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这个逆子能造反,朕就不能抢他点功劳
话音刚落,负责唱名的士兵便清了清嗓子,开始依次念出士兵们的名字。
“李在明!”
“张宏!”
“赵安!”
在台下等候的士兵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后,随即便怀揣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依次走上前来。
当第一个士兵走到净军面前,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银子的那一刻,他整个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
因为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的拿到足额的饷银!
没有什么布匹、没有什么香料、也没有什么大明宝钞,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三两银子!
紧接着,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一侧头,就看到朱慈烺正微笑着看着他。
这一刻,他浑身又是一颤,想要说些什么,却因为太过激动而一时语塞。
就在这时,面前的净军突然喊道:
“下一位,张峰!”
士兵不敢停留,冲着朱慈烺躬身之后,飞速的跑了下去。
就这样,随着一个个名字响起,士兵们依次上前领饷。
哪怕这次共有两百个净军负责发饷,但整个过程还是持续了许久。
一直忙碌了几个时辰,终于完成了千户以下士兵的饷银发放。
这些士兵们领完饷银后,怀揣着沉甸甸的银子,带着满足与喜悦,各自返回营地。
然而,仍有一些人留在原地,他们是千户以上的京营军官,约有一百多人。
这些人皆是军中的重要将领,手握大权,在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千户以下的士兵数量太多,由朱慈烺亲自发饷不现实,但这些千户的军饷却得由朱慈烺亲自发放了。
此时此刻,朱慈烺站在高台上,脸上带着一丝微笑说道:
“想必你们都已听闻朝廷要给文武百官涨俸禄一事。”
“原本京城要在下个月才开始实施,但本宫决定,对于你们这些武将,本月便开始执行。”
“也就是说,从这个月开始,你们都能领到双倍的俸禄了,多出来的银子直接从本宫的后库支出。”
台下的军官们听闻此言,先是一愣,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随后纷纷整齐地跪地,口中高呼: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响彻整个教场。
要知道以往,他们的军饷可是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实物和一小半的大明宝钞,这就导致实际到手的价值大打折扣,有时候连一半都不到。
而涨的那一倍军饷,可是实实在在的银子,最终实际到手的军饷可是以前的三倍!
再加上此次朱慈烺发放的全部都是白银,没了实物和大明宝钞,这又相当于又多了一倍。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拿到手的军饷,实际上是之前的四倍还多!
这怎能不让他们高兴
虽说能做到千户这个职位,已经不需要依靠俸禄生活了,但谁会嫌弃钱多呢
更何况,还能近距离的接触太子,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林墨!”
紧接着,当方正化念出第一个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军官便立刻快步上前。
朱慈烺则亲手将早已准备好的银子交给他,动作沉稳而又不失亲切。
名为林墨的千户双手接过朱慈烺递来的银子,心中自是一阵感动。
“谢太子殿下赏赐,臣定当肝脑涂地,为太子殿下效犬马之劳。”
林墨一脸感动的说道。
朱慈烺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笑道:
“你说错了!这可不是什么赏赐,是你该得的军饷。”
林墨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殿下说的是,是臣一时激动疏忽了!”
林墨说完这话,拱手便要离开。
“等等!”
可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开口喊住了他。
林墨只得停了下来,躬身问道:
“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朱慈烺笑道:
“你刚才那般说话,是不是再向本宫讨赏”
林墨听到这话,顿时吓得寒毛倒竖。
“太子殿下明鉴,臣真是一时激动说错了话,臣.臣有罪!”
林墨说着,就准备跪下请罪。
与此同时,他心中真是怕到了极点。
唯恐这位太子爷要治他的罪。
台下的军官们也是变了脸色,心中暗骂林墨管不住自己的嘴。
本来第一个上台领饷,能给太子爷留个好印象,结果非要乱说话,这下要被罚了吧
然后就在这时,没等林墨跪下去,朱慈烺就一把将他扶住了。
随后朱慈烺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别动不动就跪,再说了,谁说你有罪了”
“本宫就当你刚才是在讨赏了!”
朱慈烺说着,又从方正化手里接过一锭十两的银子,然后放在了林墨手中。
“赏你的,拿了银子,可不要说本宫小气。”
随即,在林墨满脸懵逼之时,朱慈烺又看向了台下的数百位军官,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本宫也不能厚此薄彼,算你们今天运气好,人人皆有赏赐!”
“但下次,就得用你们的功劳来换赏赐了!”
