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国。
皇宫。
大印殿。
自从阿鲁什公主带着玛雅离开大印国,前往欧地之后,普陀十二世的心情就一直没有好过。
拿到阿鲁什公主的书信,普陀十二世就派人去追。
追不上,普陀十二世就派人暗中进入欧军的占领区,继续搜寻阿鲁什公主和玛雅的踪迹。
但是,一直找到大印国最西北的海港,得知阿鲁什公主和玛雅已经被杨桐派人送去了欧地,普陀十二世这才彻底放弃。
普陀十二世明白,他已经彻底失去最心爱的女儿了。
同时,普陀十二世更明白,玛雅他也是再也得不到了。
不过呢,最让普陀十二世烦心的,并不是阿鲁什公主和玛雅的不告而别,而是前线不断传来的战况。
欧军的进军速度不算快,但却一直在慢慢推进着。
也就是说,印军的抵抗并不能起到完全的作用。
照这么下去,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随着欧军在大印国占领地盘的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大印国也就越来越危险。
尤其是,欧军已经分两路进攻了。
第一路,还是扫荡海岸线,彻底封锁大印国北上北境的可能,也断绝那三十万印军回援大印国的可能。
第二路,就是向大印国内部纵深了。
等第一路封锁了大印国的海岸线之后,两路会同时向大印城的方向逐步推进,彻底灭掉大印国。
还有一件让普陀十二世烦心的事,那就是欧军之中出现了大印人的面孔。
也就是说,欧军占领区的大印人,有报名参军的,还有降兵,跟着欧军一起攻打大印国。
摔了饭碗就骂娘,这就是普陀十二世对那些大印人的评价。
不满归不满,烦心归烦心,但普陀十二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欧军的兵源已经不仅限于从欧地运送了,还有本地的大印人。
而大印国的兵源呢,只能从本地获取,而且还会随着地盘的越来越小,人口越来越少,兵源肯定会受到相当的影响。
普陀十二世这边烦心的时候,北境那边,也有几个烦心的人。
大楚国。
江城。
皇宫。
楚风殿。
杨钦也在大发雷霆:“废物,真是一群废物,三国联军,近百万兵马,竟然还撬不动燕州的本土,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三国联军,大印国三十万兵马,大吴国三十五万兵马,大楚国十五万兵马。
加在一起,足足八十万了。
可是,燕军的抵挡十分激烈,寸土必争那种。
刚开始吧,三国联军还真是向燕州本土推进了不少,战况还是很不错的。
可随着西域兵马的到来,燕军的实力增加,双方就有点像是拉锯战了。
真正扭转战局的,是欧地兵马的来到,加入到了这一场大战之中。
不管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时代,兵马的数量,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
就说后世的半岛之战吧。
虽然某国的武器要领先龙国太多了,尤其是面对某国的战斗机轰炸之下,龙国只能被动防御。
甚至于,龙国太子爷亡于某国战斗机的轰炸之下。
但是,龙国就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源源不绝的兵马数量,硬生生地击败了某国,取得了半岛之战的胜利。
随着燕州在西域和欧地取得一个个胜利,燕州的兵马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双方的热兵器先进性,几乎是相当的,所以,兵马的数量几乎就能决定这一场战争的输赢。
大楚国,疆土面积有限,能调拨的兵马也是三国之中最少的一个。
大吴国,实力要强于大楚国。
但是,三十五万兵马,对大吴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不过呢,生死存亡之际,陈仲德也下了狠心,准备再投入三十万兵马。
同样,杨钦也是咬着牙,又投入了十五万兵马。
最后一个,应该是大印国了。
大楚国和大吴国的使者,同时南下大印国,奉了杨钦和陈仲德的旨意,催促普陀十二世继续往北境战场派兵。
可惜的是,使者根本到不了大印国,就被欧军的战斗机给击沉了。
杨钦和陈仲德等不来使者的回复,隐约感觉到不妙了。
于是,二人又分别派出使者,再去大印国。
结果还是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回来报信。
大印国出事了。
难道是大印国内部发生动乱?
杨钦和陈仲德怎么想,都想不到是燕军灭掉了大欧国,然后派出欧军去进攻大印国的本土。
毕竟,只要本土有战斗机的护持,任何的战舰派过去,都只可能会是死路一条。
不管大印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只要大印国无法再继续增兵,战况对三国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
陈仲德终于沉不住气了,亲自北上,来到江城,会晤杨钦。
这种情况,在北境之地,还是第一次发生。
之前也有过,例如耶律楚儿来蓟城,陈仲德去蓟城,但那都不是他们主动的,而是被杨枫给逼的,不去不行。
一国的国君去另外一国的都城,跟另一国的国君会晤,着实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一旦这个国君出事,他的国家或许就会出现动荡。
或许,早就立好了太子,国家动荡几乎不存在。
可又有哪一个皇帝,会冒着送死的风险,去别国呢。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楚国和大吴国的命运已经捆绑在了一起。
杨钦若是在这个时候对陈仲德下手,无疑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若是没有这个绝对的把握,以陈仲德的贪生怕死,绝对是不敢去大楚国的。
楚风殿。
杨钦摆下了盛宴,欢迎陈仲德的到来。
两国皇帝会晤,注定是要被载入到大楚国和大吴国的史册之中的。
不过,史书都是用胜败来决定的。
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书写史书,失败者自然是没有资格。
好酒,是燕酒。
杨钦也不想用燕酒,可燕酒实在太好喝了,这些年大家都习惯喝燕酒了。
以前的那种酒水,基本上都卖不动了。
菜,是好菜。
歌舞,也全都是美人儿。
只不过,杨钦和陈仲德的心思,不在吃喝玩乐上。
盛宴,只是过场。
杨钦和陈仲德都等着盛宴之后的会晤,商议如何对付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