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欲要推广屯田
陈元每做一件事情,都非无的放矢。/r,i?z.h?a¨o¨w+e-n?x?u.e\.¢c~o+m-
关于屯田一事,陈元早有计划,只是如何具体实施,陈元尚未向女帝提出建议。
此刻,陈元索性借这个机会,先拿万安郡刘氏族人做为试点,后面进行全国推广。
陈元所处的大乾朝,在军事方面并无屯田制这一先例,彼时正逢灾年,想要快速恢复粮食生产,好让来年各地粮仓丰盈,鼓励和施行屯田制很有必要。
陈元之所以一直未向女帝提出建议,只因为屯田制短期内固然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并且还能安放流民以及一些闲散人员,若是分别采取不同的民屯和军屯的形势,亦各有其优势和长处,但是短处与弊端亦非没有。
比如军屯制,一方面要求士兵戍边,一方面又人从事生产,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这无形当中加重士兵负担,另一方面负责屯区的主官,可能会成为新的豪强势力,毕竟屯区拥有多少土地,具体产量多少,朝廷方面不可能事无具细地过问。
时间久了,与大乾现有土地制度,似无区别,兜兜转转间,一切便重新回到原点,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女帝此番欲兴改革的意义所在。$?看·e书&屋°? .¢?追¥最ˉ^>新·′o章<节+t
陈元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
而刘氏一族被陈元提出建议,往南域边境去屯田戍边,正是一个试点的过程。
瑞王不知何为屯田制,但是听字面意思,猜测着此事必与田地有关,他当即向陈元发出疑问。
“陈师,不知你说的屯田之事,具体为何?”
陈元也不着急,而是慢慢与瑞王解释何为屯田制。
“所谓屯田,当然如字面意思那样,将固定的土地屯积起来,我前番曾与卢大人出使南境各国,一路所过发现那边多有荒地未曾开垦。此番只要朝廷派出专人,指挥人手进行开垦并做好统计工作,并监督刘氏族人从事田间生产,并将收获的粮食全部上缴粮仓,可以很好的解决粮食问题。”
瑞王闻听大喜。
陈元这时进一步说具体施行方案。
按传统的屯田制度,本来是可以吸纳流民、闲散人员,以及发配的罪犯,短时间缓解社会矛盾,但是陈元不能这样照着执行。
短时间来看,一些流民以及闲散人员,被编入屯民后,固然可以解决眼前困难,但是等稳定过后,没人愿意给朝廷白打工,只保障基本生活。-d_q~s?x.s`.`c`o!m!
若采取军屯的话,更会令得士兵久之产生不满。
但是陈元前面通过一定手段,将一些流民和闲散人员,已经将他们安顿,让这些人参与社会治安和日常乡里的秩序维护,这让屯田制的施行可以只吸纳那些流放之人以及永不得赦的罪民。
对于这些人来说,让其参与耕作自食其力,本身就是一种恩赐,何来抱怨一说。
至于屯区负责人欺上瞒下,并且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不可控的一股势力,陈元亦有解决方案,就是负责人轮换制度。
不但如此。
陈元后面还有打算,若屯区负责人轮换制施行得好,各州府郡县的地方官员,亦会执行流官制。
一个地方官员,在当地执政三到五年,便要轮换到其他地方,防止地方官员形成自己的势力。
而这一制度本身也有弊端,比如这些地方官一想到只会在一个地方待三五年就要挪地方,自会出现怠政,陈元这才想着,先拿屯田制进行实验,看有何解决方案。
陈元这些想法与构思,眼下自不会与瑞王言说,他只简单地告诉瑞王,会由朝廷专门派人看管这些人从事生产,并且如实上报产量。
瑞王这时表示疑问。
“陈师的提议固然是好,但是如何防止瞒报产量,纵然施行轮换制,但是禁不住产出多,一亩地只要瞒报和克扣数斗,并多报损耗,亦是不小的数字。”
陈元对此早有解决方案。
“哈哈,此事执行起来并不难,等真正收获时,会有朝廷派专人前去监督,而这些人未屯区前,都是保密的,屯区的负责人根本无从得知,朝廷会派何人过去。”
瑞王听后脸露喜色。
“如此甚好。”
瑞王一边心下欢喜,心想着陈元这一举动如果成功,其子顾云河在女帝让贤后,接手的必是繁华盛世。
“吾儿何其有幸,这样看来,吾儿云河也不必急于此时等女帝让贤,多等一些时日,正可坐享其成,如此反会后世落得一代名君的美名。”
瑞王此时心有打算,女帝让贤一事,只要不是拖到其百年之后,他都可以安心等机会。
三年五载乃至十年八年,都不在话下。
越是这样,顾云河称帝之时,只要安心守成,就会赢来各种鲜花与掌声,此等好事,何乐不为。
瑞王这时决定,从现在起无条件支持女帝与陈元,因为帮女帝与陈元就是帮自己的儿子,他没有理由不朝这
么方面发力。
瑞王当即以王爷身份,对此事进行拍板。
“一切就这样决定了,此事本王自当奏主陛下,并将这一制度向陛下提出建议,至于刘氏族人,眼下自然是先行全部关押。”
陈元这时再次提出建议。
“王爷既然欲向陛下请示,我还有一个提议,想先支会王爷知晓。”
陈元此时发现瑞王神色变化间,好像比他还要着急,心中已然明白怎么回事。
“看来瑞王这是想为自己儿子铺路,将来好坐享其成,不然如何如此卖力,既然这样,我只能利用眼下机会,让瑞王出更多力才是。”
至于以后如何,陈元一时间不想理会。
顺其自然未必不是一种办法。
陈元提出的建议乃是方才他对于屯田制改良的升级,专门针对门阀世家。
“王爷,其实这一提议,说来也算屯田制的重复,但是却非针对屯区,而是全国各地,若是非屯区也能执行这一制度的话,我想效果会出奇的好。”
一边说着。
陈元故意看向郑云山。
“郑相国以为我的提议如何,今日若非来到万安郡,竟不知这些门阀世家之人,他们竟还有私下兼并朝廷土地并瞒报产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