这话一出口,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欢笑之声。
“哈哈哈臣多谢太子殿下赏赐!”
“太子殿下圣明!”
这些人都不傻,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朱慈烺并没有因为刚才的事情生气,反而是在刻意的优待他们。
看来以后等太子爷上位,他们这些军人的地位肯定会提高不少!
就在这时,林墨也终于反应了过来,但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只是紧紧的握着手中的银子,然后对着朱慈烺深深一拜,随后便下台去了。
然而就在转身之时,他的双眼早已通红!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接下来的发饷中,军官们的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朱慈烺也按照之前承诺的那样,每人多赏了他们十两银子。
好在这次带来的银子够多,多给点赏银也够用。
而这些军官们在接过银子之后,也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的说出‘谢太子殿下赏赐’这句话了!
十两银子不多,有些人喝一顿酒都不止这些钱,但这十两银子可不止是银子,还是太子爷的恩情!
同时,他们也将朱慈烺的面容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之中,记住了这位愿意亲手给他们发饷的太子殿下!
而这正是朱慈烺的主要目的!
他就是要让军中的军官们都认识他,明白自己究竟是在为谁效力,以便日后更好地掌控军队。
毕竟只要掌控了这些军官,那就相当于掌控了整支军队!
又经过半个时辰的忙碌,终于完成了所有军饷的发放工作。
朱慈烺又简单说了几句话,随后这才在仪仗队的簇拥下离开了教场。
军官们望着朱慈烺离开的身影,心情既复杂又激动。
谁都看得出来。
这大明,好像真的越来越好了.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首次发生。
在过去的几天里,白杆兵、腾骧五卫、锦衣卫的军饷发放,朱慈烺都是采用同样的方式。
他不辞辛劳,亲自前往各个军营,为所有士兵们发放军饷。
千户以上军官的军饷,都是由朱慈烺亲手发放的。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整个京城千户以上的五百多位军官,都已认识了朱慈烺,也清楚自己究竟是在为谁效命。
几天之后,郑芝龙终于和曹变蛟率领的关宁铁骑碰面了。
尽管一万人和一万匹马数量众多,但对于郑芝龙而言,这根本不是问题。
他的船队在海上多年,经历过无数次的风浪与挑战,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运输经验。
而且此次他带来了整整一千两百艘战船,这些战船高大坚固,每一艘战船都配备了先进的航海设备和充足的物资。
完全有能力将这一万关宁铁骑和他们的战马运往建奴后方。
并且郑芝龙此前从事走私活动时,也曾多次走私过战马,对于如何在船上安置战马、保证战马的安全和健康,他也算是有经验了。
此外,跟随关宁铁骑一起而来的还有一群锦衣卫。
这群锦衣卫是来给郑芝龙送东西的。
其中包括三千把燧发枪、三台热气球、一千个望远镜、外加两千个震天雷以及一千个炸药包!
总而言之,最近大明火器研究院研发出来的火器,朱慈烺基本上全给郑芝龙搞了一些。
当然,还派了一些熟悉这些火器的士兵,帮助大明水师熟练掌握这些火器。
没办法,老丈人实在是太给力了,他这个女婿也不能太小气不是
除此之外,他们还给郑芝龙带来了朱慈烺的亲笔书信。
当然,等回去的时候,他们还要押送孔有德和那一万多颗建奴人头以及此次缴获的财物进京!
没错,这次郑芝龙回来,顺便把孔有德,还有那一万多颗建奴的人头、以及部分财物带了回来。毕竟总不能只说自己砍了多少多少颗人头,结果什么都不带回来吧
当然,这一万多颗人头实际上是郑成功‘买来的’,在离开之前,他可是按照一颗人头一百两银子付了钱的!
为此,他又损失了一百多万的银子!
不过嘛!
这银子郑芝龙是不打算问朱慈烺要了,就当是再送自己这个女婿一份薄礼吧!
反正他郑家也不缺这点钱!
