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贱 作品

第218章 圣教的困境,灾祸的种子

短暂的沉默如一层凝重的幕布,悄然落下。

肖青微微挺直身子,轻咳两声,那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恰似一声婉转的提醒。

他道:“张将军,可不能乱说。”

“教主神通广大,这般不吉利的话,千万说不得。”

话语间,他脸上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既带着几分温和,又透着不容置疑的郑重。

他微微欠身,面向杨奇伟,眼神中满是尊崇,“再说了,连灵霄宗的雷虎都不是教主的对手。放眼这天下,又有谁能与教主相提并论呢。”

一番话说完,肖青瞥了眼张大山,再次转向杨奇伟,依旧陪着笑,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向杨奇伟解释道:“教主,张将军一时口误,还望教主海涵。”

杨奇伟神色平静,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脸上不见丝毫怒容。

相反,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张大山,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你且说说,李将军方才的话,问题出在哪里。”

这话一出,李自成的眼角不易察觉地微微抽搐了一下,像是被什么轻轻刺了一下。

他紧紧盯着张大山,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满,仿佛在无声地质问:我哪里说错了?

张大山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鼓起,随后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拜道:“教主,我之所以反驳李将军的话,关键就在于下一代这个问题上。”

说到这儿,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

窗外,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可他的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忧郁,仿佛透过这扇窗,看到了更为遥远而深沉的东西。

“虽然教主大力普及教育,恩泽惠及天下百姓,”,张大山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室内缓缓回荡,“但这些孩子,当真能领会教主的思想吗?他们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吗?”

李自成闻言,当即眉头紧锁,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言论。

他不假思索地反驳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学校的课本,可都是教主亲自审阅过的。咱们圣教疆域之内,所有地方使用的教材都是同一个版本。”

“虽说各地学校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负责,有的不那么上心,但只要他们按照课本授课,学生自然能明白教主的思想。”

张大山却只是微微摇头,目光依旧凝视着窗外,轻声叹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终究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那些孩子在学校里,固然能接触到教主的思想,可他们离开学校之后,所接触到的又是什么呢?”

“是皇朝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是束缚人的三纲五常,是让人一味顺从、服从的规矩。”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起来,带着几分悲戚,“到底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大,还是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大呢?”

此时的李自成,像是被人猛地扼住了喉咙,彻底没了反驳的言语。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干涩,发不出一点声音。

杨奇伟脸上的笑容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他眉峰微微皱起,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再明显不过。

相比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更为深远。

当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

杨奇伟端起桌上的茶盏,动作舒缓而优雅。轻轻揭开茶盖,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微微低头,细细地抿了一口,似乎在借着这片刻的动作,斟酌着言辞:“张将军所言,很有道理。”

“想要改变国民的思想,必须从成年人入手,绝不能只寄望于下一代。没有这一代人的改变,何来下一代的成长?”

李自成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

他缓缓低下头,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责:“是我考虑不周,未能参透其中的关键。张将军言之有理,改变国民思想,确实不能只着眼于下一代。”

微微停顿了一下,李自成抬起头来,目光中仍带着一丝疑虑:“不过张将军之前的话,还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虽说只从下一代开始改变,或许会有些波折,但要说这会毁灭圣教,甚至……”

李自成说到这里,突然住了口,含糊其辞,终究没敢把那句话说出口。

他顿了顿,话题一转,接着道:“张将军的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张大山再次长叹一声,神色间满是忧虑:“若仅仅只是这一个问题,倒也不至于危及圣教的存亡。可问题,当真只有这一个吗?”

“当下各地,表面上看似繁花似锦,一片繁荣昌盛,实则危机四伏,暗流涌动。”

“教主分权于天下,还政于百姓,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问题在于,百姓真的懂得治国之道吗?他们能真正理解圣教的政策吗?”

“即便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他微微转过身,目光依次扫过众人,神情愈发凝重:“且看当今各地,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教派林立,乱象丛生。”

“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县城之内,也能找出大大小小的宗族和形形色色的教派。”

“这些宗族和教派以往便纷争不断,如今为了争夺权力,争夺地方的话语权,更是斗得你死我活,凶狠无比。长此以往,只怕早晚要出大乱子。”

“圣教当下最要紧的,不是急于扩张版图,而是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内部问题。”

“若是盲目扩张,表面上看似繁荣强大,可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这些隐患也会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大。最终,极有可能成为毁灭圣教、颠覆教主大业的巨大灾祸啊。”

张大山向前一步,眼中满是恳切:“教主,大山追随您这么多年,从未反对过您的任何决策。但如今形势严峻,当下实在不是吞并明国的最佳时机。”

肖青与李自成默默对视一眼,两人的眼神中都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们平日里主要关注军队事务,对于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此前从未深入思考过。

如今被张大山这么一提醒,细细思量,竟觉得句句在理。

李自成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我对各地眼下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但地方上宗族与教派之间的争斗,还是略知一二。”

“依常理推断,张将军所言非虚。只是,想要改变各地宗族与教派纷争的现状,这……”

李自成皱着眉头,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他一时也毫无头绪。

肖青同样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也摇了摇头,苦笑道:“张将军所言确实有理,只是这类问题积重难返,想要彻底解决,绝非一朝一夕,甚至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事。”

“眼下明国与清国即将结成同盟,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总不能一味防守,被动挨打。”

“若是如此,将来必定后患无穷。”

“虽说张将军认为,当下并非吞并明国的最佳时机,但事情既已发展到这一步,总归得想个应对之策。”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化解明国与清国联手带来的威胁。唯有灭了明国,我圣教周边方能相对安稳,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张将军所说的这些内部问题。”

张大山沉思片刻,斟酌着说道:“两位将军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吞并明国一事,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是应当徐徐图之,逐步消化。”

“一旦我们扩张过快,无法实现有效的治理,即便当下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终究会成为巨大的隐患。”

李自成又思量了一会儿,最终摇了摇头,将目光转向杨奇伟,说道:“此事,还是要看教主的想法。教主,您认为当下我们该如何行事才最为妥当?”

这话一出口,张大山和肖青也纷纷闭上了嘴,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杨奇伟,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探寻。

面对三人的注视,杨奇伟不慌不忙地放下手中的茶杯。

他的目光平静如水,从三人身上缓缓扫过,最终落在张大山身上。

那目光看似平静,可在张大山眼中,却仿佛蕴含着汹涌澎湃的江河之力,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

刹那间,张大山只觉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额头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哈哈哈。”

就在张大山内心忐忑不安之时,杨奇伟突然抚掌大笑起来,那笑声爽朗而豪迈,瞬间打破了室内紧张的气氛。

“好,好啊!大山,你真是成长了,让我深感欣慰。”

他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继续道:“不过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倒也算不得什么大问题。”

“啊!”

张大山、李自成、肖青三人,几乎同时发出一声惊呼,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

不算问题?

这怎么可能?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震惊,等待着杨奇伟接下来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