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啊。”外出溜达回来的李承乾看着眼前的这座四通八达的雄城,心中却有了对于两京制度的考量。
现在大唐的朝廷基本就是每隔几年就要在洛阳和长安之间迁移一次。
长安有长安的好处,洛阳也有洛阳的坏处。
在乱世,定都长安可以极大的减小防御的压力,
被两汉任以重用的三河骑士,到唐朝,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关中的地区生态早就不是两汉时期那样了。
它没法再像以前一样养育出足够的力量让统治者雄踞关中以窥天下了。
甚至就是因为生产出来的粮食不够吃的原因,导致武德、贞观年间的朝廷只能每隔几年在洛阳和长安之间迁移。
而两京制,就因为朝廷的不断迁移形成了。
甚至说隋炀帝在洛阳大兴土木,便是为了在洛阳长久的待下来,早在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便下令正式迁都洛阳,之后洛阳的坏处便随着广神的一系列操作以后体现出来了。
洛阳属于四通八达的状况,还有极其便利的水利。
这就导致了若想防守洛阳,所需要的兵力是长安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隋炀帝最后的下场也说明了,在国家不够兴盛的时候,迁都洛阳纯粹的就是给自已找事情做。
就连对自已很有信心的李二,也没有下定决心定都洛阳。
而且在原本的历史上,两京制一直反复拉扯到唐末。
可是...如今的李承乾不需要长安的防御便利了,他需要的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首都来推行自已的政令。
现在的洛阳的上限,肯定不是长安能够比较的。
但李承乾前世在某音上看过一篇科普,定都长安的实控范围最大是1910万平方公里,但这个前提条件是,李承乾要修凿一条运河解决粮食问题。
而洛阳则不需要修建运河来解决粮食问题了。
定都关中(长安)的好处便是易向西、北扩张,他的陆上极限是东至库页岛、西至里海(含中亚)、北至北冰洋、南至马来半岛。
洛阳的好处就是政令传达的快,能更好的治理中原地区。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选项,就是孙先生说的定都伊犁,也就是张浚所统领的定西都护府所在地方,可以控制整个亚洲。
只是相比较繁华的中原地区,大唐对于丝绸之路的开发,还算不上什么。
要想迁都定西都护府,便是李承乾来做,也要花费很大的一番功夫才行,至少三十年之内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或者说李承乾直接将自已的陵墓修建在定西都护府的范围里面,这样也可以实现两京制。
后面再迁移,便没有那么难了。
但是李承乾是想将自已的陵墓修的再远一些的,这样的话,只要中原的大唐皇室还想以太宗子孙自居,便要聚集起源源不断的力量向西边传输。
这样,满城白发兵的事情就不会出现在李承乾陵墓所在的附近地区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都登基了,工部也拟好了几个位置,帝陵却迟迟没有动工的原因。
因为李承乾陷入纠结之中了。
他到底是要修在中原地区图个拜祭便捷,还是用自已的陵墓发挥出最后一丝余地,为中华后世取得自古以来的合法证明。
“当皇帝难啊。”李承乾收回思量:“还是昏君做的舒服。”
“不过昏君又能有什么享受的呢?桀纣混的也不如我阿。”
活得太久的皇帝,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精力的下降,未免变得多疑善变又固执,这些都是昏君的特征。
可惜李承乾才十八岁,正是春风得意大展宏图的时候。
便是做昏君,他估摸着自已快要昏庸也得四十岁以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他说不定早就退位做自已的太上皇去发起大远征去了。
二十余年的积累,他留给李诹的文武班底也足以让李诹成为一代明君,而他,则是一路远征,一路将那些能力超群的人中豪杰洒在这颗星球上的各个角落。
如此,他觉得自已才不算是浪费了自已的天赋。
因为李承乾要是一直留在这里,便是后面全都是爆的ssr卡,对他来讲,意义已经不大了。
这从内阁首辅是崔季舒的事情上便能看出来,崔季舒虽然能力没有赵贞吉他们强,但是凌烟阁的弘化功臣相,崔季舒绝对是排在第一个的,紧随其后的便是陈庆之。
因为随着朝廷各个要职被填充满过后,便会出现埋没人才的情况。
因为这种大顺风的情况,一流人才和顶级人才的差别,小到几乎没有了。
要是诸葛亮来的太晚,都得从
让诸葛亮一步步爬上去,李承乾自已都觉得自已有些昏庸了。
“公子,咱们现在是直接回宫中,还是...”以钱平的脑子和位置,他想不到李承乾想的事情。
他现在想的,就是回去好好洗个澡,然后在自已的大床上睡一觉。
天可怜见,他自斩一刀,不就是为了富贵吗?
结果这一个月里,他堂堂内务总管,宦官们的老祖宗,天天起早贪黑的跟那些种地的泥腿子耕种。
就这耕种的一个月,钱平觉得自已下的功夫都比那些种惯了地的农夫下的还要深!
他原本细皮嫩肉的身体,如今也变得黑瘦精干了,这还哪里有一点上层人的气质阿!
要不是陛下也在耕地,他都想撂挑子摆烂了!
不过...
钱平的目光偷偷的看向李承乾那丝毫没有变化的皮肤和容貌再心中暗道:“为什么陛下经过这等坏境,肤色却一点没有变化?”
“这难道就是真龙天子和我们这些俗人的区别吗?”
就李承乾耕地的速度,比十个人加一头牛的速度还快。
牛拉起来都有些费力的爬犁,李承乾拉起来健步如飞!
若不是钱平亲眼目睹了这一状况,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皇帝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这...这简直比汉文帝还要汉文帝啊!
这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