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徽章,是沪市铁道学院,小长条形,看其年份,五六十年代。
不要小瞧这样的小物件,一个的价值,比那些不懂行的人捡几百斤废铁都值钱。
对于收藏徽章、奖章的人来说,特别是早期大学的校徽、工厂徽章,民国时期的各种徽章、奖章,通常愿意高价收购。
牛角章盒,长度约6公分,宽度约1.5公分,高约两公分,在普通人看起来,它可能是木头的,没有价值。
但内行人都清楚,这样的小盒子,十块钱、二十块钱,很容易出售。
常顺看了一会儿老门票、车票等票据,发现早点的是七十年代,晚点的是最近几年的。
门票里面有“灵隐寺门票”、“保国寺门票”、“沪市动物园门票”、“龙华古寺游览券”、“豫园参观券”等。
车票大多是电车公交车票,年份八九十年代。
也有一张七十年代的公共交通月票以及两张火车票。
月票卡片的样式,带照片。
两张老火车票,都是八十年代硬壳纸票。
其它票据,有购物发票,一张99年的“沪市风光”福利彩票、几张塑料饭票以及几张画片等,这些年份很近,价值不大。
作为轻便物品,不管值不值钱,常顺找了一个干净的塑料袋,把它们都装了起来。
看完抽屉里面的东西,他又打开了柜子的柜门。
柜子里面上下分为三层,东西有搪瓷杯、茶壶、盘子、碗、酒瓶、啤酒瓶、礼品铁盒等。
挨着一个个的拿着看了一遍,他发现里面居然有两个“虎骨酒”老酒瓶。
瓶子是陶瓷黄釉的,有老虎图案。
两个瓶子的盖子都在,是塑料材质,面上写着“建春牌”注册商标。
看见这样的养生保健酒,他瞬间又想到了一件事情。
就是关于老酒保健酒的价格。
很多人认为药酒放久了会过期,价格不高。
但其实像这类型的老酒,只要度数够高,收藏价值反而比白酒的价值更大。
特别是虎骨酒。
可惜只剩下了空瓶子,要是里面有酒就好了。
想了想,常顺把它们放到了柜子面上,打算离开的时候,连同之前的五粮液酒瓶一起带走。
其它的搪瓷杯、酒瓶、茶壶、盘子、碗等,很普通,他并没有拿。
仔细又观察了一遍柜子,包括柜子底部的地面,没有发现夹层、暗格以及其它东西,常顺就去了厨房。
厨房的空间看上去不是很大,里面同样有一个高约一米八的橱柜。
橱柜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有两个抽屉。
柜子顶上放着一个黑色的陶瓷盆。
他又扫了一眼墙面,发现钉着的一些钉子上挂着抹布、丝瓜、装着调料的塑料袋、竹篓子、筛子等。
墙面还有一个凹进去的长方形孔洞。
案板上以及下面也放有瓶瓶罐罐之类的物品。
看了看地面,散落的还有土豆、青辣椒、大葱、没用完的生姜等食材。
这说明这家人搬走的时间并不久。
橱柜离得最近,常顺走过去直接把上面的柜门打开了。
里面同样分成了上下两层。
上层放着的有搪瓷果盘、搪瓷汤钵、没有用完的一次性塑料茶杯,一把葫芦水瓢。
下层放着一些瓷碗、瓷盘、装酱料的瓶子、一包没开封的食盐、两个搪瓷杯等物品。
他挨着查看了一遍,发现搪瓷果盘、两个碗以及一个搪瓷杯都有收藏价值。
搪瓷果盘,六七十年代,面上有文字——“工人xx领导一切”。
两个碗是一样的,面上彩绘有“囍”字、花卉、月亮等图案,底部有款——“湘省、zi jiang,7026(7030)”。
搪瓷杯,是两只燕子在田间飞翔的画面,年份应该是七八十年代。
把三样物品拿出来,常顺打开两个抽屉看了起来。
抽屉里面有擀面杖、没有吃完的半包面条、一把刮果皮的刮刀、几把小瓷勺、一些小酒盅等物品。
他看了一遍,都是近几年或者八十年代的东西,没有收藏价值。
把抽屉关上,把上面的柜门也关上,他又打开下面的柜门看了起来。
下面的柜门,里面的空间依然被分割成了两层。
上面隔开的那层,放有几个老罐头瓶子、一把瓷茶壶、一个炖汤用的陶瓷罐、一个老保温饭盒等物件。
下面那层,有两个马口窑的罐子、一个搪瓷盆、一对红酒瓶、一个石臼以及一个木升子。
同样的,常顺挨着查看了一遍。
能要的物件有瓷茶壶、老保温饭盒、一个马口窑罐子、石臼以及木升子。
瓷茶壶,是彩瓷的,面上图案为花鸟——喜上枝头。
看了一眼壶底,有款,是特殊年代的底款。
老保温饭盒,直筒状,高度约25公分,直径约13公分,沪市本地生产,面上的牌子是“金鹰”。
马口窑罐子,不大,高度约20公分,最大直径约18公分,面上有花卉、“福”字图案。
这个罐子的年份较早,能到清朝时期。
石臼青石材质,年份估计能到民国。
木升子,梯形,四面用毛笔写有“年年有余”四个大字。
升子的年份应该是五六十年代。
这几样民俗类稍有价值的物件,常顺同样把它们拿了出来。
看了一眼橱柜的顶部,之前的那个黑色的陶瓷盆他还没有查看。
踮起脚,他把它搬了下来。
盆口直径约一尺,底部直径约15公分,高度约20公分。
盆子里面有东西,是包裹着物品的塑料袋子。
袋子不止一层。
把它打开后,是一些黄豆。
这些黄豆有三四斤重。
想了想,常顺把它放到了旁边。
说实话,如果磨豆腐用的话,这几斤干黄豆肯定能用。
虽然是吃的东西,但他不会要。
拆迁区住户搬走,不少人家里都多少留下来的有各种吃的食物、泡茶喝的茶叶、洗澡用的洗发水沐浴露等生活用品。
看了下陶瓷盆,是一个面盆。
这个盆子很厚实,翻开后为斗笠状。
面盆没有纹饰图案,不过看其年份,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代的物件。
想了想,他打算离开这户人家的时候,把它也拿走。
毕竟作为民俗类收藏品,它也有收藏价值。
接下来,常顺又在厨房其它地方查看了一遍,除了在墙面凹进去的孔洞里找到了一个老肥皂盒外,并没有别的发现。
肥皂盒,是塑料材质,年份六十年代,上面写的字迹是“工农牌,地方国营某某塑料厂出品。”
正准备拿着东西走出厨房时,忽然间,他又看了一眼柜子的顶部,发现上面垫着的有几层老报纸。
想到报纸里面说不定藏有钱币或者其它纸类物件,常顺直接走过去把它们拿了下来。
当他翻开上面两张报纸,看着第三张的时候,果然看见了里面藏有几张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