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4

未落,何想意有些局促的眼眸立刻坚定起来。

……

“咚咚咚!”角门传来一阵特别的敲门声,那敲门声响时慢时快,偶尔还有片刻顿歇。

何想意看着被敲响的角门,只觉这让暗夜笼罩着的空间,像是黑不可见的口袋,待她推开这扇小门,不是她将对方装进去,就是对方将她罩进去。

“咚咚咚!”那敲门声未停,可对方的节奏却开始透出几分急躁和不耐。

不能再踌躇了!

情绪紧张到顶点,何想意反而冷静下来。

她站于幽幽门廊之上,前不知朝夕,后不见光景,左右周围唯她独醒,这般情形若再有犹豫,都显得分外的可笑。

“拼了!”想到已经和本地志同的女郎一起奔赴码头的姐姐,何想意攥了攥冒着冷汗的手,使劲儿吸了口气。

……

“夜深不想眠。”

“披衣提灯游。”

角门打开,一个语调有些奇怪的暗语迎面拍来,何想意想都没想就对了下句。

暗语对上,门外人登时上前一步迈了进去:“怎么就你一人?”

借着月色,何想意发现对方一袭夜行衣,从头到脚捂得严实。

“家里人说,不是岛上来人联络,何府就不能赌上一切。”何想意冷静下来,确认了对方的语调,知他不是中原人,登时随口诌言,“尊上是何来历,你知、海岛的大人物知,我们何府也知……里通外国的名声,何府不能接受。”

“哼!”来人不满的把刀抽出一半,似是想到什么,登时强忍着不满又按了回去。

就这个工夫,趁着月色看见刀型的何想意,顾不上后怕了,满脑子都是:“定不能让这群布陈匪贼得逞”!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郎氏撤

“夫人。”

朗氏刚要登船,就听到熟人呼唤。

回头看过去,却是永平公主麾下的亲信,人称稚嬷嬷的姑姑。

“夫人不肯随咱一起到府城转转?”

朗氏闻声一笑:“世传印玺虽好,却不是吾家之物,只是古训有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乘凉,既然嬷嬷有意于印玺,吾自当避嫌才是,也免表兄误会。”

稚嬷嬷见朗氏坚持回齐州,微微一顿又言:“夫人既然要归齐,何不把户部那厮带走?眼下海岛战力倾出,留下那样个人,怕是令人不安。”

朗氏闻言,看向某座海岛:“他教书教得不错,暂且留着罢,到底在京都做过官,说不得以后能有大用。”

“哼,户部的人质留一个就好,那盛文臻较她有用的多!”稚嬷嬷却不以为然,“某知夫人良善,不忍对其动手,这不着紧,某不是讲究人,只要夫人不介意,用不着夫人安排,某自计划妥当!”

朗氏眼眸一缩,忙问:“听嬷嬷言下之意,竟是冲着盛巡抚去的?”

“夫人何须惊诧?!”稚嬷嬷闻言轻嗤了一声,“您跟京都生活已久,自当晓得那盛文臻的脾气,都说她已经将印玺着人悄然带离泽州,某却不肯轻信,于某看来,什么一明一暗、什么兵分两路,不过故布疑云罢了!那印玺定然还在她手上!”

“嬷嬷既然了解盛文臻,又怎么忽视了她的资源?前有杨温农失踪,她既然前来续任,那怎么可能不留后手?若是嬷嬷剑指驿馆,吾可就要说句泼冷水的话了。”

“夫人这话怎讲?”

“若是嬷嬷执意对盛文臻下手,只怕此番过去,是要进了人家请君入瓮的局哩!与其钻进人家那准备好的口袋阵,还不若及时收手!那盛文臻巡抚南地,总有回去的时候!齐州诸郡以及泽州等地早已耕耘熟悉,何时正式纳于掌中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若待山中童兵和海岛的后生力量长成,和大楚朝廷分庭抗礼亦不是难事,届时公主府在皇帝面前也有底气。”

“夫人说得很是,只是,这和今日捉拿那盛文臻有何关系?”稚嬷嬷手一挥,看上去不大赞成,“那延平帝瞧着不是个能长久的,谁晓得他能不能撑得山上岛上的人长成?就是他等得起,那做皇帝的想法儿亦是一时一变,就算夫人不担忧两位小郎君的处境,温家郎君也惦记着小郡主小郡王的前程,若是盛文臻在手,公主府自可用她换出几人。”

朗氏见她不肯退缩,原想再劝两声,却见温家安排给的人无声地靠拢向稚嬷嬷,顿时,她言语刚到口边儿就打了个转:“既然嬷嬷坚持,吾也不好再劝,只能盼您功成而归,吾届时定从齐州过来给您庆贺。”

言罢,再不犹豫,直接登船而去。

江波无声,船板上的侍女见着朗氏脸色微沉,忍不住询问:“夫人,咱们若是袖手而归,只怕温氏见了要生不满嫌隙。”

朗氏摆摆手:“不用劝了,我们从温府取了箱笼,立刻带人回来船上,直赴荷叶岛,那里临近可诺航道,待俩孩子过来,就可渡海到西洋。”

侍女没想到朗氏跟永平公主的嬷嬷说了两句话,竟然改变了原本的计划,瞧着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