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周先生找到学校

接连几天周先生都没有任何行动。

李竹心伫立在宽敞的落地窗前,眉头紧蹙。

窗外,车水马龙,灯光闪烁,却无法驱散她内心的焦虑。

接收八运河码头的期限,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迫在眉睫。

她转身,目光投向客厅。

林言心正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专注地翻阅着文件。

柔和的灯光洒在她身上,为她勾勒出一道温暖的轮廓。

李竹心踱步过去,脚步略显沉重,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深深的担忧:“言心,我必须前往B国了。”

她在林言心身旁坐下,眼神中满是关切,“这段时间,让小菊时刻陪着你。

周振邦那边,务必千万多留个心眼儿。

他行事诡秘,不得不防。”

林言心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目光与李竹心交汇,“妈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也会留意周先生的一举一动。”

李竹心离开后的第二天傍晚,夕阳的余晖为校园披上了一层暖橙色的薄纱,宛如一幅静谧的油画。

林言心如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步伐轻快地从学校大门走出。

然而,她刚踏出校门,一个身形挺拔、身着黑色西装的男人便迅速上前,拦住了她的去路。

林言心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警惕地打量着对方,发现是周先生的助理。

就在这时,路边一辆黑色轿车的车窗缓缓降下,露出周先生那张总是带着和煦笑容的脸。

他目光温和,声音亲切:“言心,上车吧,我送你回家,咱们路上也好聊聊。”

在林言心过往的印象中,周先生一直维持着绅士的长辈形象。

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气质。

但她想起母亲临行前的再三叮嘱,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脸上却扬起恰到好处的礼貌笑容,语气轻柔地说道:“周先生,难得天气这么好,不如我们就在校园附近走走吧!

我正好有一些事儿,想跟您当面说一说。”

周先生微微一怔,随即爽朗地笑了起来,推开车门走了下来,“乐意之至。

和言心一起散步,想必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两人并肩沿着人行道缓缓前行,微风拂过,路边的梧桐树沙沙作响。

周先生的助理和小菊则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远不近地跟在他们身后。

林言心见周先生不说话,自己先挑起了话题,“周先生,我下周要回国一趟。

既然您收下了周校长的信件,不知能否回一封信让我带回去。

要是您不愿和周校长相认,也请把子母吊坠还我。

这样我回去也好给周校长一个明确的交代。”

周先生的脚步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没想到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我听说泰勒集团准备在华国投资,正想着你可能要回去。”

说着,他动作优雅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又缓缓解下脖子上的子母吊坠,双手郑重地递给林言心,“麻烦你把这些带给我小弟。

告诉他,我一切安好,让他照顾好自己,我一定会回去见他的。”

林言心接过吊坠和信件,心中不禁诧异,周先生竟然对自己的行程了如指掌。

她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东西,想起母亲临走前严肃的叮嘱,警惕心瞬间拉满。

她将吊坠和信件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目光坚定地说道:“周先生放心,我一定带到,绝不辜负您的嘱托。”

两人继续往前走,周先生很善谈,也很会找话题。

每路过一处,无论是路边毫不起眼的一棵树,还是街角的一处小建筑,他都能讲出一段引人入胜的典故。

言语间充满了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见解。

林言心表面上听得认真,时不时还会礼貌性地点头回应。

但心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没有丝毫放松。

走到一个拐角处,周先生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面向林言心,目光坦诚而真挚:“言心,今天我特别开心。

能和你这样轻松地散步聊天,是一种幸事。

你回去告诉你母亲,不用再提防我。

我之前确实想通过你母亲打通x国的市场,但你帮我找回了小弟,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

之前的那些,就一笔勾销了。”

林言心微微颔首,“多谢周先生,我会如实转达的。”

周先生点点头,转身走向等候在一旁的轿车。

上车后,他摇下车窗,笑着向林言心挥手道别,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的温和。

车子缓缓启动,沿着街道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林言心的视线中。

小菊快步走到林言心身边,关切地问道:“小姐,你没事吧?周先生没为难你吧?”

林言心摇摇头,目光依旧望着车子离去的方向:“我没事,咱们回去吧。”

当天晚上,林言心刚回到家,李竹心就打来了电话。

她将傍晚的经历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一遍。

电话那头,李竹心沉默了片刻,声音低沉而严肃:“周振邦能在L市稳坐地下皇帝的宝座,绝非浪得虚名。

他的手段阴狠狡诈,不是等闲之辈。

这次虽然得到了他的承诺,但咱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你下周回国,多给周校长带些礼物,表达我们的诚意。

以后我会无条件帮周校长三次,算是还他这份人情。”

挂断电话后,林言心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闪烁的繁星,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泰勒集团。

正如周先生所说,泰勒集团对华国市场很看好,渴望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分得一杯羹。

为此,在这段儿时间里,他们先后派了两个调查团,不远万里前往岛城。

对当地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评估,泰勒集团最终决定在岛城建立一家独资企业。

试图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迅速打开华国市场。

然而,由于其计划注入的资金过于庞大,一旦实施,可能会对当地的市场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

相关政府部门经过审慎的研究,从国家整体利益和市场稳定的角度出发,否决了泰勒集团的独资方案。

并提议他们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