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然后仔细一想,哦,原来是皇上授意的啊,那没事儿了。

等等——还是很有问题啊!

他们争来争去,口水都要说干了,结果这太子人选就这么轻飘飘地落到了不争不抢的秦王头上?!!!

有心想反驳吧,怕顶头上司穿小鞋,更何况,也拗不过皇上啊。

而且认真思考一下:就算要反对,也得拿出正当理由来,偏偏秦王殿下身上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攻讦的地方……

某些大臣都无语了,忍不住泛起嘀咕起来:明明皇上看样子更属意的是十五皇子,但现在立了秦王殿下为太子,以后还废得掉吗?

虽然秦王殿下的亲舅舅现在都不支持他了,可一旦成了太子,还愁没有支持者吗?

朝臣们想不通,可明睿帝却心知肚明得很——

老九一切都好,就是心肠软了一些,如今已经是个死人的前秦王妃武氏,可还好好活着呢!

这个把柄其实不是很大,甚至在现任秦王妃元氏贤良淑德的衬托下,武氏不值一提。

但这其中涉及到了很要命的一点,那就是:欺君之罪!

一旦事发,废太子是妥妥的!

因此,明睿帝、以及得知内幕的颜皇后,其实都很放心。

朝臣们无可反驳,立太子的诏书就这么下发至各地郡县。

当然,个别地方一起下发的还有召诸皇子回京过年的圣旨。

最先知道的,当然是京城本地人了。

效果立竿见影。

对于朝臣、将领们而言,立了太子,他们就不必苦恼于要站队哪位皇子,也不用担心明睿帝遭遇不测后局势动荡。

对于升斗小民而言,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谁做太子,只要生活安定就行,但现在苍月国就在城门外,有了太子会让他们觉得大梁后继有人,不会陷落。

而对于那些直面苍月国的兵卒来说,立太子不重要,但诸皇子会回京过年这件事,倒是让他们心下稍安。

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朝廷要南下,那也是明年的事情。

那么,为了身后的亲朋好友,他们至少要坚守到明年才行。

整个京城的浮躁气氛为之一清。

星夜兼程赶来救驾的平王、恒王算是最先收到圣旨的,两人都被气得不轻,简直想把传旨的太监一刀砍了了事。

而远在零陵郡,如火如荼搞着清丈田亩、彻查人口的梁毓景,收到圣旨后人都懵了——

天可怜见,他啥也没干啊!

这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或者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但梁毓景就开心了一刻钟,因为送走传旨太监后,福全递来厚厚的信件。

里面详细写了京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梁毓景蹙眉沉思起来:很明显,父皇分明更属意十五皇子,现在立他为太子,不过是为了安抚人心。

而且,既然父皇这么轻易地立他为太子,那么想要废掉他肯定也很容易……

自己有什么把柄落在父皇手里呢?

梁毓景想起被自己暗害的三哥……虽然派去下毒的人行事隐蔽,后来因为虞望潮改投淳王,他也连夜处理了一系列证据,但虞望潮本身就是人证。

还有被自己刺杀的五哥、八哥……刺杀他俩的刺客还在寻找机会刺杀淳王,虽然没有暴露,但也说不好有没有被父皇的人发现。

以及之前他跟零陵郡的大户们一起与百越族做珍珠生意,虽然现在打起来了,可真要论起来,也可以算成是通敌。

这都是大事,小事还有一箩筐呢。

梁毓景咂咂嘴,感觉现在轻而易举得到的太子之位还是不稳,还是继续搞刺杀吧,杀光所有人,不是他也得是他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些消息一起到来的,还有虞望潮的亲笔信。

梁毓景看着信件,神色复杂,最终还是打开了。

岂料这一看,简直要被里头的内容气笑了——

大意是这样:虞望潮希望他们舅甥俩能重归于好。

其中,他用一页纸细数了淳王的种种不足之处,又用三页纸狠狠夸了梁毓景的各种优点。

最最重要的是,虞望潮在末尾隐晦透露:他没有把梁毓景暗害三皇子的事情说出去。

这是示好,也是威胁。

第255章 康庄大道

梁毓景没有急吼吼地赶往京城。

比起他现在正在做的事,一个迟早要被废掉的太子之位……优先级着实不够。

而且,既然成了太子,那么这一回京,可能就出不来了。

毕竟不管哪朝哪代,都没有太子还住在外面的。

梁毓景一方面要把零陵郡的事情梳理好,一方面还要写信去豫章郡——太子、太子妃是有册封仪式的,太子妃总不能不到场吧?

那真是忙得脚不沾地,毛笔都要写秃几支,一天能发三封信

出去。

豫章郡内。

消息自然已经传开,程、谢、林、卢等人简直喜不自胜。

元香雪却笑不出来,她觉得朝廷的衮衮诸公简直是脑子进了水,明睿帝更是人老昏聩,到底怎么想的啊!

梁毓景成了太子,那以后就得长住京城,她就算是真病了,也会被抬进京城去!

元香雪倒也不是什么矫情,主要她打心底里厌恶皇宫,毫无缘由的厌恶。

当然,一想到皇宫里的种种规矩,尤其刚穿越时发生的那些事,这种厌恶就更加浓郁了。

就比如说吧,在这外面天天睡到自然醒,但在京城就不一样了,隔三岔五就有个不得不去的宴会。

进宫也一样,早起,步行,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