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孙子、小儿子,老人的命根子。
明睿帝就是个老人,大孙子不常见,可心爱之人所生的小儿子,明睿帝自然想给他最好的。
心爱之人已经是皇后,那么十五皇子,就得是太子。
只是孩子太小,头上那么多哥哥……哦不对,齐王、怡王英年早逝,又少了两个。
明睿帝倒也不是不心痛,只是孩子太多,他如今满心扑在十五皇子身上,悲恸来得快也去得快。
其实满朝的大臣们都知道,明睿帝想立的太子,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小孩。
但主少国疑,何必放着已经长成的皇子不立呢?
更别提,一旦明睿帝有个不测,那这大梁是姓梁,还是姓颜?
种种情况交织之下,一部分朝臣没有争论到底南不南下的问题,而是旧事重提——
立太子。
正好,苍月国都打上来了,现在立太子也是为了以防不测嘛!
如平王、恒王、淳王一系的大臣,也觉得时机太好,纷纷上折子请立太子。
甚至有的还直接明着说,南下可以,把太子给我支持的皇子就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安王、诚王、流放岭南的四皇子、以及梁毓景这个秦王,都没有支持者。
朝中几大派系天天吵架,城门外苍月国没有退兵。
简直是内忧外患,全都齐全了。
明睿帝烦躁得嘴皮都起泡了,近日里喝的茶水都换成了黄连水,下火。
偏偏这时候,不立太子是不行了。
因为这是现在安定人心、安抚朝臣的唯一办法。
御书房里,明睿帝屏退所有人,叫来司礼监总管太监。
“赵大伴,给朕说说几个皇子。”
“是。”
赵公公今年已经六十岁,是从小就服侍明睿帝的太监,如今虽领着司礼监总管的职,但却已经不管事儿了。
但他只是不管明面上的那些琐事了,明睿帝的眼线归他管,消息也全都汇报到他这里。
“安王殿下十分悠然自得,前些日子刚传来消息,府上有了喜事,那怀孕的侍妾正是皇后娘娘赐下的,已经有了一个月身孕,娘娘眼光是真的好啊!”
明睿帝勾勾唇角:“你这老奴,在朕跟前夸可没赏钱领!”
“奴婢有感而发,可不是为了赏钱。”
赵公公继续道:“平王殿下自从去了武陵郡,便与兵卒们同吃同住,虽然根据几次战前讨论来看,殿下并无什么建言,但从殿下与武陵郡的大户们交流来看,口才极好。”
明睿帝冷哼一声,老二也就嘴上有几分本事,可惜贪财好色,后院里几十个侍妾,都快住不下了。
好色就好色吧,如今三十一岁的人,膝下就一个庶子、一个庶女,女人再多又有什么用?
“你继续说。”
“是。四皇子殿下……前些日子的消息称:殿下魁梧了些,许是补药喝多了;上火也极其严重,岭南的荔枝确实不宜多吃。”
明睿帝面无表情,老四算是废了。
赵公公低眉顺眼,哎,他已经尽量捡好话说了,可惜实在是没什么能夸的。
第253章 前任爱子
想起糟心儿子,明睿帝就觉得火气上涌,他赶紧喝了口黄连水,眉头微皱,示意赵公公继续说。
“诚王殿下最近迷上了莳花弄草,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在南山’的意趣。
恒王殿下一心扑在南曦国这边,城阳郡那边的事务有些懈怠,且因为大量的船只、水手都随殿下征战了,海上生意倒是萧条不少。”
赵公公觉得这话说得有些上眼药的意味,连忙又补充几句道:
“不过恒王殿下与平王殿下、秦王殿下联合两面夹击南曦国,出了不少力,南曦国根本无力抵抗。”
明睿帝慢慢“嗯”了一声,心里却想:老七处处都不出挑,虽说生意瞧着是越做越大了,但比起老九当初在天水郡的作为而言,还差得远。
更何况,苍月国侵袭边境,老七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上书请求划去五公主的名字……
一旦划去,相当于皇家不认这个公主,那远在苍月国的五公主,不死也得死了!
对一母同胞的妹妹竟是如此绝情,明睿帝没说什么,却是看不上眼。
当然,明睿帝从未在人前表露过,事实上,只有特别看不过眼的,他才会表露几分嫌弃。
赵公公没看出来什么喜怒来,只好继续往下说:
“秦王殿下在调兵遣将上颇有几分天赋,虽然旁人都说是运气好,但奴婢觉得,南曦国能被征南军打得节节败退,秦王殿下当属首功。”
赵公公想着最新传来的消息,觑着明睿帝的脸色接着道:“此番祸乱,平王殿下、恒王殿下得知消息后立即点兵准备救驾,但南曦国刚消停,秦王殿下唯恐其反复,留了下来。”
明睿帝轻哼:“他当然不会来救驾,不就是怨朕吗?
朕改换他的封地,老九气性大,他生气到现在也不足为奇。”
赵公公心想:前任爱子到底还是有些不同,瞧瞧如今皇后娘娘一手遮天,可贵妃娘娘不也安安生生的吗?
不过倒也不稀奇,毕竟贵妃娘娘安分守己不争宠,皇后娘娘压根找不到理由打压她。
秦王殿下更是一个月都去不了几次府衙,比起别人亲力亲为、一心揽权,可谓是不争不抢。
加上亲舅舅改投淳王,几个岳丈也相继失势,倒是与安王、诚王一般无二了。
不过就能力而言,秦王殿下还是要出色许多。
赵公公看得分明,无论是经商、还是打仗、又或者内政,其实都不差,不过这些话可就不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