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斯的绝唱 作品

第137章 看来得想点好办法了

秭归附近的江面上,甘宁先看了看江面上漂浮着的荆州军尸体和荆州水军船只的木板。

又望着仓皇逃窜的荆州水军,心里甚是痛快。

当年老子做锦帆贼,你荆州水军追着老子到处跑。

如今,老子是朝廷的官军,追你一个图谋不轨的反贼,岂不也是应该的。

想到这里,甘宁大手一挥,下令道:

“给老子追!”

与此同时,甘宁也没忘了郑铮在信中的嘱托。

那就是如果荆州军敢拦路,那就通知上庸方向出兵。

于是,甘宁找来他与关羽联络的信鹰,将消息放在信鹰身上,随后放飞。

那信鹰只飞了半日多些,便落在了郡守府的院落里。

此时,在上庸郡守府坐镇的并不是张合,而是益州牧关羽。

原来郑铮给刘备去信,让其传信关羽,率领益州精锐前往上庸,等待消息。

郡守府正堂内,关羽摸着胡须对张合说道:

“我五万益州将士,已经在上庸呆了半月有余。”

“也不知军师能否有消息传来。”

张合闻言,笑着回应道:

“没有消息传来,岂不是好事。”

“那就说明,军师和甘统领那边一切顺利。”

只是,张合话音刚落,便有士卒拿些信笺匆匆前来。

“两位将军,有鹰信到。”

关羽赶忙起身,一把夺过那士卒手中的信笺,打开看了起来。

片刻后,他看向张合怒道:

“儁乂,还真让军师算准了。”

“那刘表胆大妄为,竟然敢拦截水军。”

张合闻言,眉头紧锁,语气森然道:

“既如此,那我等就按照军师的安排,兵发襄阳!”

关羽听闻,到了点头,对那士卒下令道:

“传令,大军集结,兵发襄阳。”

大汉的水军另一小部分船只,被郑铮部署在了上庸、房陵一线。

那里只有一艘五牙大舰负责开路,其余都是大些的运兵船。

为的就是能让上庸和房陵一线的汉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襄阳城下。

关羽和张合二人,并没有浪费郑铮的部署,他们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兵临襄阳。

当秭归的战报和汉军兵临城下的消息,同时传到刘表这里时,他赶忙召集众人,来商量对策。

只见刘表坐于主位之上,看着麾下众人,面色焦急的询问道:

“我军前几日秭归战败,如今汉军又兵临城下。”

“在此危难之际,诸位可有何良策?”

在场众人全都皱紧了眉头,他们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主要是一切都发展的太快了。

荆州水军在秭归败得太快,汉军从上庸出发到达襄阳的速度也太快了。

快到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他们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汉军的强大……

见众人眉头紧锁,当初力挺刘表,站在曹操一边的蒯越出列道:

“主公,眼下别无他法,只能死守待援。”

刘表闻言,看向蒯越,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

“快,说说怎么死守,援军又从哪里来。”

只见蒯越整理了一下思路,对刘表说道:

“汉军的动作之所以这么快,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在寿春的远征汉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险。”

“所以,汉军才会快速行动,以图把他们接回来。”

“既然如此,那我们要做的便也简单许多,那就是对汉军严防死守,直到曹操将寿春境内的汉军全歼。”

这时,刘表再次询问道:

“那我等应该如何去守?”

蒯越闻言,心中分析着:

那郑铮应该是要从水路撤退,因为曹操没有水军,只要上了船,曹操就会束手无策。

既然这样,那就绝不能让汉军的水军通过。

最好是能够将汉军水军挡在南郡和江夏。

若是能将汉军的水军,包围位南郡和江夏之间,也不是没有可能将其消灭。

至于,城下的汉军,我倒觉得不足为虑。

毕竟,襄阳城高水深,城中守城物资,生活物资充足。

若想将襄阳拿下,没有个一年半载怕是不行。

而汉军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想到这里,蒯越沉声回答道:

“如今汉军的行动,都是为了救援身处寿春的郑铮。”

“我军只要坚守一段时间,拦住汉军水军的去路。”

“等到曹操将郑铮彻底消灭,那荆州的危机自解。”

“而且,我有一计,可使汉军水军,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郑铮所率领的汉军,曹操率领的曹军,以及孙策所率领的兵马,在寿春城下汇合。

相比与不再主动交谈得曹操,孙策对郑铮的态度倒也算是友好。

“早就听闻立明先生之名,今日算是见到真人了。”

郑铮打量了孙策一番,随后笑道:

“你父亲号称江东猛虎,你也不差。”

“倒是有几分霸王之姿。”

“假以时日,也未尝不能叫你一声江东小霸王。”

孙策闻言,心中顿时高兴起来。

一直以来,别人对他的称谓都是江东猛虎之子。

虽然他很崇拜自己的父亲,但他更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称谓。

如今,郑铮说他以后可能被称为江东小霸王。

这让他怎能不高兴。

这大汉的尚书令,人还真不错勒。

于是,孙策笑道:

“那就谢过立明先生吉言。”

郑铮笑了笑,扫了曹操一眼,随后意有所指的对孙策说道:

“昔日,诸侯讨董之时,十八路诸侯,也只有你父亲、曹公以及我家主公心向汉室。”

“今日,我们三家再聚一起,为大汉平叛,真乃一段佳话。”

“这以后啊,只希望我们三家,莫忘初心。”

随着郑铮话音落下,曹操心中暗想:

这个混蛋,在点谁呢?

与此同时,孙策身后,周瑜也眯着眼睛看向郑铮,心里想着:

这大汉的尚书令,话里有话啊!

这是要让伯符,乖乖的做大汉忠臣么?

还真是敢想。

而此刻,郑铮望着不远处的寿春城,心里嘀咕着:

不好办啊。

城高水深,防御严密,不好强攻。

看来得想点好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