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建安风骨和性灵派

第291章 建安风骨和性灵派

学童们在郑应昌和海鲤的带领下回弘毅塾去了。

巡城的壮班也已经跟陈凡招呼后走到远处。

此刻海陵城墙上只有曹操和陈凡二人伫立。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负手怔怔地看着夕阳。

似乎贪婪地想将千年后的苍茫大地尽收眼底。

眼看着落日西下,残阳如血。

曹操的声音缓缓响起:

驱马城西阿,遥眺望京阙。

望极烟原尽,地远山河没。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陈凡知道,这是他的《却东门西行》。

曹操刚刚所念,其其中很苍凉的一些句子,并不是整首诗。

这也是曹操一生中,极少数表现“乡关之思”,而没有“建安风骨”所谓壮情豪迈的诗。

曹操转过头来看着陈凡道:“此诗如何?”

陈凡感叹道:“着意处,皆以兴比为生,万岁不想当,情真悲切。”

他忍不住想到另一个时空中,王船山对这首诗的评价,忍不住说了出来。

曹操转身看了看身后的陈凡:“没想到,千年以后,还有懂孤之人。”

说到这,似乎曹操心中的那股悲凉之情稍稍缓解,他第一次朝着陈凡真正笑了起来:“孤很好奇,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后世人是怎么评价孤的?”

陈凡心中斟酌良久方才道:“洛阳饥民分食魏武仓廪陈黍,幽州铁匠犹用公之百炼钢法。”

“黎庶心中自有一杆秤,量的清谁是屠城竖子,谁是真豪杰。”

“南方不远处长江浩荡,非公当年横槊所临之赤壁;头顶银河璀璨,却与铜雀夜宴所见无二!”

“江河万古,英雄皆过客。”

“哈哈哈哈!”曹操听完后,身上那股迟暮之气一扫而空,笑着对陈凡道:“你是弘毅塾的夫子,今日全都是你的学生作诗。孤倒是想听听你作一首。”

陈凡也笑了:

沧海曾观非旧水,

碣石犹存是新篇。

莫道人间无魏武,

青史之外是青天。

陈凡早在曹操陷入那种“英雄迟暮”的状态下时,心中便想到了“东临碣石”,曹操刚有所问,他便脱口而出。

他接着“沧海、碣石”劝慰曹操,世事犹如潮涨潮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曹操。

青史之外,还有青天,星汉灿烂也不抵文明永生。

这是另一个维度的劝解。

果然,曹操听完后眼睛一亮,点了点头道:“没想到你这夫子,竟然还有此般急才。”

说到这曹操朝陈凡微微一笑:“系统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孤要走了。”

说到这,他顿了一顿,扶着城墙再次看向远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说罢,他自顾自走下城去,陈凡想要跟上,却发现自己一个年轻人,却跟不上一个小个子老人的步伐。

《短歌行》的声音很快就来到城下。

夕阳下的海陵街道上,一个老人回头朝城墙上的陈凡挥了挥手。

转身后又朝远处走去,那人影仿佛渐渐淡了去,最终消失在路上匆忙的人群中。

看着渐渐淡去的背影,陈凡心中忍不住涌起一股英雄迟暮的悲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叮!恭喜宿主获得诗人曹操的认可,获得《东临碣石有遗篇》,使用后,可以使宿主及其学生同时获得【建安风骨】Buff。”

陈凡听着脑海中的声音,脸上却并没有什么喜悦之情。

可能是因为人类的情感太过于共通,直到太阳完全落山,他才走下城墙,心中犹自郁郁。

待到了弘毅塾,已经是学童们吃晚饭的时间了。

见陈凡是一个人回来的,海鲤端着碗看向院外:“那个曹先生呢?”

陈凡叹了口气:“走了。”

“走了啊?”海鲤遗憾地摇了摇头:“此人虽然疯癫,倒是有真学问的。”

陈学礼道:“海夫子说的对,我觉得那个曹先生比南京刑部的那些官儿还有学问。”

听到这话,海鲤和陈凡都笑了。

可能在陈学礼的眼中,最有学问的官儿就是南京刑部的那些人了。

陈凡也不由感叹,孩子到底是心思敏感,估计他是从曹操身上感受到了知识的渊博,同样也感受到了那种上位者的风度。

说归说,笑归笑,海鲤这时却正色道:“那曹先生显然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大才,但就是因为其心郁结,所教之言却有离乱之世的迹象,大梁虽有小衅,却大抵承平,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论收为己用!”

陈凡点了点头,曹操所作的魏晋乐府,其中大多都是慷慨悲壮,就像是一尊铭刻着战争、宇宙、死亡的青铜鼎。

器型是熔铸四言乐府的古老形制,纹饰是雕刻星汉沧海的超验图景,铭文是镌刻烈士暮年的存在宣言,音色是回荡金戈铁马的声学记忆,包浆是沉淀前年的历史氧化层。

放在经典之中,它照见了人类面对时间、战争、死亡的永恒困境和超脱。

但若是放在当今的大梁,尤其是放在科举的考场,这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陈凡点了点头道:“作诗作的是一口气,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们作诗时要保留曹先生所说的那种批判精神、创新意识。”

“要将白骨露於野的悲悯之心,转化为【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任事之心。”

“少一些悲壮,多一些倔强。”

“那你们诗中的格调就会整体上一个台阶了。”

听到这,学童们纷纷放下筷子,若有所思起来。

陈凡见状,这才放心的使用了【东临碣石有遗篇】

瞬间,他感觉到周围学童们身上似乎有一层微光浮现。

突然,座间贺邦泰的身上光芒一闪而过。

陈凡惊讶地看向他,周围人此刻似乎根本没有觉察到什么。

陈凡赶紧打开《慧眼识珠》:

【姓名】:贺邦泰

【年龄】:7岁

【状态】:极度好学。

【恶习】:无。

【天赋】:书法(戊等)、学习(乙等)、性灵派诗人(辛等)

【学习效率】:370%

【综合评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三步之内,必有芳草,出生穷陋闾巷,却不堕青云之志,刚刚收获Buff【建安风骨】,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异变成为性灵派。

看到这,陈凡盯着贺邦泰,眼中异彩连连。

“邦泰,今日学了作诗,你能不能口占一首?”陈凡很想检验一下对方性灵派诗人的成色。

贺邦泰闻言,小脸上先是有些为难,然后才看了看谢东阳道:“夫子,今天我听东阳说了他小时候在云中时的故事,我能不能用脑海里幻想的云中作首诗呢?”

陈凡闻言大喜:“当然可以,你试试!”

贺邦泰歪着头,在众目睽睽之下想了想,最后道:

“云中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

“天海诗情驴背得,关山秋色雨中来。”

“茫茫阅世无成局,碌碌因人是废材。”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勒石台。”

“吧嗒!”

突然,筷子掉在地上的声音打断了陈凡的惊讶,只见海鲤半张着口看向贺邦泰,脸上全都是不可思议。