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蒽感觉无话可说了。
“你不着急,咱家不迫切,安国公府那边儿怕是要催促了。”想到之前召见命妇时,老安国公夫人的话,盛蒽颇为感慨。
“理她们呢!”盛苑撇撇嘴,“打量着姨奶奶不在了,就能跟我撑长辈的谱儿了?惯的他们!他们安国公府的规矩,与安城侯府何关,又岂能管我这个姓盛的朝廷命官?!”
她这副混不吝的劲儿,让盛蒽看着好笑。
虽说这丫头的想法儿与时下主流不符,不过从古到今,太过恪守规矩的哪个不受委屈?
很多时候,反倒是混不吝一些才能过的痛快。
她这个妹妹自小受尽宠爱,从不知委屈是何物,以前既然如此,以后也当如此。
盛苑不晓得她姐姐早已做好了纵容宠溺的准备,还在那儿显摆了:“以为凭着是长辈,用个孝道就能拿捏我了?我可不是囿于后院的女郎,吃住前程皆不系于他们安氏一族,他们想管我的话,那可就是白日做梦,闲的了!”
“我记得,先太后曾赞你最是孝顺?想来安国公府那边儿是遥认的。”
“姨奶奶让他们承诺不干涉安城侯府事宜的保证书还在我手里哩!”盛苑表示自己底气足的很呢!
虽说这般做有以势压人之嫌,还容易和安国公府的当家人们产生芥蒂,可盛苑却不在乎。
她即使跟屿哥儿成了亲,也不等于就嫁给了安氏一族。
安家人,于她而言,不过就是姻亲。
姻亲,在盛苑的认知里,就等同于远亲。
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还想管她?!搞笑哩!
盛蒽看着小妹眼底的桀骜,之前的隐忧不见了。
第八百四十六章:离京前的准备
盛苑设想的出京:一个包袱一匹马,一根竹笛一张弓,一个屿哥儿一小遥,轻车简行,微服摸底。
然而实际的出京:前有二十余人的亲随开路,小房子似的马车跟随其后,左右两边各有十余人随扈,之后数辆装满物资的马车辘辘而行,最后是六十余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护卫负责殿后。
说真的,当盛苑看到她爹描画的出行设计图时,整个人是无语的。
某个瞬间,她似乎忘了自己是外放出京,反而以为自己这是远游去了。
“夸张!太夸张了!”盛苑脑袋摇晃得犹若拨浪鼓,还没来得及摘下的官帽帽翅竟摇晃出残影儿了。
“且不说这些能让我吃用数载的物资了,就是这些亲随护卫的数量也都超标了!”盛苑可不想还没出京,就让那帮御史扣上个违制的罪名。
“没有超标,这不是还有个屿哥儿跟着呢!”盛向浔很自然的将屿哥儿的排场规格算了进来,“他一个侯爷,能不能出京,是一回事儿;有没有固定的待遇,则是另一回事。”
再说了,这里面还有他从皇上那儿要过来的人呢!
“加上皇上赐给的内卫队,三方分摊一下,规模可就符合要求了。”盛向浔自然不可能傻到做让人家拿住把柄的事儿。
“可我还是觉着队伍太高调了!”盛苑觉得自己去当官,最好还是朴实一些,若能更亲民些才好。
“你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啊!”盛向浔叹气之余还不忘朝妻子郑氏抖搂手,“咱家这小丫头,竟然变成书呆子咯!”
“你就不能好好儿说话?!”郑氏嗔他一眼,扭头笑着反问小女儿,“若是履历丰富的郎君外放,说不得能采用你的办法;可你不同,你才在宦海沉浮多久?不管是经验还是履历都浅的很;更不要说……你还是个女郎。
就和那句‘先敬罗衫后敬人’一样,你大张旗鼓的去上任,府衙和地头蛇们就摸不清你的底细。
外人看不透你,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索、布局、收网等一系列动作。
苑姐儿,守安府,那可是边疆之所,毗邻好战的奴儿罕,府城的百姓多是逞强好胜之人,虽说世人常说守安府的百姓大多性格粗犷,为人大大咧咧,行事颇讲义气。可是换个角度说,那里的人只怕好武喜战,情感大于理智,大多比较轴哩。”
盛苑这些天不但查阅了守安府的府志,还看了不少和当地风土人情有关的游记,因此对当地百姓的行事风格多少也有些了解,只是要考虑和关注的方向有些多,她从没这样认真归类思考过。
“您怎么知道的这样详细啊?”盛苑圆溜溜的大眼睛里尽是好奇。
“当然是现趸现卖了!”盛向浔从来不在自家几个孩子面前立博闻广知的人设,实话实说是他的特色。
“啊?!”盛苑以为这是大人们以前的知识积累,却不想他们和她一样,都是在突击啊!
想到家大人在她不知道的时候,默默地付出着,盛苑眼睛就有些泛酸。
“感动了吧?!”盛向浔鲜少见小闺女这样感性,登时笑出了破坏气氛的动静。
郑氏看着有趣儿,没出声。
自家孩子自己了解,就是他们不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