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更有人大夸特夸梁毓景组织的商会模式。

天水郡的秦州商会模式,已经有人在学了,而襄阳城作为一个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地界儿,实在太适配了。

只是城里商贾太多,没人能服众,这才一直心动却无法行动。

也有人打探起梁毓景去了零陵郡后会做什么,这心思就不太纯了……

反正主打一个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元香雪正听得津津有味,衣袖就被扯了一下。

谢侧妃小声道:“王妃,杨老夫人问您缺不缺侍女使唤呢。”

第167章 只看不买

“王妃,杨老夫人问您缺不缺侍女使唤呢。”

元香雪乍一听谢侧妃这话,只觉得荒谬,哪有人这么上赶着的?

不过再一想,哦,人家这是醉翁之意不在她,在梁毓景啊!

元香雪看向杨老夫人,一张容长脸,带着吉祥如意纹的缂丝抹额,沧老的眼睛闪烁着锐利的光,耳朵上坠着好大一颗珍珠,感觉耳朵都要被扯掉下来一样。

整体看起来就不是那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

秉持着这顿接风宴有人家出的一份,元香雪说话就稍微客气了一点:“老夫人说什么笑话呢,好好的千金贵女不做,来给我端茶递水?”

光听意思,好像元香雪在夸人似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她觉得人家贵女不配。

杨老夫人理解的自然是第一种含义,她笑成了一朵菊花,整张脸都皱了起来,仔细看还挺吓人,不过语调倒是温声细语的:

“王妃何等人也?老妇那孙女儿能跟在您身边见见世面,求之不得啊。”

元香雪微微一笑:“这倒好说,只是不知这姑娘可说亲了没?跟着我怕是要耽误了她,最好啊,还是成了亲,省得日后别人说三道四,坏了名声。”

杨老夫人笑容一滞,知道近水楼台这计策是行不通了,只好道:“王妃说的是,是老妇想得不周到了。”

元香雪心说你才知道啊?都打扰她听隔壁的夸夸大会了。

这场接风宴吃完,一行人就住进了驿站。

襄阳城的大户们其实准备了宅院,但这些人过于热情了,还是驿站安全一点。

元香雪在驿站歇了个午晌,就起来了,顺便还把梁毓景也拉了起来。

“快,换衣服,出去逛街!”

“嗯。”

梁毓景懒洋洋应了一声,接风宴时他喝了酒,这会儿其实还有些倦意。

元香雪没管他,自顾自换了身衣裳,梳了头发,眼瞅着就要出门了。

“哎,你怎么还没收拾?那我一个人去吧,你好好休息。”

元香雪一边说、一边往外走,毕竟没有梁毓景一起,她就可以去——然后就被拉住了。

“等着。”

衣裳是早就准备好的,梁毓景穿上衣裳,头发用一支木簪固定,这就算收拾妥当了。

元香雪撇撇嘴,临出门时顿了顿,又把手上的玉镯给褪了下来,换了一串碧玺手链,这才出了门。

两人一个天青色,一个黛青色,都是较为朴素的织锦衣裳,走在大街上……

好吧,还是有点显眼。

毕竟仪态、身姿在这儿摆着,与来来往往的面黑耷肩的百姓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好在襄阳城是个大城,商贾多,而商贾们一向穿着打扮都珠光宝气,对比下来,也就一点点显眼而已。

一个地方繁华与否,看人就知道了。

人多不多,精神面貌好不好,都是一眼能看到的。

襄阳城的人就很多,元香雪终于有了以前看电视剧时候的感觉——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

再一看街道两边的店铺,药材铺,书铺,首饰铺,脂粉铺,成衣铺,绸缎铺,家具铺,当铺等等,大城池就是不一样,分得很细。

摆摊的也有,但通常不会摆在人家店铺面前。

除了冰糖葫芦是扛着走街串巷卖的,还有一些小摊贩也是一边走一边吆喝,推的小车顶上还搭了棚子遮阳挡雨。

多走两步,还能看见专门卖花、卖伞、卖笔墨纸砚的,种类特别多。

元香雪左右张望,拉着梁毓景愣是每个店铺都进去转了一圈,不买,就看看那种。

药材铺有白胡子一大把的大夫坐班,书铺缠绵悱恻的话本居多,首饰铺花样繁多琳琅满目,脂粉铺的热销产品是珍珠粉,绸缎铺各色布料摆一起跟彩虹似的,花铺还没进门就馨香扑鼻……

最让元香雪震惊的,是她误入了一家名叫牙侩的店铺,一进去店员就介绍起他们店有什么人来,什么十五六岁好生养的黄花闺女,二十好几能干活的成年壮汉……

最后发现,哦,原来是牙行啊。

一个由朝廷指定的合法买卖人口的地方。

再然后,元香雪就看见了一个熟人——那个让她拉着梁毓景走为上计的卖身姑娘!

所以,这姑娘是千里迢迢追过来的呢,还是打算来襄阳城这个机会多的地方找个好主家?

元香雪还在思索,梁毓景已经拉着她往外走了。

可惜眼尖的卖身姑娘已经看见他们了,这姑娘又是一个箭步冲过来,直接跪下求带走……

元香雪都无语了,这姑娘如果是别人安排过来的眼线,表现的也太明显了吧?生怕不被怀疑吗?

元香雪不想搭理,梁毓景却顿住了脚步,一直被盯着不是他的风格,不如把人买下,回头赐杯毒酒正好以绝后患。

于是,梁毓景利落付了钱。

也不贵,三贯钱。

出了牙行,那姑娘脸上都带了笑,自觉地跟在元香雪身后,殷勤极了,倒是把秋霜衬托成了摸鱼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