反对派,那么改革是一定难以成功的。
就算皇帝本人支持也不行。
当然,如果这个皇帝本身愿意下场,不惧恶名,还确实很坚定且很有手段,那说不定还行;但如果是大臣自己一力推动,皇帝左右摇摆,这个大臣还不能在内斗中获胜,那……
所以脱脱这种能在搞变革推行政令的同时,还能搞内斗的人,那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了。
【于是,在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在高邮一带自立建国,并且在六月打下了扬州、再度阻断了南北运河交通的时候,九月份,元顺帝诏令脱脱再次领兵出征,镇压张士诚所部,甚至在诏书中声称“朕与丞相共理天下者也”。】
【而脱脱也不疑有他,选择了接受诏令,领兵出征,此次出征,号称百万大军,连西域的各个藩国也都发兵前来助阵,所谓“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
【这样浩大的规模,张士诚手下的兵力当然完全不够看,也因此,在十一月脱脱带着大军抵达高邮后,张士诚很快迎来大败,退入城中坚守不出,而元军则是迅速打下了高邮附近的、被张士诚控制的盐城、兴化等地。】
【按照一部分史书的说法,元朝在这个时候,甚至展现出了回转兴盛的迹象,虽然很可能只是表象。】
“懂了,那就是这一次出征不知道怎么彻底失败了。”刘彻点头。
这种“未有过之者”,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倾举国之力,能够获胜当然是会大振人心,甚至还能提振一下国势,但是一旦失败,那就是彻底崩溃,无可挽回的崩溃。
倾国之力,倾巢而出,倾尽全力……就是有这样的风险。
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浩大声势,且开局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的出征,到底是怎么落得个彻底崩盘的结果的——看起来,问题应该不是出在和张士诚对战的战场上。
联系上下文,联想元朝现在朝中的局势,这个答案很容易得出来——问题出在朝堂,出在大都,出在内部。
在前线作战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张士诚本身没有那么强大的可以直接硬抗的实力,而脱脱本人又不是一个蠢货,不至于犯下什么太低级的错误自乱阵脚,让元军直接以百万之众都被张士诚抓住破绽。至于说其他红巾军支援,恐怕也不太可能。
所以,问题确实就是出在元朝自己的朝堂之上。
朝堂内斗不断,脱脱能够坐稳丞相之位,那显然至少在他还在大都的时候,还是能够占到上风;但是现在他领兵在外,远离朝堂,远离皇帝,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不能直接近距离影响皇帝……
这就是与脱脱敌对的人的最好机会。
自古以来,一旦远离朝堂,并且还是因为领兵所以在外,那就是容易影响到君主和这个大臣彼此的信任度——皇帝难免会想到,这个臣子是否忠心,这个臣子手握大军会不会带来威胁……
而大臣自己不在皇帝跟前,那就不能直接辩驳,也不能让皇帝立刻回顾双方的情谊和大臣的忠心与功劳——就算是同样提及忠心的话,大臣本人说出来的,和反对派口中说出来的,那也可以直接变成两种意思。
大臣本人当然是表示自己忠心耿耿,绝不可能叛变;但是反对派可能就是借此说反话,暗示皇帝大臣功高震主、怀有二心、挟恩图报等等等等。
所以,脱脱就是栽在这里了?
元顺帝估计本来就对他心里面有点不顺眼了——具体是什么情况?申斥脱脱?把脱脱贬官?直接罢免?还是更让人震惊的,直接当场赐死,阵前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