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力的余烬被拨开,我们究竟看到的是人性的胜利,还是更深层次的枷锁?”
从丽思卡尔顿的露台俯瞰,港城的夜景璀璨依旧。维港的水面倒映着城市灯火,像是无数个割裂的碎片,拼凑出一个虚妄的幻境。在这座城市的某处,邵文峥的名字正在被悄然从权力的金字塔上抹去,而取而代之的,并不是正义的光辉,而是另一场隐秘的权力交割。
程见微静静地站在高处,目睹着这一切,然而她心里清楚,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赢家。她并未创造正义,她只是终结了一场博弈,并亲手开启了另一场博弈。
战争,从来不是善与恶的对立,而是不同意志的角逐。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世界历史的过程是以自由的实现为目标,而手段则是冲突、毁灭与新生。”可是,究竟是谁的自由?谁的实现?在权力的更替间,个人的命运被碾碎,理想被现实吞噬,所谓的正义,不过是被胜者重新书写的历史。
如果说,个体的命运是一根纤细的线,那么社会的运转就是一张巨网。每个人的抉择都是这张巨网上的一个交点,交点错位,命运便偏离了轨道。
邵文峥是否真的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
不,他只是成为了这张巨网中最先断裂的节点。个体的荣辱,并不能改变这座城市的运转模式,他的崩塌,只是预示着另一个名字将被刻上这张网络的断裂节点。
布迪厄在《符号暴力》中指出:“权力的核心从来不是由个人掌控,而是由一种结构性的场域维系着。即便某些个体倒下,他们所创造的场域规则仍然会被继承,甚至被强化。”
那么,程见微真的改变了什么吗?
她让邵文峥跌落,但他留下的网络依旧盘根错节。她清理了腐败,但资本的流向并不会因此改变。她所做的,不过是让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是一场无解的循环。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写道:“人类的一切努力,不过是阿波罗式的虚妄。所有的秩序,都是暂时的胜利,所有的规则,都终将被狄奥尼索斯的混乱吞噬。”
这意味着无论是复仇、正义、清算,甚至是理想本身,都是短暂的。人类渴望纯粹的正义,却只能在无尽的混乱与妥协中生存。
正如今天的这座城市,在资本与权力的洪流中翻涌,任何人的倒下,都不会真正改变它的本质。当某一个人被送入监狱,另一个人便会从阴影中浮现,带着更深的算计和更隐秘的手段,掌控下一场游戏。
那么,程见微是否真正“赢得”了这场战争?或者说,她是否也不过是命运的一个执行者,被推动着完成这一场必然的清算?
也许她不过是这张巨网上的又一个交点,等待着被未来的浪潮冲刷,然后消失。
她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轮回的起点。
谁是真正的胜者?谁又是真正的失败者?
在这场复仇、权力、资本交织的游戏里,每个人都曾以为自己握住了命运的缰绳,但最终,他们只是被命运驱使的马匹,被裹挟着奔向未知的终点。
如果正义只是胜者的叙述,如果战争没有真正的终局,那么,个体的抗争到底意味着什么?
权力更替,棋局依旧。
游戏会继续,而棋手从来不止一个。
程见微放下酒杯,微微一笑,转身离开。
而这场战争,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