只不过,真不知道这女婿又该怎么感谢他这位老丈人呢
送走锦衣卫之后,郑芝龙怀着忐忑的心情拆开了朱慈烺的亲笔书信。
快速浏览了一遍之后,郑芝龙顿时笑出声来。
信中先是问候了他一下,然后又提及到了此次的封赏。
他被封为南安侯,黄蜚被封为定海伯,其他的军官也都有封赏,但具体的封赏细节要在大战结束后再做商议。
甚至,朱慈烺还在信中说如果他不喜欢这个爵位的封号,自己另起一个也无妨,毕竟都是自家人,无需太过见外。
这封信算是再次给郑芝龙吃了一颗定心丸。
郑芝龙愈发觉得,自己的这个女婿还真不是一般的足智多谋。
他的那些计划和决策,甚至让郑芝龙这个老将窦自叹不如。
看来这大明以后真要变得不一样了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一千两百艘大船载着一万关宁铁骑,浩浩荡荡地朝着建奴后方驶去。
船头劈开海浪,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船帆在海风的吹拂下高高鼓起,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白色翅膀,带着船队快速前行。
整个船队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大海上奔腾前行,气势磅礴。
就这样,真正的犁庭扫穴即将正式拉开帷幕!
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屠杀,即将在建奴的大后方展开
三天之后,负责押送孔有德和建奴人头的锦衣卫们,在京城百姓期待的目光中,缓缓踏入京城。
京城的大街小巷,早在数日前就传遍了这个消息,百姓们怀揣着难以抑制的好奇,从破晓时分便在道路两旁排起长队。
这是因为他们都想看看那一万颗建奴人头到底会是什么模样
尽管知道场面或许会惊悚万分,但这份好奇心却怎么也压不住。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因为那些人头被严严实实地装进了几百个硕大的箱子里,为了防止腐烂,箱内填充了大量的食盐和石灰。
他们就算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却只能看到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大箱子,以及闻到从其中散发出来的阵阵刺鼻恶臭。
不过,即便未能亲眼目睹那一万个人头,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里面装的确实是建奴的人头!
想到这儿,人群中泛起层层激动的涟漪,众人纷纷交头接耳。
看来之前斩杀一万建奴的消息确凿无疑!
眼下的大明,还真的是与往昔截然不同了。
毕竟在以前,明军可从来也没有过如此辉煌的战绩!
紧接着,百姓们的目光突然被紧追其后的一辆囚车吸引。
囚车之中,关押的不是别人,正是孔有德!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日报简直是把孔有德当做大明第一奸臣来宣传了。
尽数孔有德的种种卖国行为,甚至还配上了画像,所以百姓们基本上都认识孔有德。
刹那间,人群中压抑已久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汹涌而出!
要知道孔有德本是大明的将领,享受着朝廷的恩宠与信任,却在关键时刻背信弃义,背叛大明投靠建奴!
此后,更是助纣为虐,带领建奴军队大肆屠戮大明的将士和百姓!
他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百姓们对他的恨意早已深入骨髓!
下一刻,众人纷纷捡起地上散落的菜叶,或是从菜篮中掏出鸡蛋以及所有能拿上手的东西,朝着囚车中的孔有德狠狠砸去。
一颗颗鸡蛋在孔有德身上迸裂,黄色的蛋液顺着他的脸颊流淌而下,与那沾满污渍的衣物混在一起,显得格外狼狈。
而一片片菜叶则挂在他的头发和身上,仿佛是对他罪行的无声嘲讽。
孔有德自知此行必死无疑,因此连躲也懒得躲了,任由百姓对他肆意凌辱。
整个人如同丧家之犬,全然没了人样。
而负责看押的锦衣卫们,对这一幕早已见怪不怪。
他们只是懒洋洋地走在一旁,压根不去制止周围的百姓们,只要确保孔有德不会被当场打死就行了。
朱慈烺这边也早已经得到了消息,考虑到这种场面有崇祯在场的话,更能彰显皇家威严与对叛贼的惩处决心。
于是,朱慈烺一早就去找了崇祯,想要崇祯一起前往。
崇祯听到这件事后,当下便是龙颜大悦,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因为这是自大明和建奴开战之后,明军最大的一场胜利!
而上一场胜利,还是在万历年间!
根据明史记载,李成梁镇守辽东的二十二年间,先后向朝廷奏报有十次重大的胜利。
共斩首约一万建奴!
而万历皇帝每次得到战报,都会为此到郊外的宗庙去祭祀祷告,同时接受朝廷大臣们的祝贺。
并且每年赏赐给李成梁很多的金银绸缎。
这是因为当时李成梁作为辽东主将,他对于建奴的军事打击是两百年来都未曾有过的。
再然后,大明就逐渐失去了辽东的控制权,萨尔浒之战更是大败而归,被建奴斩首五万不说,还彻底丧失了辽东的掌控权。
自此,建奴彻底成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之后的万历、泰昌、天启三位帝王皆对建奴束手无策,只能被动防御,包括崇祯也是如此!
