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争夺水源、举村械斗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已经出现了伤亡。
梁毓景想要出门,其实也是为了解决这些事。
但说实话,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除了好言相劝调停、以儆效尤重罚,也不能如何。
元香雪也不拦着,只说这事儿一看就不能三五天内解决,让他带上几个处理内务的,总有需要女眷出面的场合嘛。
当时梁毓景听了,脸一下就黑了,这是见缝插针的展现贤良淑德啊!
元香雪一脸笑盈盈,顶着一双黑沉沉的眼睛,直接推荐谢侧妃、卢侍妾、苏侍妾。
梁毓景冷哼一声,一个甩袖,闷不吭声带着富贵、平安去找姐姐弟弟玩耍了。
临到出门那天,当然是三辆马车,一个都没少。
如同元香雪猜测的那样,梁毓景这一去,就折腾了两个多月都没抽开身回来。
不过信倒是写了不少。
七月是下海捞蚌壳的最佳时节,加上这两个月月氏都没再闹,南蛮就不好再拖,双方火速签订契约,早就组织好的人手立刻赶往海边,下海。
随着这封信一起来的,还有一匣子珍珠,各个圆润饱满。
据信中说,还是梁毓景亲自开的蚌壳。
珍珠的生意开始了,可天气越来越热,人心更是愈加惶惶,梁毓景私底下查访过,几乎没几户百姓留存的余粮足够吃到明年。
好消息倒是有一个,豪族大户们家家存着几年都吃不完的粮食。
但问题是:人家凭什么把粮食拿出来?
不管是买卖,还是出借……先不说百姓们有没有钱、以后能不能还粮,就说你秦王殿下的面子有这么大吗?
再说了,只要我哭穷,我就是没粮食,你总不能说你扒着我家仓库看见了满仓的粮食吧?
而且,如果真要买卖,那等到秋收了,地里没粮食的时候,高价出售岂不是更妙?
谁会傻乎乎的放着白捡的钱不要呢?
梁毓景与大户们拉扯月余,威逼利诱、晓之以情的办法都试过了,大户们却都死死一口咬定:家里没余粮。
这消息被传回别人耳中,倒是越发让人相信,梁毓景是真不行了。
八月初七,风尘仆仆的梁毓景回了园林。
八月初八,是元香雪的生辰,值此年景,她并不打算大办,不过礼物还是要收的。
因此梁毓景一回来,她就说起礼物来:“先说好,不许送我珍珠啊,我都审美疲劳了。”
梁毓景挑眉笑了一下:“口气还挺大,知不知道在外头我的名声都是‘要饭王爷’了。”
元香雪翘起嘴角:“挺贴切的,你不就是天天追着人要粮食吗?”
梁毓景收了笑,叹气:“那你说还能怎么办?这群人就是打算囤货居奇,高价出售。即便我现在想以官府的名义买粮食囤起来,也没人肯卖给我。”
元香雪慢条斯理喝了口冰梅汁,摇了摇扇子,指点起来:“其实,这个局面还挺好破的,只要现在出现一种商品,让大户们不得不买,而交易物只能是粮食……”
梁毓景盯着元香雪,试探问:“奇珍异宝在于稀少二字,什么东西数量多,又叫人必须购买,还得足够吸引人?”
元香雪笑眯眯吐出两个字:“盐、糖。”
梁毓景沉思片刻后,道:“很难操作,想要成为中间人赚差价,不是光有个王爷身份就行的。除非……你能无中生有,但晒盐要盐井,制糖要秘方,你有办法?”
元香雪点头,现在的糖还是粗制的红糖,而黄泥水洗糖法,能把红糖洗成白砂糖。
这是元香雪深思熟虑了两个月,才决定拿出来的一个“发明”。
“盐这个,你先去收拢几家大盐商,一起结合起来做票大的。
比如放出风声,盐井快要干了,以后都没有盐吃了,那些大户肯定会加购!
至于糖……一会儿让你长长见识。”
关于盐,元香雪把握不大,毕竟都快过去一个月了,说不定海盐早就在悄悄销售了。
第200章 恼羞成怒
梁毓景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拉拢比较蠢的盐商一起干票大的确实不难,但盐这个东西是做的长久买卖,聪明些的盐商不可能同意这个主意。”
“不会啊,现在零陵郡的人不是能去海边了吗?井盐很快就要遭受冲击了,聪明的盐商更要加快出货才对。
还是说……难道现在人们觉得海盐不能吃?”
元香雪心说不会吧,虽然她不知道海盐是啥时候出现的。
但根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南蛮人不可能不吃海盐才对吧?
元香雪正心里打鼓呢,就见梁毓景“刷”地定住,语气不可置信:“海盐?!”
元香雪莫名其妙:“对啊,难道南蛮不吃海盐,反而吃内陆卖的井盐吗?那盐商走私很有搞头诶……”
梁毓景深呼吸,一个箭步冲
过来,把坐在凉席上的元香雪抱起来转了个圈。
“太好了!”
“……”
梁毓景一脸兴奋:“这法子绝对可行!我没想到海盐,那别人肯定也没想到。至于南蛮那边,他们其实也不敢透露分毫,不然零陵郡怕是要叫上周边几个郡一起攻打他们了!”
“挺有道理。”
“那当然!”
元香雪默默等他平复心情,才道:“既然有海盐了,那糖就算了吧,反正够用就行。”
梁毓景连忙摇头,心说好不容易有了长见识的机会,哪儿能就此错过?
不过这会儿梁毓景有些急:“这事儿宜早不宜迟,得尽快办成,我去写信安排,你晚上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