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已至,陈炎随时可能会发兵南下,攻打琅琊开阳。若孙权大军不进驻广陵,而李曼成又不能守开阳,广陵则为陈炎所夺,无人制衡其后方粮道,战局对我军颇为不利。诸位可有办法解决此事?”
曹操看向刘晔,毕竟这计策是刘晔所献,他希望刘晔能有解决方案。
刘晔感到尴尬,他也没想到孙权会拿了好处却不出兵,他稍稍想了一下,有了主意:“看来孙权乃贪婪之人,不如司空再派一使者,前来江东见孙权,再追加好处,他必会答应。”
曹操显然不认可这个说法:“这一来一回,又如何来得及?且孙权失言在先,我再派使者过去,显得我有求于他,有失我颜面,哼,这孙权真是狡诈。”他脸上怒意明显。
“司空言之有理。”荀攸发言了:“孙权已然失信,若再追加好处,他得寸进尺,也未必会出兵,多半仍会失信,以我看,他不过是想骗取好处而已。”
“那公达以为我该如何?”
“若孙权死活不肯兵进广陵,琅琊战不利时,也只能让李将军撤回下邳了。”
荀攸这话说了跟没说没有什么两样,曹操微微失望,又环顾诸臣,希望有人能想出个办法。诸臣交投接耳,低声商量着。只有一个人默默无言,便是贾诩。
“文和,此事你可有良计?”
“司空……”
贾诩本来不想说的,因为上次他好心多嘴,提了一句陈炎可能会派人说降杜畿,提醒曹操警惕,曹操反而发怒了,呵斥了他。他沉默了几个月时间,一直是一言不发。当然,事实证明,贾诩的话也没全对,陈炎确实派人去了,但杜畿没降。
曹操似乎看出贾诩的忧虑,连忙说:“文和之计,精妙绝伦,虽有时我不能采纳,但与文和无关,乃我之过。”他先是夸了贾诩,又暗指上次他不采纳贾诩之计,是他自己的错。
贾诩明白其意,心里暗叹一口气,算了,还是说点什么吧。他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司空,孙权贪婪而又言而无信,若再派人去请他出兵,他反而不会。我记得,司空曾承诺其兵进广陵后,给其一批粮草,可有此事?”
“正是,今数万石粮草,已先囤放在下邳了。就等他进军广陵后,我再把粮草给他。”
“司空可先兑现承诺,将这批粮草运到广陵,然后派人到吴郡告知孙权,就说粮草已经运到广陵了,还有广陵的粮税每年约十几万石粮,既然孙权接了广陵,就得自己去收,今正好是春夏之季,用不了多久,就开始收割粮食。”
“司空给的粮,再加上收广陵的粮税,起码超过二十万石,这孙权贪婪,不可能无动于衷,我料他为了这些粮食,必会进军广陵,一旦他大军进入广陵,则与陈炎发生纠纷,不可避免。”
曹操一听,大赞:“文和此计妙呀,我只需把以前的承诺兑现了,无需再追加好处,孙权也无话可说,好,就这么办!”他很快就拍板做了决定。
贾诩又提醒了一句:“不过,司空切不可将粮草送到广陵城,需送到匡琦城或射阳。”
“这是为何……”曹操刚刚想问,但很快就明白过来:“文和所言有理,否则我又要疏忽了。”
广陵郡有一湖,叫樊良湖,也就是后世的高邮湖。广陵城就在樊良湖和长江之间,孙权大军过了长江就到了。
匡琦城在樊良湖东北面,是陈登所建,是个军事要塞,射阳城在匡琦城的东面。两城挨得近,却距离长江岸边都不近,有五六百里。这是为了引孙权大军深入广陵腹地,一则增加孙权与陈炎爆发矛盾的可能性,二则防范孙权拿了粮草就撤回江东。
这时,一个士兵小跑着进来:“报司空,收到中牟方向夏侯将军传来的消息。”
在场众人一听,又议论纷纷起来,所有人都知道,战事来了。
曹操接过夏侯渊传的消息,打开看了起来,随后才说:“据报,高顺率大军万余,攻破渡口,已是兵临中牟,但濮阳方向仍没有动静,济南方向亦无所动。”
张合攻打鄄城,要比高顺攻打鄄城晚上四五天时间,而中牟距离许都不过三四百里,快马只需要三天左右,就能把消息送到。所以,曹操先得到中牟的消息,却仍没有得到鄄城方向的消息。
“夏侯将军已做好固守中牟的准备,若敌军只从酸枣出兵,是不可能攻下中牟的。我以为司空先按兵不动,看看陈炎会怎么打,再做决断。”
“好吧!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在渡口已放置了霹雳车,却是没多大用处!”
刘晔感到尴尬,连忙解释:“司空,霹雳车出其不意,能攻破敌军水军,但敌军有了准备,只需驶离就行了,霹雳车太庞大,调头费劲,此是其缺陷。”
“嗯,此与子扬无关,是我疏忽了。”
过了四五天时间,曹操终于收到了鄄城方向的消息,张合出兵万余,南下攻打鄄城,他仍旧按兵不动。又过了大概十几天时间,他终于收到消息,陈炎出兵攻打泰山奉高。攻下奉高后,陈炎必会兵进鄄城方向。
曹操终于开始动兵,他以徐晃、曹真、曹纯、许褚等人为将,荀攸、刘晔等十几人随军,大军两万五千,兵进中牟方向。
……
扬州吴郡吴城,三月下旬
孙权召集诸臣,商议大事。
“诸位,公谨驻军豫章,正准备攻打江夏,此战若胜,我父之仇就能得报,哈哈哈哈。”孙权豪气大发。
一个士兵走了进来:“报吴侯,朝廷派使者前来,称是河内司马朗。”
“司马朗?他又来了?想必是进军广陵之事,我……不见。”此时孙权没有进军广陵的打算,也不好意思去见司马朗。
张昭连忙阻止:“吴侯,朝廷使者来访,若不见,则失了礼数。”
“好吧,有诸臣在,他能奈我何?”孙权有了胆气:“去把司马伯达带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