但谁又能想到呢
就在这个时候,大明水师一战就斩杀了一万多个建奴,并且把他们的人头都送回了大明!
这怎么能不让崇祯激动呢
因为这不只是再为崇祯雪耻,更是为大明的历代先皇雪耻!
只此一战,便足以告慰万历、泰昌、天启这三位帝王了!
虽然这一战其实跟他没什么关系,但他可是皇帝,所以也能算是他的功劳!
开玩笑!
难不成这个逆子能造反,他这个皇帝就不能抢点功劳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兵部必须对这些人头进行逐一查验,以防有人心怀不轨,用汉人的首级冒充建奴首级冒领军功。
毕竟在过去的战争中,此类杀良冒功的丑恶行径屡见不鲜。
朱慈烺虽然内心笃定自己的岳父大人不会做出这等事,但为了遵循规矩,也为了给众人一个交代,还是陪同崇祯来到了兵部。
很快,锦衣卫押着装有建奴人头的箱子来到了兵部。
崇祯看到这些箱子,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手一挥,下令道:
“打开!”
随着箱子的缓缓开启,一股浓烈的恶臭瞬间弥漫开来。
那味道中,夹杂着腐肉的腥味、石灰的刺鼻味以及食盐的咸涩味,令人作呕。
而箱子里呈现出的景象,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一颗颗人头密密麻麻地堆叠在一起,面色惨白,双眼空洞无神,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生前的悲惨遭遇。
但崇祯仿佛没有闻到那股恶臭,也没有看到那恐怖的场景,他的眼中只有对建奴的仇恨!
许久之后,崇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让人将箱子关上。
朱慈烺在一旁也瞧了一眼,刹那间,一阵强烈的恶心感涌上心头,胃里翻江倒海,他差点就要吐出来。
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
同时他也看清了,那些人头后面标志性的金钱鼠尾,这无疑是建奴的特征。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锦衣卫捧着一个箱子走了过来,随后一脸恭敬的说道:
“陛下,这颗人头就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长爱新觉罗阿拜!”
崇祯听到这话,心中当下又是一喜,然后让锦衣卫打开了箱子。
随即,一颗狰狞的人头再次出现在了崇祯面前。
崇祯看着阿拜的人头,冷笑道:
“等着吧,你很快就能和皇太极见面了!”
接着又对锦衣卫吩咐道:
“交代下去,这颗人头一定要好生保管,等朕大胜归来,用它祭祀太庙!”
“臣遵命!”
锦衣卫答应一声,随后这才合上了箱子。
紧接着,一箱箱人头被士兵们小心翼翼地运往专门的查验地点进行查验和清点。
崇祯和朱慈烺则来到了兵部大堂。
而此时,内阁、六部以及其他重要官员也都在此。
众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而且十分难看。
很明显,他们也看到了刚才的那副场景,这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就在这时,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几个锦衣卫带着孔有德走进了大堂。
孔有德这会儿的模样简直是凄惨至极,嘴里的牙齿已被全部拔光,嘴角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再加上一路被百姓丢菜叶、砸鸡蛋,他的头发凌乱不堪,衣物也被蛋液和污渍浸透,早已不成人形。
但围观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对他表示同情,在他们眼中,孔有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贼,是大明的耻辱。
锦衣卫们粗鲁地将孔有德押到崇祯面前,用力一推,孔有德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崇祯居高临下地看着孔有德,脸上露出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轻蔑与愤怒。
“听说建奴封你做了王叫什么恭顺王”
“你还真是好威风啊!”
“孔有德,你真是个逆贼!朕一定要把你剥皮充草!”
“但你现在还不能死,等朕击败建奴,再用你去太庙祭祖!”
说着说着,崇祯突然如同火山爆发一般,对孔有德展开了一番狂风暴雨般的怒骂。
而且骂的特别难听,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力量,震得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
周围的文武百官听着听着,脸上渐渐泛起了红晕,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不是
明明骂的是孔有德,可是他们怎么感觉这骂声里似乎有别的意思
好像是在影射他们之前的不作为
虽然心里明白,可眼下大家谁也不敢吭声,只能低着头,假装听不懂崇祯的指桑骂槐。
反正只要他们假装他不懂,崇祯就不能拿他们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