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可汗 作品

第40章 内外封爵等级

“一国之王,地缘霸主,何等的豪迈...”此时此刻,整个大殿中,无论是慕容虎步度根等胡人将领,还是张既孙观等汉人文武,皆心生感慨。

要知道,哪怕是曾经投诚的鲜卑三王,也只是被李信封了个督王称号...

虽然在草原领地内,大权在握,但并未给他们独立建国的权利...

他们目前的身份,还是北巡务院下的督王,是大夏的臣子...

而石勒则一步登天,位列中亚地区的石国大王,被大汗视作西南战略霸主国培养...

从此以后,石勒便不在归政务院、巡务院、和军机处管辖了,不在是大夏臣子,而是诸夏王侯中的一员...

理论上,石勒以后大小战事国事,除了向李信这名诸夏共主,汇报之外...

其他人,无论是政务院的首辅贾诩,还是巡务院总督魏延,亦或者是军机大将军太史慈,皆没有管辖石勒的权力...

目前大夏的分封制,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内封继承秦汉那种传统的爵位制,其二是改良版的外封制...

内封制与汉的封爵制类似,但模仿了西周的封爵制,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每一级都有相应的爵位待遇...

其中国公级别,享食邑十八城,领民三万六千户,有封地规划管理权和税收权,享四成生产税收所得,九世同休...

侯爵级别,享食邑十二城,领民两万四千户,有封地规划管理权和税收权,享三生产税收所得,五代不减...

伯爵级别,食邑五城,领民八千户,有封地规划管理权和税收权,享有两成生产税收所得,三代递减...

子爵级别,食邑三城,领民五千户,有封地规划管理权和税收权,享有两成生产税收所得,逐代递减...

男爵级别,食邑一城,领民两千户,有封地规划管理权和税收权,享有一成生产税收所得...

这些封爵,享有食邑内的税收管辖权,但没有民政,和军事上的权利,只有参与制定发展规划的权力,算是为以后外部封国攒经验...

其中爵位等级,和福利待遇,甚至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代降低....

而外封制,则是李信在开国初期,在内封的基础上,制定的大夏升华诸夏的策略...

外封制,有万户侯国,十万公国,百万王国等三个等级...

也就是说,只有内封制达到侯爵之上的文武,才有获得外封的资格...

与内封制度相比较,无疑外封的待遇更丰厚,更让人向往...

看上去,李信给了诸夏文武,两个选择,实则更加偏向于封国制...

因为封国的权力更大,管理的自由度也更高,变相的利诱着,境内的将相人杰,把目转向外部开拓...

当然李信的外封制,不是简单的说,有点功劳就能够分封出去的...

必须在内封的爵位上,达到侯爵级别,才能有资格获得,外部封国的机会...

因为若是能力不够,实力不足,就算封到外面,也没有开疆拓土,和霍霍地方的能力...

甚至会因为实力不足,有可能被外面的野蛮人,给反向摧残霍霍...

当年周天子,在外面分封的八百诸侯国,不知有多少被周围的戎狄蛮夷,给灭了国祚...

以北方的燕国为例,曾三次被北方的蛮夷,和东部的胡人攻破国都,险些亡了社稷...

大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期间四代君主,战死了三位...

到了公元前八百年,秦国第四任君主,秦仲在与西戎的战争战死,西戎攻入秦国,秦国沦陷,而此时距秦国开国,才不到六十年...

秦仲的五个儿子,逃到周国求助,周宣王拨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队,方才助秦复国...

直到到公元前七百七十年,秦襄公时期,才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有了正式封地。

并给予许诺: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期间秦国与西戎的战争,持续了两百多年,经历数十代人的努力,才取得了对西戎的最终胜利...

与周王朝的分封制度不同,李信的分封制,可不是随便指着一块,有主的蛮夷之地,让功臣头铁的撸袖子,上阵流血打天下...

李信分封功臣的目的,是让他们向外开疆拓土,而不是要他们到域外送死的...

前期是以大夏为开拓主体,以夏军西征主力开路,先把周围实力强大的硬骨头啃下来...

然后在已打下的疆域中,划出一块地盘,给予功臣做开国基地...

这个时候,周围强敌基本肃清,诸侯国需要做的,只是梳理内治,稳固内部统治便可...

而想要彻底的,镇住这些封地内的蛮夷土着,稳固封国统治,则必须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杰方可...

这个时候,李信都爵位等级制度的优势,便开始展现出来了...

因为只有经过层层磨砺刷选,功勋积累到万户侯这个位置的人,才真正俱备治理一方,做当世人杰的特质...

而且到了万户侯这个级别,自身多少拥有一定的管理,和开拓能力,也有一些实力底蕴,不至于封到外面,被蛮夷团灭...

而且李信吸取了,西周诸侯国覆灭的教训,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分封的诸国之上,还有一个地缘上的,诸王主导开拓国...

地缘主宰级别的,便是石国这种,被李信当成攻掠西南方向的,战略主力培养...

也就是说,日后李信在西南地区,分封的那些,各小一级别的公侯国...

若是遭遇意外,导致开拓不利,遭遇周围的族群,或者新崛起的强敌欺负...

则必然需要,石国这种地缘上的,有足够实力的王国庇护一二,不至于直接灭国...

因为无论是中亚,还是西亚,分封的诸侯国,与大夏这个宗主国,山水阻隔,路途遥远,鞭长莫及...

李信这名久居中原的诸夏共主,不可能每一次都不远万里,派出军队前往支援...

这个时候,类似石勒这种,主导一方开拓的,地缘上的强力王国...

便需执行大夏共主的意志,主持地区秩序,就近出兵征讨那些,与诸夏敌对的势力...

如此,既能减轻大夏这个宗主国的军事压力,降低维护诸夏秩序的成本...

又能加强大夏,这个宗主国的名望和威严,正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