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洛里已经麻木了,习惯了,看淡了。

所以他一不留神说出了那句即将在各国傲罗办公室流传半世纪的名言:“是啊,我真羡慕您的丈夫。”1

“噗!”一声喷笑从身后传来,穆迪和露押解着格林德沃从走廊上经过,露的表情不忍直视,穆迪还在loading,而格林德沃,他笑得几乎站不住。

自从输了决斗,盖勒特·格林德沃虽然仍维持着绅士风度,但整个人不免陷入到了某种郁郁寡欢的低沉状态。盖尔·纳什一会儿要玩旗语,一会儿又要吹小号,穆迪被她烦得斑秃,邻居格林德沃都没半点儿反应。

不过昨天晚上,洛里去交班,却看见邓布利多在通向塔楼的螺旋梯前席地而坐,头抵着封死的门,似乎已经睡着了。露执一条毯子在旁边踌躇,洛里摆摆手,两人又蹑手蹑脚地回来了。

然后格林德沃就好了,呵呵。

完全石化的洛里同手同脚地被盖尔·纳什拨拉到一边,她走出来上上下下地看了老上司一眼,点头笑道:“哟,刮胡子了?”

“绅士的基本素养。”格林德沃谦虚颔首。

“还修了鬓角、眉毛和鼻毛。”女巫的眼神犀利狠辣,“我怀疑你下面是不是也剃了个心形,忙活到半夜吧?”

“噢噢噢噢噢二位!”露吓得都结巴了,“我们阿拉斯托刚刚成年没多久,二位见谅、见谅……”

洛里望着楼梯口闲适惬意聊天的两人,忽然前所未有地坚定起来:盖尔·纳什一定犯下过那些罪行,她就是个草菅人命的女魔头。

这里面不存在丝毫隐情、冤情与私情。

洛里深深吸了一口气,敲响了通往审判庭的大门。哪怕隔着厚厚的一扇门,他都能听见门内如波浪般泛起的涟漪。

“肃静。”主审法官敲了敲小锤,“传被告盖尔·纳什、盖勒特·格林德沃到庭。”

洛里与穆迪合力将门一推,一刹那全场沉寂。

“女士优先。”

“本来就该我先。”

盖尔·纳什将行,忽然又有点踌躇。

“又怎么了?”穆迪颤颤巍巍地说,他都能看见门内领导们杀鸡抹脖子地冲他使眼色了,这是干嘛呀,门开了不往里走了?你当是麻瓜进教堂前突然悔婚吗?

“变个东西给我拿着!快点!”她急急地伸出手来,“这袍子没口袋!我又没魔杖!我总不能甩开两只手、大步向前迈吧?”

露看了看她修身开衩的长袍和纤细的鞋跟,满脸了悟:刚刚她下楼梯时,一手拎着不便的下摆,一手搭在洛里的肩膀上。

仓促之间,她也没什么想法,好在这个咒语已经简单到刻在他们脑子里了:“鲜花盛开!”

于是盖尔·纳什捧着一大束垂落如瀑布的粉白蝴蝶兰,昂然入场。

还真挺像个新娘的,洛里都不敢押着她了,怕占人家便宜。可他一缺位,被告立即就有些麻爪,她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面对着一模一样的三个席位不敢落座。

“咳!”主审法官清了清嗓子,使了个眼色。

洛里悄悄贴边溜进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被告与主审法官的眼神交流告一段落,他心累地叹了口气,默默站到盖尔·纳什身后,像个保安——而女魔头安然端坐,又活像是来参加儿子婚礼的。

格林德沃进场的时候就低调多了,或许是他明知重头戏不是自己,或许是他真的……在某些事情上问心有愧。总之,他表现得像阿不思·邓布利多只是一位普通的宿敌,而不是妻子(划去)其他什么关系。

从头到尾,他们之间都没有多看对方一眼。

洛里一颗心忽上忽下,终于在他看到从来都空置的辩护席上翩翩然站起一位金发碧眼、烈焰红唇的美丽女巫,优雅地向法官与陪审团欠身致意时,完全沉到了谷底。

“我是纳什小姐的辩护律师,菲利帕·霍金斯。由我全权负责纳什小姐的无罪辩护。”

“那我呢?”满庭无声之中,有人插嘴,“不管我吗,盖尔?”

“您?”菲利帕目光一转,“得加钱。”

盖尔·纳什面无表情,唯有颤抖的嘴唇暴露了她正在强忍笑意。

洛里翻了个白眼——作为决斗的输家,格林德沃的个人财产都归邓布利多所有(emmmm……);作为被公诉的罪犯,“Alliance”的财产都充公了啊!

法官不得不又挥动他的小锤,催促公诉人赶紧起来走流程——公诉席上坐满了人,这女魔头怎么天南海北、满世界地犯法?

于是经过一番友好推让,一位张嘴就是浓浓南欧味儿的男巫站了起来,指控盖尔·纳什一手造成了1908年的墨西拿地震。

菲利帕·霍金斯噙着一缕程式化的微笑,等着他上证据。

意大利男巫卡了一下,出示了两张干巴巴的纸:喽啰A的证人提到,喽啰A随口说过一句“纳什小姐去了一趟意大利,墨西拿就地震了”。

“我在家喝了口水,元■就往东海岸扔

了颗■弹。”菲利帕眼睛都不眨。

第二张纸是“Alliance”意大利分部的成员,承认在地震前三个月,接到了总部关于纳什小姐的接待通知,但他也承认,纳什小姐就是请他们全体吃了顿饭,然后就自己玩得不见人影。

“我在纽约喝了口水,■首就往东海岸扔了颗氢■。”菲利帕呆呆地说,简直是在故意装傻。

意大利巫师泄气地耸耸肩,老老实实又坐了回去。他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甚至都不相信——邓布利多通知他们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如果巫师单枪匹马能掀起一场如此浩大的地震,那他现在就投了“Alliance”!但邓布利多也不能提供更多的证据了,他只是表示“隐隐约约有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