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1011章 908粤商

最后登场的是粤商,最具代表的群体便是十三行、曾经他们叱咤风云、如今沦为买办。

十三行最初的地位和晋商一样,依靠着市场垄断权做大做强、同样也为清廷贡献巨大的税收。

洋人的到来直接打破了粤商与晋商的垄断地位,前者是被英法资本击败、后者是被沙俄资本击败。

简单来说,近代东方市场就是被西方各国资本共同瓜分、也就有了后世的那一张《时局图》。

朱文聪很想改变历史、可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无法左右天下大势。

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最坏的情况变得不怎么坏,至少可以让百姓少受一些罪、降低他们身上的债。

伍绍棠此时站在讲台位置,父凭女贵的自己成为了粤商的领袖、但伍绍棠是有着自知之明。

伍家从今往后都是死死抱住朱家的大腿,不管是上刀山下火海都万死不辞、绝不多说一句话。

“目前走的最远的是闽商,他们已经在海外置办了许多产业、与洋商们竞争殖民地的市场。

所以我觉得我们也要把目光放得长远,去往美利坚、法兰西、英格兰等国家、一定要走一走!

我们要以松江为起点、以倭国、英属印度为跳板,向着美利坚、向着西方进发。

这也是我们粤商未来的规划,紧紧的跟随九鼎的步伐、在海外建立属于我们的新天地。”伍绍棠很是纯粹,直接化作九鼎的口舌。

对比国内的商人在松江抢地盘,伍绍棠认为海外市场大有可为、毕竟是有着九鼎的庇护。

简单例子、一匹松江棉布卖到内地也只是价格翻几倍、可是卖到海外价格后面直接加零。

故此洋人才会不远万里、克服重重困难抵达东方,巨大的利润会让人爆发出极强的潜力。

闽商早已笨鸟先飞、他们跟随着朱文聪赚得盆满钵满,伍绍棠不想错过上车的最佳时机。

“不过当下我们要学习九鼎的先进商业模式,真正的了解近代工商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九鼎商场内的琳琅满目商品,我想这样的画面我们只有在博览会上才能见到。

为什么只有九鼎成功了?这背后的商业运作非常值得我们探讨,首先就是皇上提到的供应链!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暗含了无穷财富,我相信谁要是搞明白了供应链、谁就掌握了财富密码!”伍绍棠讲解着。

朱文聪发现他们都注意到了供应链,这是未来的概念、在现今就是无字天书。

产业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命脉,但能掌握产业供应链的人少之又少、连发现的人都没几个。

当下的工业生产都是各搞各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大量的工业品堆积如山。

朱文聪在实业上利用供应链获取巨量财富,在资本上利用股市、期货获取巨量财富。

“现阶段九鼎商业广场能为我们解决工业品过剩问题,所以我们的生产速度已经落后。

这是多么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以往是工业品过剩、现在是工业品供不应求。

我们要建立更多的工厂、我们要提高产能,这也是我们商人、银行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清廷也将迎来工业的时代,我们将会是第一批吃到清廷初期工业红利的成功者!”伍绍棠很是激动,依靠着工业的红利就能再造家族的辉煌。

众人的目光不由悄悄注视在朱文聪的身上,众所周知伍绍棠是朱文聪的狗,他说什么就是朱文聪想要推动的事情。

朱文聪非常的看好工业、可九鼎至今没建立一家工厂,全都是让其他商帮去完成创建。

唯一与工业有关联的就是提供了相关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大大降低发展工业的门槛。

清廷工商业的风险性极大,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势力直接让无数商人家破人亡。谁都不敢确定这些势力会不会死灰复燃,毕竟这是造反的乐土。

“现在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松江的和谐稳定,我们需要走出去、抢占被战争摧毁过后的空白市场。

眼下江南纺织业就是香饽饽,我相信许多人已经动心了、但又担心极大的风险性。

皇上将会议的地点选择在这里,我想这就是皇上的特殊安排、为了让我们看到除松江以外的市场。

战争能带来毁灭也能带来生机,我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听皇上说过。”伍绍棠自认为自己揣摩朱文聪的心思有七七八八。

下方的众人点点头,因为一开始会议的地方是松江、后来直接改到了姑苏。从原先的银行峰会变成了世界工业峰会,这明显是朱文聪的安排。

朱文聪感到

一阵头大,现在这群人不琢磨自己的生意如何做大做强、反而开始琢磨自己的心思。

终究是在九鼎的庇护之下、他们过得太过于安逸,根本不用担心外部的风险。

洋商们这才明白朱文聪的好心,目前来看姑苏确实是市场潜力巨大的城市、被战争数次摧毁。

“你有没有揣摩过我的心思?”朱文聪问着后边的伍雨婷。

“额!”伍雨婷不由低下头,自己作为朱文聪的枕边人、多少是知道他的心思。

父亲想知道、自己又不能拒绝,至少朱文聪没有明确表态不想让下面人揣摩自己。

“没事的!你并没有揣摩透夫君的心思,世界上也没有这一号人!

夫君早已将帝王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他们的那些小心思夫君根本不在意。”苏妍婍握着伍雨婷手说道。

伍雨婷抬起头看着朱文聪,这么一说是这个理、有时候朱文聪的决策让人摸不清楚头脑。

真正的天才是凡人无法理解的存在,所以他们做的事情总是千奇百怪。

“现阶段十三行是不是已经全部迁移到松江了?”朱文聪不由问道。

“没错!自从1843松江开埠后,每座沿海城市的生意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洋人更偏爱松江、不仅有着辽阔的租界,同时松江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内陆的汉口。”伍雨婷细说着,自己代表朱文聪一直处理粤商的事情。

“如果那些大家族不想移民海外,我建议他们在联合租界定居下来!

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没有想象中的好、留在松江是个不错的选择。”朱文聪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