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落的安訸 作品

第85章 太清老子:吾来寻成圣之机,他竟然要吃吾的牛牛!青牛:喂我花生

人族祖地定于东海,

而作为圣父的齐林,也久违的回到了三仙岛。

“唉~”

重回故地,齐林不免发出一声感叹,

“洪荒世界变故众多,不过眨眼间,距离仙庭覆灭已过去数万年了。”

在感叹之中,齐林持笔写下日记。

【我已将人族祖地定于东海之滨,这里不但妖族数量极少,还距离以后老登所创截教极近!】

【且方丈岛为我所属,就连蓬莱与瀛洲二岛,也是被洪荒万灵默属于我,三仙岛便可作为人族最后的避险之地!】

【这样的话,人族当能安全度过此次大劫!】

昆仑山,上清宫。

通天突然有感日记久违的更新,不免眉头紧皱,

“这孽徒又写了什么?”

“如今洪荒安定,当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吾且先不看!”

想到这里,通天便没有取出日记本,而是将双目缓缓闭合,准备继续悟道。

可就在这时,

那黄皮本子,竟突然又接连亮起耀眼的金色光芒!

“什么情况?”

通天双目睁开,不禁感到惊诧,

“这孽徒怎么还写个没完了?”

“他是没有其他正事可做了?还是……这次写的东西很重要?”

保持着惊疑的态度,通天终于还是打开了日记本!

【距离女娲成圣已过去了数万载,想来我那位便宜大师伯,也应该快有感成圣之机了吧?】

【他的成圣之机……是以立教,得天道功德证道成圣!】

【可他所立的教,却是人教!】

【如今人族已有我所传下适合人族修炼的武道,人教要想立,却是极难!】

【可天道也不是吃素的,定会为这位玄门大弟子想到证道成圣之法,以此约束女娲!】

【而天道为这位大师伯所留之法,当为……】

“卧槽!”

不看不知道,通天一看,吓一跳!

“大兄他快要证道成圣了?”

“还是以立人教证道?”

“人族已有这孽徒所传武道……”

通天手捧着日记本,面露惊色,

“等下!武道?道?”

“这孽徒所传人族之法,竟然是一道!”

“还是适合人族的修炼之道!”

“这个孽徒究竟想要干什么?竟暗中开创出一道!他到底有何谋划?”

“据日记中所写,他将人族祖地定在东海,是为更好的庇护人族,所以说人族,还是会入这巫妖大劫之中!”

“入劫…庇护…截教……”

通天好似冥冥之中抓到了什么,却还是模糊不清。

“罢了!”

“暂且先不管这个,这孽徒说大兄成圣之道天道会安排,那究竟会作何安排呢?”

“孽徒!快写啊!怎么还不更新?”

在通天的“催促”中,齐林很是听话,又更新了日记!

【天道为约束女娲这位大道圣人,必会令太清更快证道成圣!】

【而这便宜大师伯的证道成圣之法,当还为传人教之道,立人教!】

“还立人教?”

通天惊诧不已,

“人族既已修武道,大兄如何还能以传人族之道,立人教证道成圣?”

【人教虽现已修武道功法,可却因天道的介入,已有那么一个人不适合武道修炼!】

【而这个人就是我的便宜大儿子玄都了,唉~】

“玄都?”

通天双目微缩,

“他不是女娲师妹与这孽徒第一个造出的人么?”

“身为人族第一人,却不适武道修炼?”

“那此定是为天道介入!”

【唉~玄都这孩子,资质是不错,可命运就是这样,暂时是无法改变啊!】

【不过还好……算了,先不写了!】

“还好?还好什么啊?”

通天看着突然没了的日记,麻了啊!

“这孽徒,能不能不这么吊为师的胃口啊?”

“做饭吊就算了,怎么写日记也这样?”

“他突然不写……莫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正如通天所想一般,

齐林这边,还真是发生了一件让他止笔之事!

在他的感知中,

玄都竟一人出了东海之滨,向外界走去!

齐林将此看在眼里,惊在心中,

“他所去的这个方向,似乎是不周山?”

“他回不周山作甚?”

“嘶~莫不是……”

齐林的脑海中已涌现出一个惊人设想,

“他这是要去当辅助啊!”

于是,

齐林就悄然跟在了玄都的后面,为其“保驾护航”!

昆仑山。

太清老子得鸿蒙紫气,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数万年来,

他一直没找到成圣之机!

万年前,好不容易有感成圣之机似乎近在眼前,

可这种感觉却突然消失不见,转瞬即逝,令他大为愁苦。

女娲作为师妹,已先他一步证道成圣,

作为玄门二代的大师兄,太清老子颇感面上无光,面皮被丢在了地上摩擦!

这种感觉……

与下界的人族玄都,一般无二!

这两位存在,好似冥冥之中有一种奇妙的缘分。

在同时犯愁之时,竟皆达到都想出去走走的奇异共鸣!

静极而思动!

斩却三尸的太清老子,已对道行的领悟到了一定瓶颈。

于是,

他就出了昆仑山,坐着胯下青牛,向着天柱不周山而去!

太清老子一路并未飞行,

而是以游历的方式,感悟道之所在。

他喜好清静,随遇而安,无论遇到任何事,本心皆清明一片。

然,

却因一人的出现,险些令他道心崩塌!

而这个人~

不,更为准确的来说,应是一葫芦!

“齐林见过大师伯!”

闻前方传来的熟悉之声,与所见的熟悉之人,

太清老子面如枯木,却亦惊喜,

“齐林师侄?”

“汝不应在东海,怎会来此啊?”

齐林恭敬礼拜笑言,

“师侄吾来此,是特意为大师伯的成圣之机而来!”

“噢?”

太清老子目露惊诧,

“师侄汝莫非知晓吾之成圣之道?”

齐林挠了挠头,

“或许似乎好像差不多…应之一二。”

“……”

此含糊不清这言,顿令太清无语至极。

或许?似乎?好像?差不多?应之?

这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啊?

见太清老子默不作声,

齐林淡然开口发问,

“师侄敢问大师伯,您来这不周山可有何感悟?”

太清老子摇了摇头,

“吾出昆仑百年,方才游历至此,暂还未有感悟。”

“那师侄有一胆大之言,大师伯可愿闻?”

齐林目光坚韧盯着太清,嘴角微扬起一抹自信。

太清见齐林这般自信又神秘,点头豪气开口,

“师侄汝是吾三清弟子,我们乃是一家人,有何言尽管讲出便是,不用有任何避异。”

“好!”

齐林一听此言,大喜啊!

于是,

他舔了舔嘴角,立马将渴望的目光,落于太清老子座下青牛之上,

“大师伯,不知您对您这牛牛有何展望啊?”

太清老子:(⊙o⊙)…

展望?想吃?

吾来此是寻成圣之机,他却想吃吾的牛牛!

牛牛:

哞???

主人!喂我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