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骨 作品

第三百九十四章 神国将倾覆,西方将乱

薪火历,一百八十三年,春。

朝歌城。

如今的人间圣城朝歌,已经是一个占据数百万里的巨城。

城中生活的百姓数量已经过十亿。

事实上,朝堂上早就将朝歌定为“州”。

然而,人间百姓早就习惯于在提到朝歌时,称之为圣城。

因此,哪怕如同朝歌已经比远比的整个冀州还大数倍,依然被百姓称之为城。

圣城南部某处。

一座普普通通的庄院中。

一辆普通的九霄天遁天辇上,跳下来一男一女。

正是如今的大商君王武庚,以及他的王后董絮。

两人刚跳下九霄遁天辇,立刻就有侍从迎上前来。

一名长相乖巧的侍女嘻嘻笑着道:“陛下,娘娘,国丈和国太正在后院,蓝将军也在。”

自从武庚继位之后,在人间“大王”一词,就成了子受专用。

以至于武庚反而要用上,当年人间对三皇的尊称“陛下”

要知道,当年三皇退位之后,五帝之首的颛顼帝为避讳,才让臣民称其为王,而他则自称为帝。

这才有了人间三皇五帝的传承。

谁也没想到,到了子受这里,又成为避讳“大王”一词,反而把陛下又用上了。

这当中的微妙处,显然来源于某位人王的恶趣味。

武庚听到侍女的话,嘴角一抖,道人:“蓝采合又去种地了?”

侍女掩嘴轻笑着点头。

武庚额头青筋跳起,带着董絮来到后院。

只见依然如同三十岁年轻人的国丈和国太,正笑盈盈地看着一个百岁老人耕田。

百岁老人踩着一台仙力耕作机,在眨眼间就将数千亩地完成了深耕。

并且在深耕之后,同步完成播种,覆土,浇水,施肥等等一系列操作。

百岁老人就跟一个孩子一般,踩在耕作机上,笑得合不拢嘴。

而在田埂上,有一头健壮的板角青牛正优闲地吃着青草,时不时还对着田里的百岁老人翻个白眼。

此时。

那百岁老人看到武庚和董絮,连忙跳下耕作机,三步两步来到近前,抱拳一礼,道:“见过陛下,娘娘。”

动作轻巧得不像是个百岁老人。

但事实上,现场所有会喘气的加一起,这看起来最苍老的百岁老人,才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武庚瞪了这老人一眼,摆摆手,道:“蓝采合,孤说过了,不用给我行礼。”

这百岁老人,正是当年大轮城的蓝采合。

八十年前的西北平乱之后,武庚就把蓝采合带回朝歌。

这么多年来,蓝采合四方征战,讨伐边境的妖兽之祸,处理人间之内的各种人祸。

当年大轮城的天才,实力也在快速提升。

然而,与其他修行者不同,蓝采合越是晋升境界,寿元也就越短。

如今,他一个太乙金仙,却苍老得和一个没有修炼的百岁老人一般。

而武庚和董絮,依然是八十年前的模样。

武庚说罢,向一旁的国丈和国太见礼。

国丈董永身为曾经的朝堂大将军,一路坐到孔宣之下最高武将的位置。

看起来三十来岁,其实却是证道大罗金仙巅峰,随时有可能证道混元。

他哈哈一笑,道:“陛下不用多礼,老夫知道陛下今日为蓝采合这孩子而来。”

“老夫就不打扰了。”

说罢,他拉着一旁身着紫衣的国太离开了。

董絮则是看着蓝采合,摇摇头,道:“你这小子,说你喜欢耕田吧,你也知道用耕机。”

“说你只是为了种田的话,你用的还是五十年前的东西。”

“现在新的耕作阵图,大阵祭起,十息之间就可以完成万亩耕作了。”

看起来百岁的蓝采合,却像是一个孩子一样,在看起来刚刚二十出头的董絮面前,有些紧张地搓着手。

一旁的板角青牛走过来,翻着白眼,道:“这小子,竟然还敢让本座陪他耕田。”

“除了太上圣人,只有你爹拿本座耕过田。这臭小子,莫不是看在……本座一角顶死他。”

董絮笑着扑到青牛背上,道:“牛伯伯,你要真生气,也就不来了。”

“我看呀,牛伯伯你也一定肯定很怀念呢。我可是向大王要来了玄都天犁,牛伯伯要不要试试?”

板角青牛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铡刀一般的钢牙,咬得咯咯作响。

武庚无奈地摇了摇头,看向蓝采合,道:“蓝采合,你应该多休息。”

蓝采合却是从容一笑,道:“陛下今日前来,想来臣的寿元就到今日了。”

“这些年来,臣的境界每提升一层,寿元就减少一倍,若非人间气运庇护,早在十年前就下不了地了。”

“臣知道,陛下日理万机,今日得空前来,定然是来送臣最后一程。”

本来还在和青牛打趣的董絮,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她之所以找青牛打趣,就是不想蓝采合看出她的心事,却不想蓝采合比谁都清醒。

武庚叹了口气,道:“孤无法告诉你这当中的因果是什么,但……”

他知道蓝采合身负太上法旨八世轮回,若是一直当凡人,可能反而能达到如今凡人平均的两百岁寿元。

但一旦修炼,那就必然越修炼寿元越短。

所以,在蓝采合八十岁的时候,他就让蓝采合从军中退下,让其在国丈家休养。

然而,哪怕不再修炼,已经晋升到太乙金仙境的蓝采合,百岁寿元就是极限了。

早上的时候,他突然心念一动,推演到今日就是蓝采合大限,于是连忙赶来。

却不想蓝采合也心有所感。

蓝采合自已却相当洒脱,道:“陛下不用为臣难过,这几十年,臣每日都过得非常充实。”

“今日陛下和娘娘能来送臣最后一程,臣知足了。”

多余的话,并没有说的必要。

董府办了一场宴席。

席后, 蓝采合在笑意中合上了双眼。

国丈董永看着蓝采合的遗体,长叹一声,道:“他的下一世,会去哪里?”

武庚摇了摇头,道:“不知道,但听鬼谷子道长所说,蓝采合受太上法旨,哪里有纷争,就会转世到哪里。”

董永皱了皱眉,道:“哪里有纷争?那就是西方吗?”

武庚点了点头,道:

“西厂前些日子有消息传回来了,西方教在西方大陆的一千两百神国,将要乱起来了。”

董永眼中精光一闪,道:“大王可有王旨传下?”

武庚一提到这个,嘴角就是一抖,道:“父王说让孤自已看着办。”

“不要打扰他当昏君。”

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