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家订的全项体验套餐,涵盖了种植区、烧烤区的消费。
无需排队,到了凭房车钥匙卡就能领取工具立即体验。
否则天黑了都吃不上自己摘来自己做的晚饭。
“放好行李,我们出发去种植区摘你们想吃的蔬菜瓜果了!”
诺诺妈一看时间,马上四点了,赶紧催大家。
平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今天花了整整四个小时才到。
国庆节果然哪哪都人多,只是出个市区就大半天没了。
看来黄金假期不出远门的确是最准确的抉择!
很多出远门的,现在恐怕还堵在车站、机场呢!
“妈妈,我们去摘什么呀?是摘葡萄吗?”
冯子诺小朋友暑假时跟着他爷爷去乡下摘过葡萄,所以一听是自己去摘,以为又是摘葡萄。
“这个季节葡萄早就下市了,我们摘菜摘瓜,还有挖红薯、土豆,一会儿再买点羊肉,今晚我们吃烧烤。”
“好耶!我最爱吃烧烤了!”
“……”
有你不爱吃的吗?
但孩子爱吃是好事儿,诺诺妈乐呵呵地说:“到了地头,你们想吃什么自己摘,摘回来我给你们烤。”
“不嘛!我要自己烤!”
“行,那你们自己摘自己烤。”
“好哦!”
冯子诺拉着两个小伙伴兴冲冲地奔向了绿色的田野。
秋天是果蔬丰收的季节。
尤其还是开门做生意的商家,自然是把采摘园捯饬得相当诱人:
绿油油的叶菜,红的黄的彩椒,紫的白的茄子,大的小的番茄,攀爬了整面竹墙的豆荚,一杆只结一支、但颗颗饱满的玉米棒,如丝绦般吊垂的丝瓜、黄瓜、蒲瓜,像篮球一样倒悬的冬瓜、西瓜……
看得三个孩子时不时发出“哇”、“噢”的惊叹。
三个孩子负责摘些不费劲的蔬菜,三个大人负责刨地里的红薯、摘沉甸甸的西瓜。
看到随手一扒拉就带起一大串的红薯,谢姎若有所思地道:“很久没见到这么新鲜的红薯了,小时候去外婆家,倒是跟着表哥表姐烤过红薯,但印象里,没这么修长、红艳。”
“这是本地的沙地红薯。”诺诺爸也挖起一串红薯,顺嘴答,“红皮黄芯,容易烤出蜜,大街小巷卖的烤红薯大部分都是这个品种。”
他老家农村的,小时候没少跟着大人去地里干农活,聊起农事相关的话题,可不就信手拈来。
“沙地也能种番薯?”谢姎佯装不懂,有意为大梁百姓科普,“我只听过沙地西瓜。”
“那可不!沙地种出来的番薯才甜呢!”
诺诺爸擦了一把汗,继续道:
“我小时候,家里种的最多的就是番薯,不挑地,产量又高!一亩地产个三千斤轻轻松松。
而且吃法也多,除了整个儿蒸着吃烤着吃,还能做成番薯粉、番薯干、番薯片……好吃又耐放。
现在据说有些番薯品种,亩产已经高达五千斤了。我爷奶听说后,笑得合不拢嘴。
他们那一辈,经历过荒年,又经历过物资匮乏的特殊年代,也是饿怕了。哪怕现在饿不着了,听到高产的粮食作物,也依然高兴。”
仰头看天幕的大梁国民惊呆了:“!!!”
亩产多少???
三五千斤!!!
那岂不是有七、八石?甚至九、十石?
这是什么神仙作物啊!
要是大梁有这等神仙作物,何愁吃不饱?
聚在御书房前看天幕的朝廷核心班子成员同样心神大震。
萧衍泽立即差人去寻这个叫“红薯”或“番薯”的作物。
户部尚书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了,刚还在发愁国库空虚,边疆将士们的粮草都快发不出了,立马就峰回路转了!
“天佑我大梁啊陛下!只要寻得此神仙作物,海晏升平、国库充盈指日可待!”
谢姎之所以引出这个话题,就是想让观看直播的大梁百姓重视番薯这个作物。
百姓们吃饱了,心态想必会稳一点吧?
打负分的可能性是不是也会小一点儿?
当然,高产作物不只有番薯一种,还有玉米、土豆。
诺诺妈正好在挖一丛土豆,也是一挖一麻袋的那种,欣喜地感慨:“好多土豆啊!真有成就感!”
诺诺爸抬头看了自家老婆一眼:“媳妇儿,你以前是不是没挖过土豆?这土豆可不算多,土豆亩产比番薯还高,好的品种一亩能收上万斤,那是真的密密麻麻。一锄头下去,都是土豆窝,得收着力才行。”
大梁上下:“!!!”
亩产万斤!!!
这是什么神仙作物啊!
要是大梁也有这样的神仙作物就好了!
下一秒,他们就听小侯爷和郡主的姑姑说道:
“史书记载,番薯、土豆还有亩产千斤的玉米都是舶来品,最早是被航海家从美洲大陆带出来的,途径东南亚时补给物资拿了些出来交易,后来传入了我国西南地区,那里的气候条件最接近它们的原始种植地,又因产量远高于当时一年一熟的水稻,这才开始大面积种植。”
“可不是嘛。”诺诺爸接道,“古时候的水稻、小麦产量都低,一年才一熟,水稻亩产比小麦高,顶了天也才五百斤。不像现在,一年两熟是常规,南方不少地区还一年三熟,低产水稻亩产也能达到千儿八百,高产的话我听说两千斤都不在话下。”
大梁上下:“!!!”
天幕世界,大人孩子和乐融融地摘着鲜蔬瓜果、烤着羊肉鱼肉五花肉。
农家乐的大灶台上蒸着两个笼屉,一笼屉是白面包子花卷馒头,一笼屉是芋头红薯南瓜等粗粮。
天幕下观看的大梁子民,却大都心不在蔫,脑海里始终回荡着方才听到的对话。
如果说,高产的仅仅只是红薯、土豆、玉米这些他们都不认识的作物,那么顶多就是羡慕嫉妒。
可他们听到了什么?水稻小麦的亩产也能达到上千斤!
部分地区还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
这下谁还有心思看天幕世界里的人吃什么喝什么。
要不是天黑透了,大梁朝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甚至想去田间、地头琢磨如何提高水稻、小麦的亩产。
上千斤不奢望,能有天宫一半的收成也让他们足够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