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2

离析。

你让我为了根本认识不着的几代后的子孙,伤了我儿女之间的情分,我根本做不到,也不想去做!”

盛向浔一口气说出这些,竟然比打了一场仗还累,可见是动了真情实感。

只是他的真情实感,盛向涯却无法共情。

“你眼睛只看到永兴侯府和盛国公府吗?你脑子里只有盛氏一族?”盛向涯疲累的看着弟弟,语气透着无奈,“你以为皇后要面对的,只是盛氏的争权吗?你以为京都的世家、勋贵、权臣都等着盛氏按着先例掌社稷坐江山?!哈,你睁开眼睛看看外面吧!

外面,群狼环绕众豺窥伺!没有昕哥儿、没有盛国公府、没有盛氏一族,大楚的危机就不存在了?你太天真了!朝臣也好、勋贵也好、宗室也好,哪个不想进步?没有盛氏牵制,皇后能安稳吗!”

“你说的都对,只是,盛家掺不掺合,对于皇后而言,没有不同!反而,让盛家做靶子,只会影响苑姐儿射箭的精准。”

这般说完,盛向浔端起了茶盏,看着面露失望的兄长,轻笑了一声:“看吧,咱们兄弟俩,谁都说服不了谁呢!”

“老三,你重小情而不知大义,目光只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徘徊,不肯放眼大局,你……迟早要后悔的!”

盛向涯无奈地摆摆手:“罢了!罢了!也许,唯有让你吃了这一堑,你才能长一智!为兄我,只盼着你成长的代价不要太大!”

说罢,他扶着桌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踉踉跄跄地、长吁短叹地离开了永兴侯府。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阁臣

永兴侯的世子带着妻儿搬出了永兴侯府!

这消息传遍京都的时候,当地吃瓜群众简直沸腾了!

前所未见的奇事竟然见着了,谁能想得到呢!

话说从古至今、从百姓到诸侯,就算最不讲规矩的皇室,也没见过谁把盯着继承人名号的儿子赶出家门的!

这是闹的哪出呢?!

“永兴侯果然还是那样不着调!”和看热闹的百姓不同,都察院的官员听闻此事,第一反应就想弹劾永兴侯盛向浔所为失礼。

“皇家乃是天下之表率,皇后之父乃国戚也,亦当注意言表,怎可任意而行?此般不遵礼法之所为,只怕对民间有所误导。”

御史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永兴侯要么就奏请取消盛昕的世子名号,那样的话,随他怎样赶人,朝廷也掺合不着;要是舍不得这个继承人,那永兴侯就安生些,把世子盛昕接回府里,至于说回了府,他要怎么教育儿子,自然随他的意。

都察院的奏本上递没多久,就到了内阁的桌面上。

三辅岑闽舟刚好这会儿没事儿,溜达到分拣奏本的架阁附近,注意到都察院的本子。

“哟?都察院果然没忍住!”捡起奏本翻了两页,岑闽舟哼了哼,揣到袖袋里。

待内阁开会,他才将其放到了众人眼前:“咱们这些外人想循先例给盛氏造化,却不想他们家自己倒避起嫌来!”

永兴侯府的事,在场的内阁诸臣就没有不清楚的。

故而盛向浔不按常理出牌之举,确是打了众人个措手不及。

虽说内阁没打算在事有可为的时候把盛氏推出来,可盛氏却出人意料的跳出了乱局,这让他们惊叹之余,不免生出些许敬佩之意。

“大楚现在需要的是皇储,想要找摘桃子的人,哪里找不到呢!没有盛氏还有谢氏,没有谢氏还有安氏,没有安氏,还有宗室老亲……区区一个永兴侯府,随他怎样折腾,与大局无关。”礼部尚书何本出不在意的摆摆手,认为都察院小题大做了,“谁规定的,侯府世子就定要住侯府?都察院的人愈发吃饱撑的!”

“何尚书此言差矣!”詹事府少詹事摇头反对,“您莫不是忘了,五军统督府和九城兵马司的主事都姓盛呢!盛氏想不想入局某虽不知,可任谁入主皇宫,可都要他们配合!”

“岂止是那两处?大家不要忘了,军机营副主事可是承恩后世子!那位和盛文臻、安屿夫妇可是打小的交情。”

“若这样说,以皇上对皇后的倚重和感情,内卫军只怕迟早握于皇后之手!这般情形,盛氏入不入局,对局势的影响可都不容小觑。”

参会的朝臣七嘴八舌说起永兴侯府。

这真是不细想不知道,众人头脑风暴一出,盛氏一族的重要性竟然就提升了!

“诸位,眼下皇上、皇后思女太过,难以打理政务,吾等是不是该把皇储遴选之事提上日程。”

太子少保杨本声的这一句话,竟让会议现场鸦雀无声。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计划

(两个小时之后更换过来,请见谅。)

盛向涯让他弟弟的激烈反应吓了一跳。

“你怎这样激动?”

盛向浔睁圆眼,瞧着诧异的盛向涯:“激动?你说我缘何激动啊!

咱问问您盛国公,这是谁的规矩?!

可着京都打听,哦,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