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曹操教作诗

第289章 曹操教作诗

讲述了自己对诗歌的总的认知之后,曹操又讲解了作诗的一些基本技巧。

可能是在来到这个时空时已然经过了培训,所以他并没有讲述魏晋乐府诗的创作技巧,而是着重描述了作诗时,意趣类的注意事项。

比如作诗切忌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毛病。

但魏武帝就是魏武帝,绝不是那种站在讲案后空谈的主儿。

“我要带着他们实地走走,诗作都为有感而发,枯坐此间不过是作些无病呻吟的句子而已。”

可能是被他的风采所折服,海鲤闻言立马点头赞同道:“没错,作诗,尤其是刚刚学作诗的时候,最好要有身临其境的观感才能作出好诗来。”

很快,弘毅塾全体师生齐齐出动,全都朝城外去了,一路上不知引来多少好奇的目光。

一众人等来到东城门外。

虽然经过劝农,但此刻江淮地区的春耕并没有真正开始,江淮地区的春耕一般集中在清明前后,所以现在的东城外因为寒冷,一片凋敝荒芜的景象。

曹操负手站立于田亩之间,看着眼前的一马平川道:“眼前景象萧瑟,你们能不能口占一句诗作或者联想到前人的诗作?”

这句话是对一众学童说的。

这是引发大家开动脑筋,学会思考了。

可一帮子学童都是跟曹操刚见一面,似乎害怕在陌生人面前丢脸,生怕自己说错了,于是全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人开口。

曹操笑道:“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这句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以山谷狂风为刀锋,宣告了草木的集体死刑,还真就蛮适合冬春之交田地肃杀的景象。

有了他打样儿,一众学童也终于明白念出来的诗应该是往哪靠了。

薛甲秀第一个举手道:“曹,曹夫子!”

曹操经过刚刚在弘毅塾的观察,早知道举手是什么意思了,他微眯双眼看向薛甲秀:“你说!”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曹操闻言连连点头赞道:“善,很好,不错。”

说完转头小声对陈凡三人道:“这是何人所写?甚善。”

海鲤和郑应昌两人愕然看着曹操。

这人给他两的感觉是那种肚子里装着绝大经纶之人,可问出来的问题却又如此无知。

陈凡一头汗解释道:“这是唐代王维所作《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好在曹操听完后并没有深究“细柳营”是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道:“这个姓王之人所作之诗,‘疾’字如鹰隼俯冲之速,‘轻’字若马蹄借雪之滑,二字尽得物理之妙。这小童念诵的两句,不着一色而万象俱现!上善。”

听完曹操对王维的评价,虽然不理解这位怎么不认识王维,但他超高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是折服了海鲤与郑应昌。

郑应昌道:“这位曹夫子说得好,摩诘此作,犹带骆宾王《从军行》气骨。”“风劲角弓鸣”开篇如箭离弦,继承了初唐边塞诗的雄健之风,但以“将军猎渭城”将视角从战场转向猎场,开创了盛唐贵族游猎的新美学范式。”

“尤其是刚刚甲秀念的那两句,千年以降,描写冬日初春草木凋敝之象,无超其右者。”

曹操和夫子们的交谈,自然传到了一众学童们的耳朵里。

有些思维稍稍滞后的,现在也明白,原来曹夫子并不是让他们描写田野中的景色,而是让他们描写“凋敝”。

这下子,一众学童的思维立刻被打开,纷纷举起手来。

曹操看向学童,盯着那个举手最高,胸脯挺得最高的家伙道:“就那个,五大三粗的那个。”

陈学礼一脸便秘,自己好端端的怎么变成“五大三粗”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曹夫子,我娘说我长相秀气,不是什么五大三粗。”

曹操:“你阿母那个叫【刺猬说儿子光,黄鼠狼说儿子香】,当真你就输了。”

说完,也不管那学童心里滴血,转头对陈凡等人道:“这又是何人所作?真乃佳句天成也!”

呵呵,另一个时空中,小学生的噩梦,绝对是牛的不行啊,傻眼了吧?老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好!”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甚好!”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妙哉!”

等众学童讲完后,曹操此刻的脸上已经郑重了起来。

他是经过培训,但系统培训时间毕竟只有十二个时辰,哪里知道千年之后有这般绝妙的唐人巅峰诗作。

这时,陈学礼的“报复”突然来了:“曹夫子,你有没有描写萧瑟之景的诗句呢?”

曹操傲然负手:“当然,我的诗作,余者不足相提并论。”

这么狂?

学童们纷纷兴奋起来,请他把他自己诗作念出。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当曹操看着一片萧瑟的初春景色,负手背出《蒿里行》时,所有学童全都怔怔地看着他。

薛甲秀小声道:“这不是曹操的《蒿里行》吗?”

好啊!啊哈哈,刚刚还说我五大三粗,现在被我抓到了。

陈学礼立将跳了出来:“好不知羞,这是魏武帝曹操的《蒿里行》!你伪称是自己的诗作,羞羞羞!”

曹操一时之间被这小童弄得有些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

陈凡正准备让陈学礼这小子安生点。

谁知一旁的郑应昌叹了口气,用怜悯的眼神看着曹操,然后转头对陈学礼道:“学礼,不得无礼,《蒿里行》就是这位曹夫子所作!”

说完来到学童中间,只见他低声对众学童道:“这位学问是好的,就是唱戏入了魔,现在是文疯子,你们别刺激他,万一变成武疯子,把你们抓起来全都撕巴了!”

曹操:“……”

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